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

背景技术

通过大量资料和临床实践证明输液过程中因输液针头固定不当造成的脱管率占总脱管率很大的一部分,因此需要配合辅助固定装置对患者手部进行固定,尤其针对小儿患者。目前,由于小儿患者手部固定,常采用固定板配合胶布缠绕等方式进行固定,然而其易发生过敏现象,且舒适度欠佳,同时,不便于指部活动,在长时间输液中会造成隐形水肿的现象。

针对现存在的问题,申请号为201620117188.2的专利申请了一种儿童静脉输液用折叠手板,其包括固定底板、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固定底板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折叠板,固定底板和折叠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合页,阻尼合页的设置位置对应于患儿指间关节,通过调控阻尼合页的扭矩而控制折叠板的折叠程度;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设置在固定底板,其设置位置分别对应于患儿掌指关节和腕关节。

然而,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在实际使用中,其仍然存在不便移动、携带等问题;由于折叠板和固定板通过阻尼合页连接,在折叠板折叠的过程中,需要折叠板下部有可供折叠的空间。当需要携带、移动时,由于放置位置多处于平面状态,移动至另一平台上时,无法实现折叠功效。

同时,由于患儿年龄、穿刺肢体体型、周长不同,因此在固定时,无法高效地适配于每一患者,还存在固定不有效的问题。且患者的指部需放置在折叠板上,部分手型较大的患者在固定装置的限定下,无法将指部完全放置在折叠板上。且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常采用为根据患儿年龄、穿刺肢体体型、周长不同而选择相应规格的固定底;然而,其需要设计不同尺寸的固定板,通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其包括固定板和折叠板,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手部位置的固定装置,折叠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合页;固定板呈中空结构,固定板的上端面板设有一开口,折叠板位于开口处,并通过阻尼合页与上端面板连接,固定板的高度大于折叠板的宽度;固定板的下端面板上设有一内凹结构,内凹结构的下表面设有一勾面层;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带和位于固定带两侧的连接带,固定带为透气棉布,连接带上设置有与勾面层相配合的毛绒面,固定板的上端面板和侧板上均间隔设置有通气孔。

进一步地,折叠板的上端面设置有截面呈“冂”字型的挡板,且挡板的三条边分别靠近折叠板的两侧边缘和上端边缘处。

进一步地,固定板的上端面板为树脂板。

进一步地,固定板的两侧设置有内凹部,内凹部上也粘接有一勾面层,该勾面层上设置有通孔,且通孔与设置在内凹部上的透气孔相重叠。

进一步地,固定板和折叠板上的任一拐角处均设置为弯弧结构。

进一步地,固定板的上端面板上还开设有辅助开口,辅助开口处也通过阻尼合页连接有折叠板。

进一步地,辅助开口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上端面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折叠板上也设置有透气孔。

进一步地,固定板的内腔内设有一用于带动折叠板进行折叠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两端分别与下端面板和折叠板连接的电动伸缩件,电动伸缩件通过导线与设置在固定板一侧的控制按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设置为中空结构,其上端面板设置一开口用于安装折叠板,且折叠板与上端面板通过阻尼合页连接;通过对固定板结构的改进,使其能够实现固定板的携带移动使用,不受放置平台面的限制,仍能有效的完成折叠板处的折叠,和指部处的活动。

同时,下端面板上设有内凹结构,在内凹结构的下表面设有勾面层;且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带和位于固定带两侧的连接带,在连接带上设置有与勾面层相粘接的毛绒面;可根据不同患儿的手型位置,对应地将固定带贴覆其手腕和手背上,并将连接带与内凹结构的下表面相粘接;能够充分有效地适配于不同年龄,穿刺肢体体型、周长的患儿,通用性强。

该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的固定带设置为透气棉布的形式,可提高固定的舒适度,并且降低皮肤过敏发生率。固定板的上端面板和侧板上均间隔设置有通气孔,使固定板的内腔内形成穿堂风,减缓长时间放置的不适。且内凹结构处的设计,在通过连接带进行连接时,将连接带收在内凹结构处,确保了该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携带移动放置的平稳。

附图说明

1为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2为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的上端面板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3为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的下端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4为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的固定装置的的结构示意图。

5为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6为实施例四中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的内凹部的示意图。

7为实施例五中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的辅助开口的示意图。

其中:1、固定板;2、折叠板;3、阻尼合页;4、开口;5、上端面板;6、内凹结构;7、下端面板;8、勾面层;9、固定带;10、连接带;11、毛绒面;12、通气孔;13、挡板;14、内凹部;15、通孔;16、弯弧结构;17、辅助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且为了简单起见,以下内容中省略了该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技术常识。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包括固定板1和折叠板2,固定板1用于撑托手掌部、手腕部及部分手臂,折叠板2用于撑托手指部。固定板1上设置有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手部位置,主要固定患儿的掌指关节和腕关节处。折叠板2与固定板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合页3,通过调控阻尼合页3的扭矩而控制折叠板2的折叠程度,患儿可在折叠板2和阻尼合页3的作用下活动手指。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设置为中空结构,在固定板1的上端面板5设有一开口4,折叠板2位于开口4处,并通过阻尼合页3与上端面板5连接。在使用中,可将手掌部、手腕部及部分手臂放置在固定板1的上端面板5上,将指部处放置在折叠板2上;且令固定板1的高度大于折叠板2的宽度,使得折叠板2能够有效折叠。

