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腰穿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腰穿术后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腰穿也就是腰椎穿刺,属于外科操作术的一种,实际上,腰椎穿刺不是大的手术操作,是根据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在腰椎部位进行穿刺抽液、注射药物等,来进行明确诊断或者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

[0003] 腰椎穿刺后患者容易出现低颅压头痛,护理上需要让患者卧床休息,而且是应该去掉枕头,保持平卧位至少4-6个小时,且需要多补充水。然而,在患者需要排便时,存在排便不便、不适的问题,且还易外漏在床单上。同时,平躺时间较长,会对患者穿刺部位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腰穿术后护理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腰穿术后护理装置,其包括护理床,由床板与用于支撑床板的支撑脚组成,床板包括固定板以及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软垫,设置在床板上,软垫上包裹有罩单;内凹部,设置在软垫上;患者平躺于护理床上,内凹部位于患者的穿刺部下方。

[0006] 进一步地,内凹部设置所在的软垫位于活动板上,且在内凹部内设置有镜面层,并在罩单上、位于内凹部的位置处开设有开口,使镜面层外露。

[0007] 进一步地,内凹部呈内凹弧形结构。

[0008] 进一步地,护理床首端与尾端的床板为固定板,活动板至少为两个,且均位于首端固定板与尾端固定板之间。

[0009] 进一步地,用于支撑固定板的支撑脚为固定支撑柱,用于支撑活动板的支撑脚为机械伸缩杆或电动伸缩杆。

[0010] 进一步地,护理床上还设有一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固定带,固定带的一端固定在护理床的一侧,另一端设有一挂钩,护理床的另一侧上配合设置有挂环。

[0011] 进一步地,固定带上安装有一头罩,且头罩上均匀间隔设置有透气孔。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便于腰穿术后护理装置的床板包括固定板以及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患者平躺时,将臀部放置在活动板上方。当患者需要排便时,将该活动板向下移动,患者的臀部与活动板分离;此时,可直接在活动板上铺一层塑料膜,再将便盆放置在活动板上,然后将活动板向上移动,使便盆与患者臀部贴合即可。其既提高了患者排便的舒适感,防止粪便漏在床单上的问题,又无需家属或护理人员费力将患者的腰部及臀部托起。

[0013] 且内凹部的设计,使得患者的穿刺部位不与软垫直接接触,避免对穿刺部位的挤压。还可在内凹部两侧横向连接槽道,确保患者平躺时,穿刺部位的透气性,对穿刺部位进行好的护理。同时,还可令内凹部设置所在的软垫位于活动板上,即使内凹部也可随着活动板上下移动,并在内凹部内设置镜面层,便于配合调节对患者穿刺部位的观察,无需翻转患者。

附图说明

[0014]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便于腰穿术后护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便于腰穿术后护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0016] 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便于腰穿术后护理装置的患者穿刺部位的观察示意图。

[0017] 图4示意性地给出了便于腰穿术后护理装置的槽道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示意性地给出了便于腰穿术后护理装置的固定带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示意性地给出了便于腰穿术后护理装置的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其中:1、床板;11、固定板;12、活动板;2、支撑脚;3、软垫;4、内凹部;5、镜面层;6、固定带;61、头罩;611、透气孔;7、挂钩;8、挂环;9、槽道;10、穿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2]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且为了简单起见,以下内容省略了该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技术常识。

[0023] 参见图1和图2,该便于腰穿术后护理装置包括护理床,患者腰穿后直接平躺。如常规床体设置结构,护理床由床板1与用于支撑床板1的支撑脚2组成。

[0024] 在本申请设计中,作为改进地,令床板1包括固定板11以及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板12;患者平躺时,可将臀部位置放置在活动板12处。

[0025] 由于患者腰穿术后需要去枕平躺6-8个小时,而且需确保头部不抬起,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等问题。

[0026] 而且,需尽量多的补充水,多补充水分能够促进脑脊液生成增加,补充流失的脑脊液,避免发生低颅压的可能。因此,患者保持平躺状态在床上完成排便。

[0027] 目前,当患者需要排便时,除男性小便有尿壶除外,其余均常需家属或护理人员将患者的腰部及臀部托起,并将住院部的患者医用便盆放置在患者的臀部下,从而完成后续排便工作。

[0028] 然而,由于患者的腰部及臀部处于拱起状态,存在排便不适的问题,尤其是需要长时间的大便;且不便直接在床上铺一层塑料膜,腰部及臀部拱起排便还易存在将粪便漏在床单上的问题。

