尊敬的审查员:
您好,本意见陈述书是针对专利号:2018218893688、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竹制景观地灯 的第一次审查意见而做出的答复,首先感谢审查员韩昭明老师为完善本案而做出的审查工作!针对审查意见中,审查员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申请人在此做出陈述与澄清,希望审查员老师在本次陈述意见的基础上继续审查。
一、审查意见中提出的问题
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本申请采用竹子作为地灯材质,众所周知,地灯长期暴露在室外,其要有防腐蚀经久耐用的特点,显然竹子不能满足上述特点,本领域都知道竹子潮湿后会变形,长期潮湿容易招蛀虫,该方案明显无益,脱离社会需要,不具备实用性”。
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清楚完整
首先,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在普遍的嵌入式景观地灯在公共空间中处理和维护上出现漏洞,导致光污染,而且现有地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经常出现漏电现象,影响游人们的安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 “一种新型竹制景观地灯”(其具体技术特征见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的技术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采用原生态材质作为景观地灯的主体,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同时竹编结构赋予地灯传统竹编文化的内涵,使得竹文化与景观地灯相结合,当灯管透过竹制灯壳打在喇叭罩部时,通过竹编结构的竹制灯罩,使得地灯的光呈现朦胧的状态,通过控制竹制灯罩的竹编结构经纬编织的间隙大小,也能够调整灯光透射的光亮度,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经纬间是历史与传统积蓄下的技术,亦是生活的艺术。(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竹制材质,竹子是良好的绝缘材料,能够有效避免传统金属结构地灯漏电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三、
对审查意见中不符合实用性的答复: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发明人)长期从事景观设计方向相关课题研究工作。中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逐渐成型了“竹文化”,竹子与中国文化创作和园林建设关系密切,中国也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来水管是用竹子制作的,古时称为“笕”;在盛产竹子的四川,汉代时人们已用竹缆绳打出了深厚度达1600米的盐井【以上摘录百度百科】。
不可否认,审查意见中提出的“采用竹子作为地灯材质,竹子潮湿后会变形,长期潮湿容易招蛀虫,”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竹子里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本较多,相对于硬木来说,竹子的毛孔更粗大,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容易导致蛀虫、发霉等。所以,如果完全不经过工业处理的原生态竹子其防腐蚀经久耐用程度赶不上其它材质的地灯持久耐用。但诸如其它材质,比如现目前大部分金属/合金材质地灯,在使用时间久了后仍然会侵蚀锈浊一样,没有哪种材质是十全十美的完全,完全不会损坏的。但不能以此判定本实用新型“明显无益,脱离社会需要,不具备实用性”。首先,根据专利法规定,实用性,是指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申请的主题必须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其一,本实用新型新型竹制景观地灯为工业产品,可以被制造;其二,本实用新型的竹制材质尽管经久耐用程度不及其他材质,但不能否认其可以正常使用吧?以下为申请人网络搜索的相关的暴露在室外的竹子材质的景观灯(附图1-3),可以看出能够正常使用。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其三、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除了解决最基础的安全照明的技术问题外,其采用原生态材质作为景观地灯的主体,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同时竹编结构赋予地灯传统竹编文化的内涵,使得竹文化与景观地灯相结合,通过竹编结构的竹制灯罩,使得地灯的光呈现朦胧的状态,通过控制竹制灯罩的竹编结构经纬编织的间隙大小,也能够调整灯光透射的光亮度,从而适应不同的使用场合(比如行路灯、公园、展馆、艺术文化中心等)。本实用新型在具备实用性的同时,也兼具艺术美感。竹制灯具给人绿色环保、朴实优雅、清新简约的心理感受。
综上所述,相信申请人已经澄清了本实用新型具备实用性的理由,本发明创造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请审查员在上述答复的基础上继续审查,如有新的问题,请在此给予答复陈述的技术,申请人将继续配合。
在此感谢审查员老师的辛勤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