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尾虹雉繁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

背景技术

[0002] 绿尾虹雉是一种属鸡形目雉科的大型鸟类,只在我国有分布,种群数量稀少,濒危程度较高,绿尾虹雉是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中的伞护种,因此绿尾虹雉的培育的繁殖工作十分重要。由于栖息地破坏和非法捕猎,绿尾虹雉的自然生长和自然繁育受到极大的威胁。而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我们国家便开始了绿尾虹雉的育雏工作,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育雏工作一直进展缓慢,因此绿尾虹雉也被喻为是世界上最难饲养的鸟类之一。直到近些年绿尾虹雉的人工繁殖工作才得到较大的进展。

[0003] 在保护区进行绿尾虹雉育雏的人工繁育工作时需要使用育雏圈舍,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育雏圈舍种类繁多,但是很少用专门设计用于绿尾虹雉育雏的人工繁育圈舍,发明人通过对现有的圈舍研究发现,目前的圈舍具有以下技术问题:

(1)现有的此类育雏圈舍在使用时需要饲养员定期手动对圈舍内的粪便进行清理,清理操作不便并且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粪便异味难闻,给饲养员育雏工作带来困扰;

(2)现有的育雏圈舍在使用时不便于对圈舍内的温度进行调节,因而难以给绿尾虹雉提供一个生长的最佳室温;

(3)现有的此类育雏圈舍在使用时圈舍通常为密封结构,不便于圈舍的通风换气,因而容易使使得潮湿的圈舍内滋生细菌和病菌,不利于绿尾虹雉的健康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育雏圈舍在使用时圈舍内的粪便清理不便,圈舍内的温度难以调节和圈舍不便于通风换气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包括底基、底板、墙体、集风斗和清扫机构,所述底基的顶端固定有底板,且底板顶端的一侧固定有饲料槽,并且饲料槽一侧的底板顶端安装有隔板,隔板的内部设置有间隔门,所述底板外侧的底基顶端固定有墙体,且墙体的顶端固定有舍顶,并且墙体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清扫机构,所述墙体两侧的外壁上皆镶嵌有通风板,所述舍顶顶部的内壁上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底端皆安装有等间距的风扇,并且风扇一侧的固定杆底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固定杆下方的舍顶内壁上固定有电热丝,且舍顶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镂空板,所述墙体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门体,且门体一侧的墙体外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底板外侧的底基顶端设置有集污槽,且集污槽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设置有排污口。

[0007] 优选的,所述墙体两侧的底基顶端皆设置有卡槽,卡槽的内部设置有挡板,挡板的顶端延伸至卡槽的外部,且挡板上方的墙体外壁上皆设置有安装槽,并且安装槽的内部皆固定有伸缩杆,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下方的舍顶内壁上固定有集风斗,集风斗与风扇相互配合,且集风斗的底端皆固定有等间距的排风管,排风管的顶端与集风斗相连通,排风管的底端延伸至顶板的底部。

[0009] 优选的,所述清扫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推板、清扫刷体和气缸,底板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推板。

[0010] 优选的,所述推板的底端固定有清扫刷体,且推板位置处的底基内壁上安装有气缸,气缸的输出端与推板固定连接。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绿尾虹雉育雏圈舍不仅提高了圈舍内粪便清理时的便捷性,实现了圈舍内温度的调节功能,而且减少了圈舍内细菌和病菌的滋生;

(1)通过设置有推板、清扫刷体、气缸、排污口、集污槽、隔板和间隔门,气缸驱动清扫刷体并使其带动推板前后移动,对底板顶端的粪便进行清扫,同时配合水管的冲洗,污垢流入集污槽的内部并通过排污口导出至外部,提高了圈舍内粪便清理时的便捷性;

(2)通过设置有镂空板、风扇、温度传感器、电热丝、集风斗和排风管,风扇将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向下吹送,集风斗对热风进行汇集并将其通过排风管均匀的导入圈舍的内部,温度传感器对电热丝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圈舍内温度的调节功能;

