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土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采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土器。

背景技术

取土器用来提起下层试验土壤原状土作为试样以了解其性质,在工程勘察钻探过程中,当钻孔达到预定深度位置需要取出孔底原状土样时,一般采用钻杆连接钻体,从孔口将取土器下入孔底,采用重锤击打或静压方式使原状土样进入钻体内,通过提出孔内钻杆和钻体至地面,然后取出钻体内土样。在钻体下插取土时,重锤击打或静压的方式较为费时费力,在土质较硬的地方,还常需外加压力设备等。因此,较为省力的旋转下插取土的方式成为日益重要的方式,为配合旋转下插取土的方式,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更加省时省力、提高下插取土的效率的钻体结构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省时省力、效率高、适用性强的取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土器包括钻体,钻体的一侧、沿钻体长度方向开设有一长槽,在钻体的另一侧、沿钻体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短槽;长槽开口端的一侧与短槽开口端的一侧水平连接,长槽开口端的另一侧与短槽开口端的另一侧倾斜连接,且由长槽开口端的另一侧向短槽开口端的另一侧下倾。

进一步地,长槽开口端一侧的高度小于长槽开口端另一侧的高度。

进一步地,钻体为筒状结构,且钻体的下端筒径大于钻体的上端筒径。

进一步地,长槽开口端的尺寸大于长槽底端的尺寸。

进一步地,短槽开口端的尺寸大于短槽底端的尺寸,且短槽的侧边a的倾斜角度小于短槽的侧边b的倾斜角度;

侧边a为短槽开口端的一侧与短槽底端的连接边,侧边b为短槽开口端的另一侧与短槽底端的连接边。

进一步地,在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纹路,螺旋纹路的设置方向与钻体钻土时的旋转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钻体的顶部设有一安装件,通过安装件与外部连接杆进行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钻体的内、外侧均设置有一耐磨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取土器通过对其钻体结构的有效设计,使得钻体的底部呈现一个平缓半圆和倾斜内弯的设计,钻体向下取土时,能够更容易的使钻体向下延伸,可极大节省体力。且长槽和短槽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配合钻体底部平缓和内弯结构的设计,另一方面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旋转下插效率,省时省力。且取土器结构简单、新颖,还可直接在现有环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无需重新加工制造,成本较低,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1示意性地给出了取土器结构示意图。

2示意性地给出了取土器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钻体;2、长槽;3、短槽;31、侧边a32、侧边b4、螺旋纹路;5、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且为了简单起见,以下内容省略了该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技术常识。

如图1所示,取土器包括钻体1,钻体1下钻入土壤内,进行取土采样。在本申请设计中,在钻体1的一侧、沿钻体1长度方向开设有一长槽2;同时,在钻体1的另一侧、沿钻体1长度方向开设有一短槽3

且优选长槽2的开设长度远大于短槽3的开设长度,并且长槽2与短槽3对向设置,即长槽2与短槽3分别位于钻体1的对称两个方位上。

令长槽2开口端的一侧与短槽3开口端的一侧水平连接,即长槽2开口端的一侧高度与短槽3开口端的一侧高度相同。

而令长槽2开口端的另一侧与短槽3开口端的另一侧倾斜连接,且由长槽2开口端的另一侧向短槽3开口端的另一侧下倾,即长槽2开口端的另一侧高度大于短槽3开口端的另一侧高度,并倾斜连接。

同时,还可令长槽2开口端一侧的高度小于长槽2开口端另一侧的高度。在将该钻体1下插入土壤内时,长槽2开口端的另一侧先与土壤进行接触,再进行旋转整体下插。

还可进一步优选地,令钻体1为筒状结构,且钻体1的下端筒径大于钻体1的上端筒径;具体地,令钻体1的下端筒径略大于钻体1的上端筒径,更能顺利下取。

并且,可令长槽2开口端的尺寸大于长槽2底端的尺寸,短槽3开口端的尺寸大于短槽3底端的尺寸,且短槽3的侧边a31的倾斜角度小于短槽3的侧边b32的倾斜角度。

在此,应该说明的是,侧边a31为短槽3开口端的一侧与短槽3底端的连接边,侧边b32为短槽3开口端的另一侧与短槽3底端的连接边。

取土器通过对上述结构的设计限定,使得钻体1的底部呈现一个平缓半圆和倾斜内弯的设计,与现有平整样式下端相比,其结构设计能够更容易的使钻体1向下延伸,可极大节省体力。

且长槽2和短槽3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配合钻体1底部平缓和内弯结构的设计,另一方面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旋转下插效率,省时省力,还便于后续对钻体1内采集的土壤的取出。

当然,还可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钻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纹路4,螺旋纹路4的设置方向与钻体1钻土时的旋转方向相同。

在向下取土时,长槽2开口端的另一侧先与土壤进行接触,再朝着长槽2开口端另一侧的设置方向进行旋转下插。其螺旋纹路4的设置,即可配合钻体1的旋转下插,又可在一定程度防止采集的土壤脱落。

取土器的钻体1的顶部设有一安装件5,通过安装件5与外部连接杆进行可拆卸连接,此可拆卸连接方式不限制于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只要能够实现可拆卸方式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此处,可令安装件5的尺寸小于钻体1的尺寸,并在钻体1的顶部、位于安装件5一旁的位置处设置排气孔,用于向下按压取土时排走钻体1内空气,提高取土效率。

当然,还可在钻体1的内、外侧均设置有一耐磨层,用以提高钻体1的耐磨使用寿命。

在以上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是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使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