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菜籽粕提取植酸的连续提取浸出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脂提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菜籽粕提取植酸的连续提取浸出器。
背景技术
[0002]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我国油菜籽的95%都用作生产食用油。目前油菜籽的常见榨油工艺有动力旋转压榨和预压浸出工艺两种,前者的副产物是菜籽饼,后者的副产物是菜籽粕。
[0003] 菜籽饼粕粗蛋白含量为35%~45%。菜籽蛋白营养价值大于大豆蛋白;该蛋白质的效率比值、利用率、生物值和消化率等几项指标均高于大豆蛋白。在肉中添加33%的菜籽蛋白,其生物值和蛋白质的利用率均由76.3%提高到86.3%,而在肉中添加相同量大豆蛋白,肉的营养价值不变。因此,菜籽蛋白是人类和动物的理想营养源。植酸(Phyticacid,PA)在双低菜籽饼粕中质量分数为2%~4%,以“植酸—多价金属阳离子—蛋白质”三元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它可以抑制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的生物利用,因此被视为一种抗营养因子。分离出的植酸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广泛应用到食品、化工、医药等众多行业,尤以食品工业天然无毒添加剂而著称。
[0004] 从菜籽粕中提取植酸的重要环节是浸提工艺,现有技术中从菜籽粕中提取植酸的浸提设备多采用常规的间歇生产的罐组式浸出器提取效率低、处理量小、不适合规模化连续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菜籽粕提取植酸的连续提取浸出器的新技术方案。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菜籽粕提取植酸的连续提取浸出器,包括沿逆时针设置的、首尾依次相连的中空的上浸段、弯曲段、下浸段、滴干段和回升段;
所述上浸段、弯曲段、下浸段、滴干段和回升段内部设置有拖链输送带,拖链输送带依次穿过上浸段、弯曲段、下浸段、滴干段和回升段,形成环形闭环的拖链输送带,所述拖链输送带上设置有V型刮板,所述V型刮板(11)的开口端固定在拖链输送带上;
所述的回升段包括中空的第一壳体,所述的第一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矩形的料位视镜;
所述上浸段包括中空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上方且靠近回升段处设置有进料斗,所述第二壳体内且在拖链输送带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料床;所述第二壳体的下方设置有三个第一混合液室,每个第一混合液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浸提液出口;
所述的弯曲段包括中空的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料位视镜;
所述的下浸段包括中空的第四壳体,所述第四壳体内且在拖链输送带的下方设置有设置有第二料床,所述第四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混合液室,每个第二混合液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浸提液出口;
所述的滴干段包括第五壳体,所述第五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粕口,所述第五壳体的侧面设置有传动机构。
[0007]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三壳体、第四壳体和第五壳体首尾依次连接。
[0008] 可选地,所述的第一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矩形的料位视镜。
[0009] 可选地,所述的第二壳体和第四壳体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喷淋液接口,所述第五壳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喷淋液接口;所述喷淋液接口通过管道与喷头相连接,所述喷头设置在第二壳体、第四壳体和第五壳体内部且在拖链输送带的上方。
[0010] 可选地,三个第一混合液室的下方分别连接有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和第三循环泵,第一循环泵和第三循环泵分别与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中间的喷淋液接口相连接;第二循环泵与旋液分离器相连接;
两个第二混合液室的下方分别连接有第四循环泵和第五循环泵,所述的第四循环泵的另一端分别与设置在第二壳体和第四壳体的侧面的且靠近弯曲段的喷淋液接口相连接;第五循环泵分别与设置在第四壳体的侧面的其他喷淋液接口相连接,相邻的两个喷淋液接口之间设置有阀门;