本设计通过对固定板1结构的改进,使其能够实现固定板1的携带移动使用,不受放置平台面的限制,仍能有效的完成折叠板2处的折叠,和指部处的活动。

同时,在本申请中,如图1至图4所示,在固定板1的下端面板7上还设有一内凹结构6,内凹结构6的下表面设有一勾面层8。同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带9和位于固定带9两侧的连接带10,固定带9为透气棉布,连接带10上设置有与勾面层8相配合的毛绒面11

在具体实施中,将手部位置放置好后,处于一个舒适的放姿;之后,根据患儿的手型位置,将固定带9贴覆在其对应的手腕和手背上,并将位于固定带9两侧的连接带10与内凹结构6的下表面相粘接;具体地,将连接带10的毛绒面11粘在勾面层8上,其原理类似魔术贴的粘接原理;输液完成后取下即可,便于重复使用,易于消毒。

且固定带9设置为透气棉布的形式,可提高固定的舒适度,并且降低皮肤过敏发生率。其采用在固定板1的下端面板7设置内凹结构6,将勾面层8设置在内凹结构6处的设计,在通过连接带10进行连接时,将连接带10收在内凹结构6处,确保了该改进型儿童静脉输液固定板携带移动放置的平稳。

本申请通过对固定板1和固定装置结构的配合设计,使其能够充分有效地适配于不同年龄、穿刺肢体体型、周长的患儿,且通用性强。固定板1的上端面板5和侧板上均间隔设置有通气孔12,使固定板1的内腔内形成穿堂风,减缓长时间放置的不适;当然,在折叠板2上也可设置有透气孔。

实施例二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折叠板2的上端面上设有一挡板13,目的为解决折叠板2折叠过程,存在夹手的隐患。

具体地,折叠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截面呈“冂”字型的挡板13,且挡板13的三条边分别靠近折叠板2的两侧边缘和上端边缘处。

在具体实施中,患儿的手掌部、手腕部及部分手臂放置在固定板1的上端面板5上,将指部处放置在折叠板2上,并且放置在挡板13围合的区域内,再通过固定装置对手部的位置进行固定。

在活动手指时,挡板13的设置,对折叠板2的两侧边缘和上端边缘处进行了遮挡,防止在折叠板2折叠时,患儿指部处出现夹手的问题。

实施例三

为提高使用的舒适度,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令固定板1的上端面板5为树脂板;且还可令上端面板5设置有贴合手掌的曲线,并令曲面符合人体工学。

同时为了防止拐角处的磕碰,提高精巧度,使固定板1和折叠板2上的任一拐角处均设置为弯弧结构16,当然,还可在弯弧结构16上包裹软垫。

实施例四

在本申请中,如图6所示,为确保固定装置固定的有效,减小固定装置的整体长度,可在固定板1的两侧设置内凹部14,在内凹部14上也粘接有一勾面层8

同时,该勾面层8上设置有通孔15,且通孔15与设置在内凹部14上的透气孔相重叠,确保内凹部14的透气性。

实施例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固定板1的上端面板5上还开设有辅助开口17,辅助开口17处也通过阻尼合页3连接有折叠板2。具体地,辅助开口17位于开口4的下方一侧,配合大拇指的位置,主要用于大拇指关节处的活动。

同时,作为进一步优选的:令辅助开口17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上端面板5的两侧,以满足左手和右手的使用,通用性强。

在使用时,当放置左手时,可将位于右侧的折叠板2上方垫放一个薄的软毛巾垫;同理,当放置右手时,可将位于左侧的折叠板2上方垫放一个薄的软毛巾垫。

实施例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在固定板1的内腔内设有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折叠板2主动进行折叠,进而带动手指部被动进行活动,防止输液中的手部因长时间静止而造成隐形水肿的现象,特别适用于在熟睡中的小儿患者或不太喜欢活动手指的小儿患者。

在具体实施中,可进一步设置为驱动机构包括两端分别与下端面板7和折叠板2连接的电动伸缩件(图中未示出),通过电动伸缩件的伸缩从而实现折叠板2的折叠活动;其中,电动伸缩件可选用电动伸缩杆的形式,且由于电动伸缩杆市售众多,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在此不做赘述。

同时,在固定板1一侧设置控制按钮,将电动伸缩件通过导线与控制按钮进行连接,通过控制按钮控制电动伸缩件工作;当然,在固定板1的内腔内还放置有电池组件,为电动伸缩件供电。

且还可优选地在固定板1的内腔内再设置一微型单片机,令控制按钮和电动伸缩件均与单片机连接,并且单片机还连接一定时器;在实际操作中,按动控制按钮,控制电动伸缩杆进行伸缩,此时,单片机传递信号给定时器,定时器开始计时,当到达设定时间后,定时器传递信号给单片机,进而停止电动伸缩杆的伸缩。

在以上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是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使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