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口护理用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创口护理用具。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以及在生活中,对于开裂的伤口需要使用针和线进行缝合,使伤口愈合。然而在对伤口进行缝合时,会对伤口附近的皮肤造成创伤,易发生感染留疤等问题,且在缝合和拆线过程中,会加剧患者的疼痛。
目前,对于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0820055239.9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皮肤创口缝合器,其采用在每一片基片胶贴的长度方向上设置锁扣的形式,且锁扣采用锁条、锁座、锁齿、锁栓等结构,其结构复杂,并不适用于皮肤上的创口,尤其不适用于手部等小创口的护理。
申请号为201020147873.2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术后皮肤创口缝合器,其采用绕线扣配合张力丝缠绕的方式,在进行皮肤创口缝合时,先将胶贴粘贴于创口两侧,使绕线扣平行排列并且尽可能地接近创口,再用张力丝缠绕绕线扣,拉紧创口;然而,其存在绕线复杂费时的问题。
同时,除了上述所述的问题,上述所述结构类型的缝合器,还存在不适用于不规则创口的无二次创伤的有效缝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创口护理用具,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创口护理用具,其包括用于粘贴皮肤的一对胶贴,以及用于拉近一对胶贴之间间距的拉紧结构,胶贴的上表面设置有勾面,拉紧结构包括缝接在其中一个胶贴上的带体,带体的内侧设置有与勾面层相配合的绒面层,带体的连接端临近胶贴的边缘,在带体的内侧置有用于贴敷伤口的敷料。
进一步地,在敷料的背面设置有与绒面层相配合的勾面层。
进一步地,带体设置为多根的形式,且间隔连接在临近其中一个胶贴的边缘上。
进一步地,胶贴和/或带体上均设置有透气孔,透气孔为多个,且间隔均匀的分布上胶贴和/或带体上。
进一步地,未连接有带体的胶贴的外侧上设置有凸起,凸起临近未连接有带体的胶贴的边缘设置。
进一步地,凸起的尺寸小于透气孔的尺寸。
进一步地,胶贴与创口之间的间距大于1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创口护理用具通过对其结构的有效设计,使得缝合过程简单、便捷、有效,并可适配于不同形状创口的高效缝合,无二次创伤,减小感染率。同时,其结构简单,既可适用于外科手术创口的缝合护理,又和适用于小创口的缝合护理,便于家庭式使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创口护理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创口护理用具采用多带体结构时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创口为弧形时该创口护理用具的使用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给出了创口为直线形时该创口护理用具的使用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给出了创口为不规则形时该创口护理用具的使用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给出了创口护理用具的勾面层与绒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胶贴;2、勾面层;3、带体;4、绒面层;5、敷料;6、透气孔;7、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且为了简单起见,以下内容省略了该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技术常识。
如图3~图6所示,该创口护理用具包括用于粘贴皮肤的一对胶贴1,以及用于拉近一对胶贴1之间间距的拉紧结构,通过拉紧结构拉紧粘贴在皮肤上的胶贴1,进而使得创口闭合,便于创口的恢复。
在本申请中,在胶贴1的上表面设置有勾面,拉紧结构包括缝接在其中一个胶贴1上的带体3,带体3的内侧设置有与勾面层2相配合的绒面层4,同时,带体3的连接端临近胶贴1的边缘。
在将胶贴1粘贴在皮肤两侧时,使胶贴1上临近带体3连接端的一侧远离创口处,在拉紧时,通过带体3的绒面层4和胶贴1上的勾面配合拉紧粘贴,进而使得创口闭合,便于创口的恢复,且操作简单便捷。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创口的形状对胶贴1的边缘进行裁剪,如弧形状、迂回弯折状创口,使得胶贴1的边缘与创口的形状相近似,便于对创口的缝合护理。当然,应该说明的是,连接有带体3的胶贴1上,裁剪的一侧为远离带体3连接端的一侧。
在根据创口形状裁剪好胶贴1后,将裁剪好的胶贴1贴在位于创口皮肤的两侧,此时胶贴1裁剪边形状与创口形状相适配。之后,直接通过带体3拉近一对胶贴1之间的距离,使创口闭合,并在带体3内侧绒面层4与胶贴1外侧勾面层2的作用下,直接将带体3粘接在胶贴1上固定即可。
当然,还可在带体3的内侧置有敷料5,敷料5可选用为医用敷料5,也可选用为医用纱布的形式,用于贴敷伤口。
在将胶贴1粘贴在创口两侧皮肤上时,先通过碘伏或其它消毒用品对创口进行消毒,之后将敷料5敷在创口处,并配合拉紧带体3,使创口闭合;最后将带体3粘接在胶贴1的上表面,即完成对创口的缝合处理。
同时,作为优选地,胶贴1与创口之间的间距大于1cm,便于使用消毒用品及敷料5对创口进行处理。还可在敷料5的背面设置有与绒面层4相配合的勾面层2,便于在将带体3进行粘接固定时,通过带体3上的毛绒面与敷料5背面的勾面配合,对敷料5进行固定。
该创口护理用具通过对其结构的有效设计,使得缝合过程简单、便捷、有效,并可适配于不同形状创口的高效缝合,无二次创伤;其结构简单,既可适用于外科手术创口的缝合护理,又和适用于小创口的缝合护理,便于家庭式使用。
当然,为了配合不同形状创口的有效缝合护理,如图2所示,可将带体3设置为多根的形式,且间隔连接在临近其中一个胶贴1的边缘上;在拉紧连接时,可逐个进行拉紧,便于不同形状创口的有效闭合。
而为了提高该创口护理用具的透气性,如图1所示,可在胶贴1和/或带体3上均设置有透气孔6;且透气孔6设置为多个,并间隔均匀的分布上胶贴1和/或带体3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拉紧的有效性,可在未连接有带体3的胶贴1的外侧上设置有凸起7,同时,令凸起7临近未连接有带体3的胶贴1的边缘设置。并且,令凸起7的尺寸小于透气孔6的尺寸。
在拉紧粘接带体3时,可将对应位置处的透气孔6配合套在凸起7上,在勾面层2和绒面层4的作用下,配合透气孔6与凸起7的卡扣作用,进一步提高拉紧作用的高效性,提高对创口缝合的处理。
在以上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是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使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