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旱河谷植被培育用集水保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谷培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干旱河谷植被培育用集水保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干旱河谷由于受到大气、地形的影响,降雨量较少,导致河谷植物的存活率较低,如果在干旱河谷地区培育植被的话,需要做到保持土壤湿润来实现植物的存活。集水保湿结构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收集和储存降水,并用于灌溉植被的设施结构,但是现有的集水保湿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1、现有的保湿结构,接水板不能够调整角度,无法实现最大程度上进行雨水的收集,降低了集水的效率;

2、现有的保湿结构,没有便捷的实现凸起块在卡槽内部的安装,无法实现增加支撑板的使用面积;

3、现有的保湿结构,一般装置无法时刻保证土壤湿润的作用,降低了水体浇灌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旱河谷植被培育用集水保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接水板不能够调整角度,无法实现最大程度上进行雨水的收集,降低了集水的效率,没有便捷的实现凸起块在卡槽内部的安装,无法实现增加支撑板的使用面积等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旱河谷植被培育用集水保湿结构,包括支撑板、下水板、接水板和第一连接杆,所述支撑板一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卡槽,且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块,所述支撑板顶端等间距设置有第一蓄水凹槽,第一蓄水凹槽的底端连接有下水板,且下水板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过水槽,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顶端连接有接水板,接水板顶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蓄水凹槽。

[0005]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一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块,通过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二连接杆,将第二连接杆一端的固定块插入在凸起块的两侧,完成凸起块在卡槽内部的限定,从而实现支撑板的位置拼接从而增加支撑板的使用面积。

[0006]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内侧与凸起块的外侧相互咬合,且卡槽内部直径大于凸起块内侧的直径。

[0007] 优选的,所述下水板设置有五个,且五个下水板之间呈等间距设置,水体被接水板收紧再留到支撑板顶部一端的第一蓄水凹槽内部,在通过下水板内部,利用下水板一侧的过水槽和下水板外侧壁上均匀设置的小孔灌到土壤深处。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顶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顶端设置有连接套筒,且连接套筒的顶端与接水板的底端连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第一旋转轴与连接套筒带动接水板调整角度,接水板在调整角度时可以方便进行雨水的收集,从而实现最大程度上进行雨水的收集。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杆呈纵向中心线对称结构,;利用两个第一连接杆来支撑接水板从而实现接水板的角度调整。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干旱河谷植被培育用集水保湿结构,通过在第一连接杆顶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顶端设置有连接套筒,且连接套筒的顶端与接水板的底端连接,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第一旋转轴与连接套筒带动接水板调整角度,接水板在调整角度时可以方便进行雨水的收集,从而实现最大程度上进行雨水的收集,提高了集水的效率;

2)该种干旱河谷植被培育用集水保湿结构,通过在卡槽的内侧与凸起块的外侧相互咬合,且卡槽内部直径大于凸起块内侧的直径,该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土地使用面积进行支撑板的面积拼接,将凸起块横向插入在卡槽的内部,横向插入在卡槽内部之后,通过第二旋转轴旋转第二连接杆,将第二连接杆一端的固定块插入在凸起块的两侧,完成凸起块在卡槽内部的限定,从而实现支撑板的位置拼接从而增加支撑板的使用面积;

3)该种干旱河谷植被培育用集水保湿结构,通过在支撑板顶端等间距设置有第一蓄水凹槽,第一蓄水凹槽的底端连接有下水板,且下水板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过水槽,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将下水板插入在土壤之下,让支撑板的底端覆盖在没有种子和果实的土壤顶端,当雨水落下,水体被接水板收紧再留到支撑板顶部一端的第一蓄水凹槽内部,在通过下水板内部,利用下水板一侧的过水槽和下水板外侧壁上均匀设置的小孔灌到土壤深处,用来达到时刻保证土壤湿润的作用,提高水体浇灌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1] 1为本实用新型干旱河谷植被培育用集水保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为本实用新型干旱河谷植被培育用集水保湿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1、支撑板;101、第一蓄水凹槽;102、凸起块;103、卡槽;2、下水板;201、过水槽;3、接水板;301、第二蓄水凹槽;4、第一连接杆;401、第一旋转轴;402、连接套筒;5、第二旋转轴;501、固定块;502、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干旱河谷植被培育用集水保湿结构,包括支撑板1、下水板2、接水板3和第一连接杆4,支撑板1一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卡槽103,且支撑板1的另一端设置有凸起块102,支撑板1一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旋转轴5,第二旋转轴5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杆502,且第二连接杆502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块501,卡槽103的内侧与凸起块102的外侧相互咬合,且卡槽103内部直径大于凸起块102内侧的直径,将凸起块102横向插入在卡槽103的内部,横向插入在卡槽103内部之后,通过第二旋转轴5旋转第二连接杆502,将第二连接杆502一端的固定块501插入在凸起块102的两侧,完成凸起块102在卡槽103内部的限定,从而实现支撑板1的位置拼接从而增加支撑板1的使用面;

支撑板1顶端等间距设置有第一蓄水凹槽101,第一蓄水凹槽101的底端连接有下水板2,且下水板2一侧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过水槽201,下水板2设置有五个,且五个下水板2之间呈等间距设置,让支撑板1的底端覆盖在没有种子和果实的土壤顶端,当雨水落下,水体被接水板3收紧再留到支撑板1顶部一端的第一蓄水凹槽101内部,在通过下水板2内部,利用下水板2一侧的过水槽201和下水板2外侧壁上均匀设置的小孔灌到土壤深处;

支撑板1顶部的两端皆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且第一连接杆4的顶端连接有接水板3,接水板3顶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蓄水凹槽301,第一连接杆4顶端设置有第一旋转轴401,第一旋转轴401顶端设置有连接套筒402,且连接套筒402的顶端与接水板3的底端连接,第一连接杆4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杆4呈纵向中心线对称结构,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利用第一旋转轴401与连接套筒402带动接水板3调整角度,接水板3在调整角度时可以方便进行雨水的收集,从而实现最大程度上进行雨水的收集。

[0015] 工作原理: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进行支撑板1的拼接,根据土地使用面积进行支撑板1的面积拼接,将凸起块102横向插入在卡槽103的内部,横向插入在卡槽103内部之后,通过第二旋转轴5旋转第二连接杆502,将第二连接杆502一端的固定块501插入在凸起块102的两侧,完成凸起块102在卡槽103内部的限定,从而实现支撑板1的位置拼接从而增加支撑板1的使用面积,将下水板2插入在土壤之下,让支撑板1的底端覆盖在没有种子和果实的土壤顶端,当雨水落下,水体被接水板3收紧再留到支撑板1顶部一端的第一蓄水凹槽101内部,在通过下水板2内部,同时该装置还可以利用下水板2一侧的过水槽201和下水板2外侧壁上均匀设置的小孔灌到土壤深处,实现保持土壤的湿润,利用第一旋转轴401与连接套筒402带动接水板3调整角度,接水板3在调整角度时可以方便进行雨水的收集,从而实现最大程度上进行雨水的收集。

[0016]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