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用具及其接尿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用具及其接尿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在新生儿住院过程中,常需进行尿常规、尿渗透压等一系列检查,尿液参数是评估患儿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对新生儿患儿的尿液进行采集。针对儿科中年龄较小的患儿留取尿本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女患儿,但临床上患儿某些疾病的诊断,却需要参考尿的化验结果才能确定诊断,因此保证患儿尿液的高效的采集,是临床护士的重要工作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可高效采集患儿尿液的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用具及其接尿组件。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用具,其包括与患儿皮肤相接触、用于盛接尿液的容器;容器上、位于患儿会阴部的部位向上凸起且逐渐收窄,容器上、位于患儿阴阜部的部位则逐渐增宽;容器的底部连接一带有开关的引流管,将采集的患儿尿液进行引流。

[0005] 进一步地,容器的外围扩充有扩容器,在扩容器上设置有可贴敷患儿皮肤的黏接层,并在黏接层上覆盖有离型纸;在扩容器的底部也连接一引物管,将患儿的粪便进行引出。

[0006] 进一步地,扩容器沿着容器收窄方向的外围进行扩展,且在扩容器上、位于肛门位置处设置有凹部,引物管连接于该凹部处。

[0007] 进一步地,容器的内表面上贴设有一层医用棉,引流管上安装有单向阀,仅允许液体从容器内流出。

[0008] 进一步地,引流管上外接连通有一支管,且在该引流管上、位于与支管所连接的部位下端设置有一阀门;在引流管的尾部连接有采集部,在支管的尾部连接有收集部。

[0009] 进一步地,采集部与引流管可拆卸连接,收集部与支管可拆卸连接。

[0010] 还涉及一种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组件,包括上述所述的接尿用具,在该接尿用具上连接有固定机构,利用固定机构将该接尿用具固定在患儿上。

[0011] 进一步地,固定机构包括分别与接尿用具两侧连接、且分别对应固定于患儿两侧大腿部的调节带。

[0012] 进一步地,固定机构包括尿不湿,在该尿不湿的下端开设有安装孔,容器安装在该安装孔处,且引流管从安装孔处向下穿出。

[0013] 进一步地,在引流管所连通的支管尾端连接有收集部,并在该收集部内放置有一液体传感器;设置在引流管上、位于与支管所连接处的下端的阀门为电阀门,该电阀门与液体传感器通信连接。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用具的容器上、位于患儿会阴部的部位向上凸起且逐渐收窄,配合患儿会阴部设计,使其紧贴患儿会阴部的位置,增加其贴合性,使尿液能够顺利流入该容器内,完成患儿尿液的高效采集,防止尿液流入臀部。

[0015] 同时,在容器上、位于患儿阴阜部的部位则逐渐增宽,符合人性化设计,增加阴阜部位置处的贴合性,使容器能够充分高效地盛接患儿的尿液,便于后续对采集到的患儿尿液进行检测,其造型精巧,使用较为舒适方便。在容器的内表面上贴设有一层医用棉,防止患儿小便时,尿液滴落在容器时反溅到患儿皮肤上的问题。

[0016] 并且,扩容器的有效设计,实现了尿液与粪便的分离,确保采集尿液后续检测的有效性。在引流管上外接连通有一支管,并通过对其结构的进一步设计,使其能够采集患儿尿液的中段,分离出患儿尿液的初段与末段,进而提高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17] 同时,配合设计的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组件还连接有固定机构,利用固定机构将该接尿用具固定在患儿上,在患儿活动时,也便于对患儿尿液的有效收集,方便护理人员及家属的操作。同时,对配合部分电子设备对该组件的改进设计,便于对患儿尿液的有效采集,无需医护人员时刻守着患儿,等待患儿进行排尿。

附图说明

[0018]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用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用具外设扩容器的俯视示意图。

[0020] 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用具的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示意性地给出了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示意性地给出了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组件的使用示意图。