与第五循环泵相连接的第二混合液室的下方与设置在第五壳体侧面的一个喷淋液接口相连接,所述喷淋液接口靠近回升段设置。
[0011] 可选地,所述的第二壳体、第四壳体和第五壳体的侧面设置圆形的料位视镜。
[0012] 可选地,所述的第三壳体和第五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
[0013] 可选地,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带轮,所述第一驱动带轮上设置有电机,所述第一驱动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二驱动带轮,所述第二驱动带轮通过转动轴带动拖链输送带转动。
[0014] 可选地,所述的第二壳体、第四壳体和第五壳体的顶部均设置有检修口。
[0015] 可选地,所述的第一料床和第二料床上物料的厚度为450-600mm。
[0016]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菜籽粕提取植酸的连续提取。设置有V型刮板,便于刮下第二料床上的物料,避免了第二料床被物料堵塞的现象,保证了混合油的渗透和滴干,实现自清洁功能。
[0017]
附图说明
[0018]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菜籽粕提取植酸的连续提取浸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菜籽粕提取植酸的连续提取浸出器除喷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菜籽粕提取植酸的连续提取浸出器喷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上浸段,2.弯曲段,3.下浸段,4.滴干段,5.回升段,6.拖链输送带,7.第一壳体,8.进料斗,9.料位视镜,10.第一料床,11. V型刮板,12. 第二壳体,13.第一混合液室,14.第一浸提液出口,15. 喷淋液接口,15-1新鲜溶剂口,16. 喷头,17.第三壳体,18.第四壳体,19.第二混合液室,20.第二浸提液出口,21.第五壳体,22.出粕口,23.传动机构,24. 支撑腿,25. 第一驱动带轮,26. 电机,27. 第二驱动带轮,28. 第五循环泵,29. 检修口,30. 第一循环泵,31. 旋液分离器,32. 第二循环泵,33. 第三循环泵,34. 阀门,35. 第四循环泵,36.第二料床。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1]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菜籽粕提取植酸的连续提取浸出器,如图1所示,包括沿逆时针设置的、首尾依次相连的中空的上浸段1、弯曲段2、下浸段3、滴干段4和回升段5;
所述上浸段1、弯曲段2、下浸段3、滴干段4和回升段5内部设置有拖链输送带6,用于带动物料向前移动,拖链输送带6依次穿过上浸段1、弯曲段2、下浸段3、滴干段4和回升段5,形成环形闭环拖链输送带,所述拖链输送带6上设置有V型刮板11,所述V型刮板11的开口端固定在拖链输送带6上;
其中,第二料床上物料的堆积形状与V型刮板的形状相契合,使得V型刮板11便于刮下第二料床上的物料,V型刮板11在料床的底部格栅的表面滑行,这一结构,避免了第二料床被物料堵塞的现象。保证了混合油的渗透和滴干,实现自清洁功能。
[0022] 所述的回升段5包括中空的第一壳体7,所述的第一壳体7的侧面设置有矩形的料位视镜9,可观察料斗中料位高度并根据进料量的变化,调节浸出器链速,这样既可起到料封作用,同时也能均匀下料,使料床充满;
所述上浸段1包括中空的第二壳体12,所述第二壳体12的上方且靠近回升段5处设置有进料斗8,所述第二壳体12内且在拖链输送带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料床10;所述第二壳体12的下方设置有三个第一混合液室13,每个第一混合液室1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浸提液出口14;
所述的弯曲段2包括中空的第三壳体17;所述第三壳体17上设置有若干个料位视镜9,便于观察料位高度;
所述的下浸段3包括中空的第四壳体18,所述第四壳体18内且在拖链输送带6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料床36;所述第四壳体18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混合液室19,每个第二混合液室19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浸提液出口20;
其中,第一料床10和第二料床36的底板均有孔,便于料液渗透流出;第一料床10和第二料床36上物料的厚度为450-600mm,溶剂易渗透,加之料层经上下水平段后上下翻动,弯曲段行进的折松效应,使得浸出效率高。
[0023] 所述的滴干段4包括第五壳体21,所述第五壳体21的底部设置有出粕口22,所述第五壳体21的侧面设置有传动机构23。