[0029] 同时,当患者较肥胖时,存在将便盆放置在患者的臀部下方之前,对患者的腰部及臀部托起费力不便的问题。

[0030] 本申请设计中的活动板12位于患者臀部的下方,当患者需要排便时,将位于患者臀部下方的活动板12向下移动,此时患者的臀部与活动板12分离。

[0031] 此时,可在活动板12上直接铺一层塑料膜,再将便盆放置在活动板12上;然后将活动板12向上移动,使放置在活动板12上的便盆与患者臀部贴合即可。

[0032] 其既提高了患者排便的舒适感,防止粪便漏在床单上的问题,又无需家属或护理人员费力将患者的腰部及臀部托起。

[0033] 本申请设计中的软垫3设置在床板1上,并且在软垫3上包裹有罩单,患者可直接躺于其上。

[0034] 软垫3配合固定板11与活动板12设置,即软垫3分别设置在固定板11与活动板12上,设置在活动板12上的软垫3随着活动板12一起移动。

[0035] 在本申请设计中,还包括有一内凹部4,内凹部4设置在软垫3上;患者平躺于护理床上时,内凹部4可位于患者的穿刺部10下方,使得患者的穿刺部10不与软垫3直接接触,避免对穿刺部10的挤压。

[0036] 当然,还可在软垫3上、位于内凹部4的两侧横向设置槽道9,参见图4,令槽道9与内凹部4连通,并且令槽道9的深度小于内凹部4的深度,由于患者平躺的时间较久,如此设置,可确保患者平躺时,穿刺部10的透气性,对穿刺部10进行好的护理。

[0037] 作为对本申请结构的优化设计,还可进一步地,令内凹部4设置所在的软垫3位于活动板12上,即使内凹部4也可随着活动板12上下移动。

[0038] 在此,应该说明的是,当需移动内凹部4下方的活动板12时,位于患者臀部下方的活动板12应与固定板11齐平,即不进行下移;同理,而需要移动位于患者臀部下方的活动板12时,内凹部4下方的活动板12与固定板11齐平,即不进行下移,以确保患者平躺的有效。

[0039] 在内凹部4内设置有镜面层5,起镜面反射的作用;并在罩单上、位于内凹部4的位置处开设有开口,使镜面层5外露。

[0040] 且优选内凹部4呈内凹弧形结构,当需观察患者穿刺部10的情况时,无需将患者翻身,患者可继续保持平躺姿势。

[0041] 参见图3,具体地,直接向下移动位于内凹部4下方的活动板12,当移动到一定距离时,护理人员站在对应的反射位置便可通过内凹部4的镜面层5观察患者穿刺部10的情况。

[0042] 护理床首端与尾端的床板1为固定板11,主要用于分别支撑患者的上半身与腿部位置;且活动板12至少为两个,且均位于首端固定板11与尾端固定板11之间,可分别支撑患者腰部及臀部位置。

[0043] 用于支撑固定板11的支撑脚2为固定支撑柱,确保固定板11固定不动;用于支撑活动板12的支撑脚2为机械伸缩杆或电动伸缩杆,通过伸缩杆的伸缩带动活动板12的上下移动。

[0044] 其中,由于伸缩杆种类多样,且高度可调的伸缩床、具有伸缩结构支撑脚2的床体已属于现有技术,已公开,因此在此不做具体地限制与说明,只要能够实现伸缩功能即可。

[0045] 当然,也可采用手摇伸缩式的杆体结构(图未示),如常规地,采用一主支撑柱、一副支撑柱,副支撑柱套穿在主支撑柱内,并将副支撑纵向设置啮齿,在主支撑柱一侧开设一安装口,安装口处安装齿盘,齿盘中心连手摇转杆,齿盘边缘啮齿与副支撑上啮齿啮合,通过转动手摇转杆,即可实现副支撑柱相对主支撑柱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整体长度的变化。

[0046] 参见图5,且长时间后,为了防止患者不安,头部的上抬;在床板1上还设有一固定带6,用于固定患者头部。

[0047] 具体地,固定带6的一端固定在护理床的一侧,另一端设有一挂钩7,护理床的另一侧上配合设置有挂环8。

[0048] 可将固定带6的另一端从患者头部上端绕过,将固定带6的另一端上的挂钩7挂在护理床另一侧上设置的挂环8上,完成对患者头部的固定。

[0049] 同时,为提高患者头部固定的舒适性,参见图6,在固定带6上安装有一头罩61,增大与头部接触面,避免固定带6箍在头部不适的问题,且头罩61上均匀间隔设置有透气孔611,确保透气性。

[0050] 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0051]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是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使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