[0023] 其中:1、容器;2、会阴结构;3、阴阜结构;4、引流管;5、开关;6、扩容器;7、黏接层;8、离型纸;9、引物管;10、支管;11、阀门;12、采集部;13、收集部;14、调节带;15、尿不湿;16、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5]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且为了简单起见,以下内容省略了公知常识技术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技术结构。

[0026] 实施例一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用具,如图1所示,该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用具包括一容器1,该容器1与患儿皮肤相接触、用于盛接患儿的尿液。

[0027] 在本申请设计中,在容器1上、位于患儿会阴部的部位向上凸起且逐渐收窄,在图1中指向容器1的会阴结构2处,其配合患儿会阴部设计,使其紧贴患儿会阴部的位置,增加其贴合性,使尿液能够顺利流入该容器1内,防止尿液流入臀部。

[0028] 同时,在容器1上、位于患儿阴阜部的部位则逐渐增宽,在图1中指向容器1的阴阜结构3处,其符合人性化设计,增加阴阜部位置处的贴合性,使容器1能够充分高效地盛接患儿的尿液,便于后续对采集到的患儿尿液进行检测,其造型精巧,使用较为舒适方便。

[0029] 在容器1的底部连接一带有开关5的引流管4,用于将容器1内盛接的患儿尿液进行引流,引流至引流管4尾端的采集部12,对患儿尿液进行采集,便于后续的检测。

[0030] 在具体实施中,作为优选地,在容器1的内表面上贴设有一层医用棉(图未显示),防止患儿小便时,尿液滴落在容器1上时反溅到患儿皮肤上的问题。     实施例二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技术基础上,在容器1的外围扩充有扩容器6,扩容器6的设计主要用于实现尿液与粪便的分离。

[0031] 当然,在扩容器6上设置有可贴敷患儿皮肤的黏接层7,粘接层的材料优选采用水胶体敷贴,水胶体敷贴材质柔软且具有弹性,能够与皮肤紧密贴合,且遇尿液不易脱落,不会对婴幼儿皮肤造成伤害,还能保护患儿皮肤。

[0032] 在黏接层7上覆盖有离型纸8,在未使用时,对粘接层进行保护。当然,在扩容器6的底部也连接一引物管9,用于将患儿的粪便进行引出;且引物管9的尺寸大于引流管4的尺寸。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可去掉引物管9,直接将收集部13连通在扩容器6的底部。     具体地,参见图2,在对扩容器6进行结构设计时,令扩容器6沿着容器1收窄方向的外围进行扩展;并且在扩容器6上、位于肛门位置处设置有凹部,引物管9连接于该凹部处。

[0033] 在此,应该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容器1上位于患儿的尿道出口处也略微下凹,与尿道出口处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避免造成较深地不适感。

[0034] 在引流管4上安装有单向阀,优选单向阀采用为塑料单向阀的形式,引流管4上开关5选用单向阀的设置,仅允许液体从容器1内流出,避免患儿尿液回流的现象;当然,同理,引物管9上的开关5也可采用该形式,具体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对该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用具的结构做出了进一步的有效设计,使其能够采集患儿尿液的中段,分离出患儿尿液的初段与末段,进而提高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35] 参见图3,在引流管4上外接连通有一支管10,支管10向引流管4的旁侧延伸;并且在该引流管4上、位于与支管10所连接的部位下端设置有一阀门11;此阀门11恰好设置在该引流管4上、位于与支管10所连接部位的下端,使得阀门11可对尿液的流向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后续患儿尿液的引导分离。

[0036] 在引流管4的尾部连接有采集部12,采集部12用于采集患儿尿液的中段;在支管10的尾部连接有收集部13,收集部13用于收集患儿尿液的初段和末段。采集部12可选用透明的器具,并在其上设置刻度线,便于观察患儿尿液的采集量。

[0037] 采集部12与引流管4可拆卸连接,收集部13与支管10也为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结构方式不做限制,卡扣、螺纹等方式均可,只要能够实现可拆卸功能即可, 便于取放更换。

