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老龄化严重,老人身体的衰老,体质越来越差,老年人生活中会遇到诸多因为身体不便,行走锻炼较为困难;在借用拐杖或扶着助行架进行行走或锻炼时,手部需要较大支撑力,且在行走时,会存在一瞬腿部突然乏力,即腿软的现象,此是老人摔倒的主要隐患问题之一;而其他限制设备,又存在灵活性较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其包括两个呈“冂”字形的构架,两个构架水平同向布置,并且呈上、下间隔布置;两个构架的端口处上、下对应相连,并通过竖杆进行连接,且两个构架与竖杆一体成型;两个构架中位于上方的构架两侧均连接有弹力带,在弹力带的活动端连接有魔术带,魔术带用于缠绕固定在老人的大腿处,两个构架中位于下方的构架两侧下端设置有万向轮。

进一步地,为提高在使用该行走装置时,老人的握把舒适度,在两个构架中位于上方构架的端杆上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包裹在端杆上。

进一步地,为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并且避免在老人使用行走时踢碰位于下方的端杆,令两个构架中位于下方的构架长度大于位于上方的构架长度。

进一步地,为提高使用安全性,将构架的各拐角处以及构架与竖杆的连接处设置为圆弧结构。

进一步地,为实现该行走装置的可调性,同时便于未使用时的收纳,竖杆和/或端杆设置为可调节伸缩杆。

进一步地,为提高使用的灵活性,弹力带与构架两侧活动连接,可相对构架两侧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两个构架中位于上方构架的端杆上和/或位于下方构架的端杆上设置有照明灯,提供照亮功能,便于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该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时,老人直接从装置的一侧开口处走至装置内部;此时,可将经弹力带连接的魔术带分别缠绕绑接在老人的两个大腿处,给老人一个助力,防止老人突然腿部乏力,存在腿软跌倒的危险,同时减轻了手部支撑力。在将魔术带缠绕固定完成后,老人可手握两个构架中位于上方构架的端杆处,进行支撑行走。该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通过对其构架结构的整体有效设计,并配合由弹力带连接的魔术带的配件辅助,对老人的行走进行高效地助行,可加强老人行走锻炼,在增强腿部力量的同时,减小了老人跌倒的风险,且结构新颖,使用舒适方便。

附图说明

1示意性地给出了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示意性地给出了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的魔术带的连接示意图。

3示意性地给出了实施例二中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示意性地给出了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的竖杆的结构示意图。

5示意性地给出了实施例四中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6示意性地给出了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的撑杆的安装示意图。

7示意性地给出了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的橡胶垫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构架;11、端杆;12、撑杆;2、竖杆;21、第一杆体;22、第二杆体;23、螺钉;3、弹力带;4、活动端;5、魔术带;51、勾面;52、毛绒面;6、万向轮;7、橡胶垫;8、照明灯;9、按钮;10、电池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且为了简单起见,以下内容省略了该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技术常识。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给出一种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其包括有两个呈“冂”字形的构架1,两个构架1的布置方向为水平并且同向放置,同时两个构架1还呈上、下间隔布置。

在两个构架1的端口处上、下对应相连,即位于上方构架1的一侧端口与位于下方构架1的同侧端口进行连接;并且对应的上下端口的连接是通过竖杆2进行连接,同时两个构架1与竖杆2一体成型,确保结构的牢固性与生产的高效性。

两个构架1中位于上方的构架1两侧均连接有弹力带3,在弹力带3的活动端4连接有魔术带5,其中,魔术带5用于缠绕固定在老人的大腿处,在弹力带3与魔术带5的配合作用下,给老人腿部一个有效地力的支撑,又不会影响老人的行走活动。

具体地,参见图2,令魔术带52个,并且与弹力带3的活动端4进行连接,两个弹力带3的外侧设置为勾面51,弹力带3的内侧设置为毛绒面52;在绑接固定老人大腿时,直接将两个魔术带5从两侧缠绕在老人大腿上,是毛绒面52与老人腿部接触,接触舒适,而其中一个魔术带5的毛绒面52与另一魔术带5的勾面51黏接进行固定。

其拆卸绑接便捷高效,并且可适宜于不同粗细腿部老人的有效固定;同时采用弹力带3的方式连接魔术带5,便于调节连接。

在两个构架1中位于下方的构架1两侧下端设置有万向轮6,便于老人推动行走。

同时,在本申请设计中,为提高在使用该行走装置时,老人的握把舒适度,尤其在冬天,避免老人手部直接接触较为冰冷端杆11;参见图7,在两个构架1中位于上方构架1的端杆11上设置有橡胶垫7,其橡胶垫7采用包裹在端杆11上的方式设置。

且为提高使用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在老人使用行走时踢碰位于下方的端杆11,可令两个构架1中位于下方的构架1长度大于位于上方的构架1长度。

为进一步提高老人使用的安全性,将构架1的各拐角处以及构架1与竖杆2的连接处设置为圆弧结构,避免尖角处的碰撞;当然,还可进一步在拐角处包裹软垫。

本申请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在使用时,老人直接从装置的一侧开口处走至装置内部;此时,可将经弹力带3连接的魔术带5分别缠绕绑接在老人的两个大腿处,给老人一个助力,防止老人突然腿部乏力,存在腿软跌倒的危险,同时减轻了手部支撑力。在将魔术带5缠绕固定完成后,老人可手握两个构架1中位于上方构架1的端杆11处,进行支撑行走。该用于老人护理的行走装置通过对其构架1结构的整体有效设计,并配合由弹力带3连接的魔术带5,对老人的行走进行高效地助行,可加强老人行走锻炼,增强腿部力量的同时,减小老人跌倒的风险,且结构新颖,使用舒适方便。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见图3,为实现该行走装置的可调性,满足不同身高、不同体格老人的使用,同时便于未使用该装置时对该装置的收纳,可将竖杆2/或端杆11设置为可调节伸缩杆。

具体地,可参见图4,令竖杆2/或端杆11包括第一杆体21和第二杆体22,将第一杆体21套在第二杆体22内,使其在第二杆体22内可上下移动;并且在第二杆体22上开设一个洞口,从洞口处插入螺钉23,令螺钉23的端部与第一杆体21触接,通过旋紧螺钉23完成对第一杆体21位置的固定。

还可在螺钉23的端部设置一防滑垫,提高接触摩擦,进而提高固定效果。

实施例三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为提高使用的灵活性,令弹力带3与构架1两侧活动连接,可相对构架1两侧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

具体地,可采用在构架1的两侧上设置滑轨(图未示出),滑轨的设置方向沿着构架1两侧的长度方向;并且令弹力带3的上端与位于滑轨上的滑块进行连接,使得弹力带3的水平位置进行可调。

实施例四

参见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为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在两个构架1中位于上方构架1的端杆11上和/或位于下方构架1的端杆11上设置有照明灯8,提供照亮功能,便于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使用。

具体地,可在两个构架1中位于上方的构架1上设置一个按钮9,通过该按钮9控制照明灯8的开启;并且在架构上设置一个电池部10,用于安装电池,为照明灯8提供电源;电池部10通过导线与按钮9和照明灯8连接,且中导线镶嵌在组成构架1的杆体内部。

当然,还可参见图6,为提高该装置的结构强度,还可在上、下两个架构之间搭设撑杆12,并令撑杆12与竖杆2并行设置。

在以上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是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使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