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尾虹雉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真圈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尾虹雉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

背景技术

[0002] 绿尾虹雉是中国特有鸟种,属鸡形目雉科,其羽毛艳丽、观赏价值高,仅见于中国西南部的青海省东南部和甘肃南部山区、四川宝兴、康定、平武等地山区,被列为世界性易危物种,是我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之一。由于绿尾虹雉适宜的栖息地多是高海拔的草甸和灌丛,这些生境生态承载力差,加之当地山民的放牧和采药等活动对它们的栖息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近年来,由于栖息地破坏和非法捕猎,绿尾虹雉的自然生长和自然繁育受到极大的威胁。因而,早在1958年北京动物园开始人工饲养展出绿尾虹雉的相关工作,于1980年繁殖成功。目前,我国多个保护区都在进行绿尾虹雉的人工繁育工作。

[0003] 在保护区的绿尾虹雉人工驯养繁育工作中,需使用到相应的仿真圈舍。通过发明人研究考察了解到,部分保护区工作人员使用的仿真圈舍多少使用其它禽类的孵化用圈舍,因此这类圈舍虽基本可以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现有的此类仿真圈舍不便于对饲料槽进行旋转,难以使绿尾虹雉相应进行移动;现有的仿真圈舍不便于对圈台顶部进行清理,需由人工对其进行手动清理,工作量大且不方便;现有的仿真圈舍不便于对绿尾虹雉产生的异味进行净化处理,导致其易直接散发于空气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尾虹雉专用的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仿真圈舍不便于对饲料槽进行旋转、不便于对圈台顶部进行清理以及不便于对绿尾虹雉产生的异味进行净化处理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尾虹雉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包括基座、圈台、圈舍本体、控制面板和台体,所述基座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台体,且台体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动力腔体,并且动力腔体一侧的台体内部设有回收室,所述回收室一侧的内壁上设有回收口,回收口的一端延伸至台体的外部,且动力腔体远离回收室一侧的台体内部设有净化室,并且台体的顶端固定有圈台,圈台顶部的一侧设有收集槽体,收集槽体的底端延伸至回收室的内部,所述圈台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转筒,且转筒的两外侧壁上皆设有间隔板,并且间隔板外侧的圈台顶端安装有圈舍本体,圈舍本体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进出口,进出口的一端延伸至圈舍本体的内部,所述间隔板一侧的外壁上设有饲料槽,且饲料槽下方的间隔板外壁上设有连动板,并且连动板的底部设有等间距的清理结构,所述圈台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控制面板。

[0006] 优选的,所述清理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球刷、复合弹簧、燕尾通槽以及工型架,所述连动板的底部设有等间距的燕尾通槽,且燕尾通槽内部的一端设有工型架,工型架的底端延伸至燕尾通槽的外部。

[0007] 优选的,所述工型架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复合弹簧,复合弹簧的顶端与燕尾通槽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工型架的底端安装有球刷。

[0008] 优选的,所述台体远离回收口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吸收罩,净化室顶部的一侧设有滤套,滤套的一端延伸至台体的外部,且净化室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抽风机,抽风机的一端通过导管与吸收罩的外壁相连通,抽风机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滤套的外壁相连通。

[0009] 优选的,所述动力腔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并且转轴的顶端固定有圆盘。

[0010] 优选的,所述圆盘顶端的一侧设有凸柱,且圆盘一侧的动力腔体内部铰接有齿盘,并且齿盘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立柱,立柱的顶端延伸至圈舍本体的内部并与转筒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绿尾虹雉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不仅提高了仿真圈舍使用时的驯养效果,提高了仿真圈舍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且降低了仿真圈舍使用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通过设置有电机、转轴、圆盘、凸柱、齿盘以及立柱,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打开电机,使其由转轴带动圆盘旋转,并由凸柱带动齿盘同步旋转,经立柱以及转筒带动间隔板表面的饲料槽进行转动,以便使绿尾虹雉进食时能够逐步移动,从而提高了仿真圈舍使用时的驯养效果;

(2)通过设置有球刷、复合弹簧、燕尾通槽以及工型架,通过复合弹簧的弹性作用,使工型架在燕尾通槽的内部下移,以便使球刷的底部紧密贴合于圈台的顶部,当转筒转动时,其则会经间隔板以及连动板带动球刷同步转动,以便对圈台的顶部自动进行清理,从而提高了仿真圈舍使用时的便捷性;

