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家兔喂料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畜喂料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家兔喂料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养兔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兔肉的产量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已经不仅仅是有肉吃,而是更多的开始追求高档兔肉和原生态兔肉。虽然现在大力提倡现代化养殖和自动化养殖,但是我国家兔的养殖集约化程度比较低,中小型养兔场占比较大。这些中小型养兔场一般都是手动喂料,这种方法速度慢、耗时费力,而且经常撒到外面造成浪费。撒到外面的饲料又得重新清扫,饲养员在饲喂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家兔喂料车,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减少了饲料的浪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家兔喂料车,包括圆形钢筋圈,所述圆形钢筋圈两端对称安装有两根升降杆,每个所述升降杆上方固定一根直杆,两根所述直杆之间架设喂料桶,所述喂料桶上设有桶盖,所述喂料桶包括成一体的上圆柱形铁皮桶和下圆锥形铁皮漏斗,所述下圆锥形铁皮漏斗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通可拆卸的塑料软管,所述塑料软管另一端用软塞封闭;所述圆形钢筋圈底部安装有车轮。
可选的,所述升降杆包括多根套接的套杆,相邻套杆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凹槽和凸条,所述凸条在所述凹槽内滑动,并且所述凸条和所述凹槽一侧分别设有磁片,当所述凸条在所述凹槽内滑动至最远距离时,所述凸条和所述凹槽上的磁片闭合,起到进一步稳固作用。
优选的,所述喂料桶和所述桶盖通过90°合页连接,所述桶盖单侧开合。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的数量为3或4个。
进一步的,所述上圆柱形铁皮桶上还焊接有手推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家兔喂料车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以大大降低饲养员的劳动强度,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喂料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杆的中间层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中,1、圆形钢筋圈,2、升降杆,3、直杆,4、喂料桶,5、桶盖,6、上圆柱形铁皮桶,7、下圆锥形铁皮漏斗,8、出料口,9、塑料软管,10、软塞,11、车轮,12、最外层套杆,13、凹槽,14、凸条,15、磁片,16、合页,17、手推杆,18、中间层套杆,19、最内层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家兔喂料车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圆形钢筋圈1,所述圆形钢筋圈1两端对称安装有两根升降杆2,每个所述升降杆2上方固定一根直杆3,两根所述直杆3之间架设喂料桶4,通过升降杆的升降作用,所述喂料桶4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高度。所述喂料桶4上设有可以活动的桶盖5,具体为:所述喂料桶4和所述桶盖5通过90°合页连接,所述桶盖5单侧开合,可以防止灰尘落入。所述喂料桶4包括成一体的上圆柱形铁皮桶6和下圆锥形铁皮漏斗7,所述下圆锥形铁皮漏斗7底部设有出料口8,所述出料口8连通可拆卸的塑料软管9,以方便清理喂料桶4和塑料软管9。所述塑料软管9另一端用软塞10封闭,在加料时,将软管放进食槽,拔下软塞10即可。所述圆形钢筋圈1底部安装有3个车轮11,3个橡胶车轮11呈正三角形均匀排布在圆形钢筋圈1底部,增加了加料车的稳定性。车轮11的数量还可以为4个。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4所示,所述升降杆2包括3根套接的套杆12,相邻套杆12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凹槽13和凸条14,所述凸条14在所述凹槽13内滑动,具体为:最外层套杆内侧设有凸条;中间层套杆外侧为凹槽,该凹槽在中间层套杆内侧形成凸条,最内层套杆外侧为凹槽。最内层套杆顶端焊接有直杆3。相邻套杆之间以及凹槽和凸条之间的摩擦力可以保证套杆拉伸时的稳定性,这种升降杆是参考现有拉杆皮箱的金属拉杆设计而成。并且在所述凸条14和所述凹槽13一侧还加设了磁片15,当所述凸条14在所述凹槽13内滑动至最远距离时,所述凸条14和所述凹槽13上的磁片闭合,可以起到进一步稳固升降杆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饲养员移动料车,所述上圆柱形铁皮桶6上还焊接有手推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饲料装入喂料桶中,然后将喂料车推至料槽处调节喂料桶高度,将塑料软管放入料槽,并拔下软塞往料槽中加料,加满后在软管中塞入软塞,继续下一料槽加料。在清理喂料桶时,将塑料软管拔下即可,清洗方便,没有死角,保证了饲料的干净卫生。
本实施例的家兔喂料车很适合中小型养兔场,有效的节省了人力,减少了饲料的浪费。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家兔喂料车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以大大降低饲养员的劳动强度,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