[0038] 具体地,在收集患儿尿液,便于对患儿尿液进行后续检测时;先关闭在引流管4上、位于与支管10所连接的部位下端处的阀门11,此时,患儿的尿液先从与引流管4旁侧连通的支管10处流出,对患儿的初段尿液进行引流,使其从支管10处流至收集部13内。

[0039] 在对患儿的初段尿液放流完成后,打开在引流管4上、位于与支管10所连接的部位下端处的阀门11;此时,尿液直接顺着引流管4流至引流管4的末端,流入至采集部12内,便于后续对采集部12内收集的终端患儿尿液进行检测。

[0040] 在对患儿的中段尿液采集完成后,又关闭在引流管4上、位于与支管10所连接的部位下端处的阀门11;此时,患儿的末段尿液又从与引流管4旁侧连通的支管10处流出,对患儿的末段尿液进行引流,使其从支管10处流至收集部13内。

[0041] 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设计,完成了对患儿尿液初段、中段和末段的分离工作,当然,为了更好的实现分离效果,还可在支管10上也设置一个阀门11,在收集患儿的中段尿液时,将该支管10上的阀门11关闭。

[0042] 实施例四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组件,包括上述所述的接尿用具,同时,在该接尿用具上还连接有固定机构,利用固定机构将该接尿用具固定在患儿上,在患儿活动时,也便于对患儿尿液的有效收集,方便护理人员及家属的操作。

[0043]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为:固定机构包括分别与接尿用具两侧连接、且分别对应固定于患儿两侧大腿部的调节带14。

[0044] 通过分别与接尿用具两侧连接的调节带14缠绕固定在患儿两侧大腿部,实现对接尿用具的固定。其调节带14可选用为弹力带,且在弹力带的内侧与患儿大腿皮肤相接处的部位设置一婴儿棉层。

[0045] 同时,为确保透气性,还可采用在调节带14上间隔均匀分布透气孔的方式。当然,调节带14的固定连接也可选用为魔术贴或子母扣等的形式,具体形式不做限制。

[0046] 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为:固定机构包括尿不湿15,直接将尿不湿15穿戴在患儿上,便于固定及患儿的活动。

[0047] 并且,在该尿不湿15的下端开设有安装孔16,容器1安装在该安装孔16处;具体地,将容器1置于尿不湿15内侧,且开设的安装孔16的尺寸小于容器1的尺寸,避免容器1掉落出。在患儿穿戴该尿不湿15时,将容器1配合贴合于患儿皮肤,对患儿的尿液进行盛接;而容器1下端连接的引流管4则从安装孔16处向下穿出。

[0048] 当然,也可在尿不湿15的前方、侧方或后方部位处设置挂钩,将采集部12或收集部13挂在挂钩处。当设有引物管9时,引物管9也从该安装孔16处穿出(图未示出)。

[0049] 实施例五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患儿尿液的有效采集,无需医护人员时刻守着患儿,等待患儿进行排尿,对该适用于婴幼儿患儿的接尿组件进行了改进设计。

[0050] 在引流管4所连通的支管10尾端连接有收集部13,并在该收集部13内放置有一液体传感器(图未示出);同时,令设置在所述引流管4上、位于与支管10所连接处的下端的阀门11为电阀门11,且该电阀门11与液体传感器通信连接。

[0051] 具体地,医护人员或家属无需时刻关注患儿的排尿情况,当患儿进行排尿时,容器1盛接的尿液直接进入引流管4,其患儿的初段尿液从支管10处流至收集部13内。当尿液流至收集部13内后,收集部13内存在液体时,液体传感器发送信号给电阀门11,阀门11开启,此时患儿的中段尿液便流入采集部12内。

[0052] 当然,也可在电阀门11上预先设置开启时间,当阀门11开启设定时间后关闭,使得患儿的莫段尿液又能够从支管10处流至收集部13内。也可采用在采集部12内设置液位传感器的方式,确保采集的尿液量。

[0053] 其中,由于传感器与阀门11的控制配合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已被公开,属于较为常规的结构设计,因此在此不对其结构做出赘述。

[0054] 在以上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0055]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是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使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