(3)通过设置有抽风机、滤套以及吸收罩,通过操作控制面板打开抽风机,使其由吸收罩对外界气味进行吸收,经滤套对异味进行净化处理后排出,实现了仿真圈舍空气净化的功能,从而降低了仿真圈舍使用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绿尾虹雉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绿尾虹雉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的齿盘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绿尾虹雉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的清理结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绿尾虹雉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的间隔板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1、基座;2、吸收罩;3、滤套;4、清理结构;401、球刷;402、复合弹簧;403、燕尾通槽;404、工型架;5、连动板;6、饲料槽;7、转筒;8、立柱;9、圈台;10、间隔板;11、圈舍本体;12、进出口;13、收集槽体;14、控制面板;15、回收口;16、台体;17、回收室;18、动力腔体;19、转轴;20、电机;21、圆盘;22、齿盘;23、抽风机;24、净化室;25、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绿尾虹雉驯养繁育用仿真圈舍,包括基座1、圈台9、圈舍本体11、控制面板14和台体16,基座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台体16,台体16远离回收口15一侧的外壁上设有吸收罩2,净化室24顶部的一侧设有滤套3,滤套3的一端延伸至台体16的外部,且净化室24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抽风机23,该抽风机23的型号可为NB15-N86KNE,抽风机23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4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抽风机23的一端通过导管与吸收罩2的外壁相连通,抽风机23的另一端通过导管与滤套3的外壁相连通,以便对异味进行净化处理;

且台体16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动力腔体18,动力腔体18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电机20,该电机20的型号可为Y112M-2,电机20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4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电机2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转轴19,并且转轴19的顶端固定有圆盘21,圆盘21顶端的一侧设有凸柱25,且圆盘21一侧的动力腔体18内部铰接有齿盘22,并且齿盘22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固定有立柱8,立柱8的顶端延伸至圈舍本体11的内部并与转筒7的底端固定连接,以便带动饲料槽6缓慢转动;

并且动力腔体18一侧的台体16内部设有回收室17,回收室17一侧的内壁上设有回收口15,回收口15的一端延伸至台体16的外部,且动力腔体18远离回收室17一侧的台体16内部设有净化室24,并且台体16的顶端固定有圈台9,圈台9顶部的一侧设有收集槽体13,收集槽体13的底端延伸至回收室17的内部,圈台9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转筒7,且转筒7的两外侧壁上皆设有间隔板10,并且间隔板10外侧的圈台9顶端安装有圈舍本体11,圈舍本体11一侧的外壁上设有进出口12,进出口12的一端延伸至圈舍本体11的内部,间隔板10一侧的外壁上设有饲料槽6,且饲料槽6下方的间隔板10外壁上设有连动板5,并且连动板5的底部设有等间距的清理结构4,清理结构4的内部依次设有球刷401、复合弹簧402、燕尾通槽403以及工型架404,连动板5的底部设有等间距的燕尾通槽403,且燕尾通槽403内部的一端设有工型架404,工型架404的底端延伸至燕尾通槽403的外部,工型架404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复合弹簧402,复合弹簧402的顶端与燕尾通槽403的顶部固定连接,且工型架404的底端安装有球刷401;

通过复合弹簧402的弹性作用,使工型架404在燕尾通槽403的内部下移,以便使球刷401的底部紧密贴合于圈台9的顶部,当转筒7转动时,其则会经间隔板10以及连动板5带动球刷401同步转动,以便对圈台9的顶部自动进行清理,提高仿真圈舍使用时的便捷性;圈台9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控制面板14,该控制面板14的型号可为GC-1。

[0016] 工作原理:当仿真圈舍使用时,首先由进出口12将绿尾虹雉放置于圈舍本体11的内部,通过间隔板10的分割作用,使圈舍本体11的内部呈两组圈舍空间,再通过操作控制面板14打开电机20,使其由转轴19带动圆盘21旋转,并由凸柱25带动齿盘22同步旋转,经立柱8以及转筒7带动间隔板10表面的饲料槽6进行转动,以便使绿尾虹雉进食时能够逐步移动,提高仿真圈舍使用时的驯养效果,之后通过复合弹簧402的弹性作用,使工型架404在燕尾通槽403的内部下移,以便使球刷401的底部紧密贴合于圈台9的顶部,当转筒7转动时,其则会经间隔板10以及连动板5带动球刷401同步转动,以便对圈台9的顶部自动进行清理,提高仿真圈舍使用时的便捷性,再通过收集槽体13的溢流作用,使被清理的污垢下落至回收室17的内部进行存储,可由回收口15将其取出处理,最后通过操作控制面板14打开抽风机23,使其由吸收罩2对外界气味进行吸收,经滤套3对异味进行净化处理后排出,实现仿真圈舍空气净化的功能,以便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完成仿真圈舍的使用。

[0017]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