(3)通过设置有挡板、伸缩杆、安装槽和卡槽,伸缩杆驱动挡板脱离卡槽并向上移动,圈舍内外的空气通过通风板进行交换,完成圈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减少了圈舍内细菌和病菌的滋生。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的集风斗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的清扫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1、底基;2、底板;3、饲料槽;4、墙体;5、挡板;6、伸缩杆;7、安装槽;8、舍顶;9、顶板;10、固定杆;11、镂空板;12、风扇;13、温度传感器;14、电热丝;15、集风斗;16、排风管;17、隔板;18、卡槽;19、控制面板;20、门体;21、通风板;22、清扫机构;2201、推板;2202、清扫刷体;2203、气缸;23、排污口;24、集污槽;25、间隔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绿尾虹雉育雏圈舍,包括底基1、底板2、墙体4、集风斗15和清扫机构22,底基1的顶端固定有底板2,且底板2顶端的一侧固定有饲料槽3,并且饲料槽3一侧的底板2顶端安装有隔板17,隔板17的内部设置有间隔门25;

底板2外侧的底基1顶端设置有集污槽24,且集污槽24内部的拐角位置处皆设置有排污口23,用于圈舍内污垢的收集和排出工作;

底板2外侧的底基1顶端固定有墙体4,且墙体4的顶端固定有舍顶8,并且墙体4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清扫机构22;

清扫机构2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推板2201、清扫刷体2202和气缸2203,底板2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推板2201,推板2201的底端固定有清扫刷体2202,且推板2201位置处的底基1内壁上安装有气缸2203,该气缸2203的型号可为SC160-25,气缸2203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9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气缸2203的输出端与推板2201固定连接;

当圈舍粪便累积过多时,饲养员打开间隔门25将绿尾虹雉引入隔板17的一侧,接着,操作控制面板19使其控制气缸2203工作,气缸2203驱动清扫刷体2202并使其带动推板2201前后移动,对底板2顶端的粪便进行清扫,同时配合水管的冲洗,污垢流入集污槽24的内部并通过排污口23导出至外部,提高了圈舍内粪便清理时的便捷性,减轻了饲养员的劳动强度;

墙体4两侧的底基1顶端皆设置有卡槽18,卡槽18的内部设置有挡板5,挡板5的顶端延伸至卡槽18的外部,且挡板5上方的墙体4外壁上皆设置有安装槽7,并且安装槽7的内部皆固定有伸缩杆6,该伸缩杆6的型号可为 YNT-03,伸缩杆6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9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伸缩杆6的输出端与挡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用于圈舍的通风换气工作;

墙体4两侧的外壁上皆镶嵌有通风板21,舍顶8顶部的内壁上固定有固定杆10,且固定杆10的底端皆安装有等间距的风扇12,并且风扇12一侧的固定杆10底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3,该温度传感器13的型号可为PT100;

固定杆10下方的舍顶8内壁上固定有集风斗15,集风斗15与风扇12相互配合,且集风斗15的底端皆固定有等间距的排风管16,排风管16的顶端与集风斗15相连通,排风管16的底端延伸至顶板9的底部,用于热风的汇集和输送工作;

固定杆10下方的舍顶8内壁上固定有电热丝14,且舍顶8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镂空板11,墙体4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门体20,且门体20一侧的墙体4外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19,该控制面板19的型号可为DL203,控制面板19内部单片机的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1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16] 工作原理:使用时,该育雏圈舍外接电源,饲养员首先打开门体20将绿尾虹雉置于圈舍内部的底板2顶端,并将饲料和饮用水置入饲料槽3的内部,其次操作控制面板19使其控制风扇12工作,风扇12将电热丝14产生的热量向下吹送,集风斗15对热风进行汇集并将其通过排风管16均匀的导入圈舍的内部,在此过程中,温度传感器13对电热丝14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避免圈舍的内部的温度过高,当圈舍内达到合适的温度时,停止增暖工作,实现了圈舍内温度的调节功能,保证绿尾虹雉处于一个温度适宜的生长环境,然后,当圈舍内湿度过高时,操作控制面板19使其控制伸缩杆6工作,伸缩杆6驱动挡板5脱离卡槽18并向上移动,此时,圈舍内外的空气通过通风板21进行交换,完成圈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减少了圈舍内细菌和病菌的滋生,最后,当圈舍粪便累积过多时,饲养员打开间隔门25将绿尾虹雉引入隔板17的一侧,接着,操作控制面板19使其控制气缸2203工作,气缸2203驱动清扫刷体2202并使其带动推板2201前后移动,对底板2顶端的粪便进行清扫,同时配合水管的冲洗,污垢流入集污槽24的内部并通过排污口23导出至外部,提高了圈舍内粪便清理时的便捷性,减轻了饲养员的劳动强度,完成绿尾虹雉育雏圈舍的工作。

[0017]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