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审查员:

申请人针对审查员在2019109日发出的(发文序号:2019092902039105;申请号:2018113068585;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发明创造名称:一种可自储能量的减速顶)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作出以下答复:

审查员检索的对比文件2CN102007008A)公开了一种再生吸震器,该再生吸震器可自储能量,通过将吸震器内的受压流体引入液压马达中,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带动永磁发电机发电,并储存到蓄电池中。

总体上看,对比文件2和本发明实现的目的都是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电能,但是,从技术实现途径来说,两者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能量转换的方法是传统的基本原理,但利用基本的原理,液体压力转化为电力,在货运列车减速顶上的应用是第一次,具有原始创新性。以前减速顶减速时能量白白浪费掉了。现在不改变减速顶基本功能和结构的情况下进行改进,利用液体发电的基本原理实现了能量回收再利用,与现有专利在应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申请人认为,对比文件2不存在理由给了将回收能量的技术特征应用于对比文件1中的技术启示,申请人在说明书的背景技术中说明了“减速顶是一种内部装有液压油,安装在钢轨的内侧或者外侧,通过滑动油缸和车轮相接触,使内部液压油发生挤压从而对车辆轮对做制动功来起到减速作用的一种调速设备”,即利用滑动油缸腔内的压差实现车辆减速,同时介绍了减速顶工作原理,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识。将基本原理与现有技术组合,总体看文字是简单结合,但是实际实施形成方案并非显而易见。比如就对比文件2和本申请设计中用到的的液压马达这一部件,液压马达就有叶片式、直塞式、齿轮式等多种类型,类型不同,实际应用方式、方向自然不同,但是从原理上看,只要有液压,只要有液压马达这些部件,他们都能连接电机实现液压能转换为电能。但是,本专利装置是复杂的,这其中包含了如何形成液压能,如何结合减速顶自身结构产生液压能并用于发电。

再有就是液流变换装置和行星增速齿轮,本申请的发电方案是结合减速顶自身结构设计的,在原有减速顶上进行改造让油液通过一个液流变换装置,油液通过液流变换装置使其转动。由于减速顶运动时间短,做功小,所以带动液压液流变换装置进行转动后,液流变换装置输出转矩也很小,若直接在液流变换装置输出轴上安装发电机不能得到足够的电量,发电机的发电量重要的指标便是转子的转速,所以需要在液流变换装置输出轴上安装一套增速装置。

因此,本专利的发电装置由超级电容、蓄电池、液压马达、液流变换装置、行星增速齿轮和发电机组成,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液压马达连接电机就能做到的。各部件的设计与连接是发明人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达到实际效果而付出劳动创造出的一个整体,不应将他们分开单独看,所以说,不是将基本原理与现有技术结合就能得到技术启示,原理大家都懂,但是实际应用不是简单的原理套用,还要结合具体的机械机构设计来实现。其次,将可自储能量的减速顶应用于铁路行业,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而且该创造可为铁路行业节约大量的产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本申请,利用液流发电的基本原理,在不改变减速顶基本功能和结构的情况下,解决减速顶减速能量回收的现实问题,且液流通过通道和行星增速齿轮发电,即减速顶发电结构,此部分的结构设计,与左部分的液压油形成的回路,就整体结构来说,是独一无二的。

因此,对比文件2不存在理由给了将回收能量的技术特征应用于对比文件1中的技术启示,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特征是非显而易见的。本方案中,权1~5的各项技术特征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方案,其形成了一种可自储能量的减速顶,是发明人经过创造性劳动后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