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电式传感器的烟雾探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雾探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光电式传感器的烟雾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烟雾探测装置主要应用在火灾预情监测,便于人们及时发现火灾,提前做好灭火的准备,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高敏感的光感效应,并能将检测的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再传输到报警器上,因此常用在烟雾探测器上。
[0003] 目前的基于光电式传感器的烟雾探测装置,由于光电式传感器对检测的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在一些粉尘较大的场所不方便使用,且没有自动清理粉尘的功能,降低了烟雾探测装置的实用性,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光电式传感器的烟雾探测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光电式传感器的烟雾探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的基于光电式传感器的烟雾探测装置,由于光电式传感器对检测的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在一些粉尘较大的场所不方便使用,且没有自动清理粉尘的功能,降低了烟雾探测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光电式传感器的烟雾探测装置,包括盒体、低速马达和安装架,所述盒体的内部安装有传感器本体,且传感器本体的上方设置有低速马达,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右侧设置有透明罩,且透明罩与盒体固定连接,所述低速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承载杆和第一转杆,所述承载杆设置在第一转杆的左侧,且第一转杆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转杆,并且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之间通过辊轴连接,所述承载杆的顶端下方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左侧通过辊轴与第二转杆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下方连接有刷杆,且刷杆的底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所述第一毛刷设置在第二毛刷的后侧,所述盒体的左侧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的内侧设置有防尘网,所述安装架设置在盒体的下方。
[0006] 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左侧呈弧形结构,且盒体的弧形结构内部均匀开设有散热孔。
[0007]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本体与盒体固定连接,且传感器本体的轴心线与透明罩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0008] 优选的,所述承载杆呈“凹”型结构,且承载杆将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包裹,并且承载杆与连接块的连接方式为铰接。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的两端分别与低速马达的输出端和第二转杆的底端连接,且第一转杆通过第二转杆、辊轴和连接块与刷杆构成连动结构。
[0010] 优选的,所述刷杆呈“凸”型结构,且刷杆下方的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均与透明罩贴合,并且第一毛刷的刷毛的密度小于第二毛刷的刷毛密度。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光电式传感器的烟雾探测装置,设置了自动清理粉尘的功能,便于清理该装置上的粉尘,便于光电式传感器的正常运作,增加该装置的实用性,且便于通风防尘,便于该装置的正常运行;
设置了承载杆、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承载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且第一转杆的两端分别与承载杆和第二转杆连接,在第一转杆转动时,便于带动第二转杆旋转,第二转杆与连接块连接,便于连接块在承载杆中有规律的转动,为自动清理提供动能;
设置了刷杆、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刷杆与连接块连接,便于刷杆的旋转,刷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且第一毛刷的刷毛的密度小于第二毛刷的刷毛密度,在清理透明罩的表面时,便于将大的颗粒清理,再将细小的颗粒清理,避免固体颗粒划伤透明罩,便于传感器本体的检测,增加该装置的实用性;
设置了透明罩和散热孔,透明罩设置在传感器本体的顶端,避免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与传感器本体直接接触,且便于透明罩保护传感器本体,散热孔设置在盒体的左侧,且盒体的左侧呈弧形结构,增加开设散热孔的面积,便于散热,散热孔内侧的防尘网便于防尘。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承载杆与连接块连接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载杆与连接块连接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1、盒体;2、传感器本体;3、透明罩;4、低速马达;5、承载杆;6、连接头;7、第一转杆;8、第二转杆;9、辊轴;10、连接块;11、刷杆;12、第一毛刷;13、第二毛刷;14、散热孔;15、防尘网;16、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光电式传感器的烟雾探测装置,,包括盒体1、低速马达4和安装架16,盒体1的内部安装有传感器本体2,且传感器本体2的上方设置有低速马达4,传感器本体2的右侧设置有透明罩3,且透明罩3与盒体1固定连接,低速马达4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头6,且连接头6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承载杆5和第一转杆7,承载杆5设置在第一转杆7的左侧,且第一转杆7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转杆8,并且第一转杆7与第二转杆8之间通过辊轴9连接,承载杆5的顶端下方连接有连接块10,且连接块10的左侧通过辊轴9与第二转杆8连接,连接块10的下方连接有刷杆11,且刷杆11的底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毛刷12和第二毛刷13,第一毛刷12设置在第二毛刷13的后侧,盒体1的左侧开设有散热孔14,且散热孔14的内侧设置有防尘网15,安装架16设置在盒体1的下方。
[0016] 如图1和图3中盒体1的左侧呈弧形结构,且盒体1的弧形结构内部均匀开设有散热孔14,便于增加散热孔14的开设面积,便于散热,传感器本体2与盒体1固定连接,且传感器本体2的轴心线与透明罩3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便于传感器本体2的检测,承载杆5呈“凹”型结构,且承载杆5将第一转杆7和第二转杆8包裹,并且承载杆5与连接块10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便于第一转杆7和第二转杆8带动连接块10有规律的旋转运作.
如图1、图2和图4中第一转杆7的两端分别与低速马达4的输出端和第二转杆8的底端连接,且第一转杆7通过第二转杆8、辊轴9和连接块10与刷杆11构成连动结构,便于刷杆11带动第一毛刷12和第二毛刷13移动,刷杆11呈“凸”型结构,且刷杆11下方的第一毛刷12和第二毛刷13均与透明罩3贴合,并且第一毛刷12的刷毛的密度小于第二毛刷13的刷毛密度,便于清理透明罩3上大的固体颗粒,避免划伤透明罩3的表面。
[0017]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基于光电式传感器的烟雾探测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通过安装架16安装在工作地点,在传感器本体2工作一段时间后,透明罩3的表面沾满粉尘,在透明罩3的表面有粉尘时,如图1所示,通过控制系统,启动低速马达4,使得低速马达4带动第一转杆7旋转,承载杆5与低速马达4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头6,从而避免承载杆5转动,如图3所示,第一转杆7带动第二转杆8旋转,且连接块10的底端与承载杆5的顶端铰接,使得第二转杆8带动连接块10旋转,连接块10与刷杆11连接,从而使得刷杆11有规律的旋转运动,如图2所示,刷杆11内侧的第一毛刷12与第二毛刷13与透明罩3贴合,第一毛刷12的刷毛的密度小于第二毛刷13的刷毛密度,在第二毛刷13与透明罩3贴合滑动时,将透明罩3表面大的固体颗粒清除,避免第一毛刷12在清理的过程中带动固体颗粒划伤透明罩3,影响传感器本体2的运作,且在第一毛刷12与透明罩3接触时,便于清理透明罩3表面细小的粉尘,使得透明罩3的透明度增加,便于检测;
在传感器本体2运行时,由于光线的影响,会使得传感器本体2的温度发生改变,在传感器本体2温度升高时,如图1所示,传感器本体2左侧的散热孔14便于散热,且散热孔14开设在弧形盒体1的表面,增大了散热孔14的开设面积,便于该装置的散热,且散热孔14内侧的防尘网15起到了防尘的作用,这就是该基于光电式传感器的烟雾探测装置的整个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18]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0019]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