[002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12、第三壳体17、第四壳体18和第五壳体21首尾依次连接。
[00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壳体7的侧面设置有矩形的料位视镜9。
[002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壳体12和第四壳体18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喷淋液接口15;所述喷淋液接口15通过管道与喷头16相连接,所述喷头16设置在第二壳体12和第四壳体18内部且在拖链输送带6的上方,用于喷淋液体。所述第五壳体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喷淋液接口15。
[0027]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装置还包括喷淋系统,该喷淋系统如下:三个第一混合液室13的下方分别连接有第一循环泵30、第二循环泵32和第三循环泵33,第一循环泵30和第三循环泵33分别与设置在第二壳体12上的中间的喷淋液接口15相连接;第二循环泵32与旋液分离器31相连接;
两个第二混合液室19的下方分别连接有第四循环泵35和第五循环泵28,所述的第四循环泵35的另一端分别与设置在第二壳体12和第四壳体18的侧面的且靠近弯曲段2的喷淋液接口15相连接;第五循环泵28分别与设置在第四壳体18的侧面的其他喷淋液接口15相连接,相邻的两个喷淋液接口15之间设置有阀门34;
与第五循环泵28相连接的第二混合液室19的下方与设置在第五壳体21侧面的一个喷淋液接口15相连接,所述喷淋液接口15靠近回升段5设置,靠近出粕口22,位于拖链输送带6的下方,用于对掉落至滴干段4倾斜部分的物料粉末进行冲洗,将其冲洗至第二混合液室19内,由后续工段进行分离处理,避免物料的堆积,造成的霉变、对渗透下的溶剂的自重下流的阻碍等。
[0028] 其中,旋液分离器的作用在于去除浓混合油中的粕末,第二循环泵32送入旋液分离器,物料在旋液分离器内产生涡旋,依据粉末与混合油容重的差异达到分离的目的,重相(粉末)从底部排出回到浸出器内,轻相(混合油)从旋液分离器上部的溢流口排出。
[002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壳体12、第四壳体18和第五壳体21的侧面设置圆形的料位视镜9,便于观察浸出器中的物料。
[00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壳体17和第五壳体2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24。
[003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机构23为减速器,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包括第一驱动带轮25,所述第一驱动带轮25上设置有电机26,所述第一驱动带轮25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二驱动带轮27,所述第二驱动带轮27通过转动轴带动拖链输送带6转动。
[00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12、第三壳体17、第四壳体18和第五壳体21的顶部均设置有检修口29,便于检测装置内部部件。
[0033] 在使用时,经预处理的菜籽粕进入进料斗8,菜籽粕经进料斗8进入浸出器,进料斗8上装有矩形的料位视镜9,根据进料斗8中料位的高度控制浸出器拖链输送带6的运行速度,从而保证了进料斗8内的料封高度。
[0034] 从进料斗8下来的菜籽粕被浸出器内的拖链输送带带到上浸段1,在这里菜籽粕第一次与混合液接触。然后菜籽粕经过弯曲段2,被带到下浸段3,下浸段3的第二料床36的下面装有第二混合液室19,每个第二混合液室19的底部都装有混合液循环泵28,第二混合液室19中的混合液被循环泵打到第二料床36上,菜籽粕向前运行的同时,连续地被递减浓度的混合液喷淋萃取,萃取的混合液透过料床又下落至下方的第二混合液室19内,然后菜籽粕被拖链输送带6带到滴干段4,随后进入轻微倾斜的滴干段4,在此期间,菜籽粕先被稀混合液所喷淋,最后在滴干段4靠近下浸段3处的新鲜溶剂口15-1被新鲜溶剂所喷淋,菜籽粕在新鲜溶剂口15-1和出粕口22这段即属漓干阶段,湿粕漓干后经出粕口22排出。本装置用传动装置23带动拖链输送带6移动。
[0035] 在浸出过程中,溶剂与菜籽粕运行方向呈逆向运行,新鲜溶剂在浸出器下浸段3尾部后喷入,因而在下浸段3的第二混合液室19中收集到是稀混合液,并继续在下浸段3上循环使用,下浸段3一部分混合液通过下浸段3的循环泵进入上浸段1尾部进行喷淋,以实现连续提取。
[0036] 本装置的喷淋系统中的每第一混合液室13和第二混合液室19的循环泵进行自循环,而其中的一部分溢流到下一个混合液室,混合液依次喷淋,较浓的混合液与新进入的菜籽粕接触,喷淋浸泡,然后溢流到向后的第一混合液室13或第二混合液室19成为浓混合液。浓混合液由第二循环泵32打入旋液分离器31中。
[0037]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