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R全景直播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VR拍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R全景直播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VR全景是基于现实照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一个虚幻的场景。简言之,VR全景可以将现实中的事物影像,近乎100%还原线上。例如,一盏茶杯,一间房子,甚至是一座城市。目前,在采用多个相机进行VR拍摄时,常常存在
多个相机围合的空间内热量较大的问题,会影响拍摄和相机寿命。因此,设计一种结构新颖、散热效率高、适用性更强的VR拍摄装置成为本司研究设计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VR全景直播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VR全景直播装置,其包括呈六面体的安装座,安装座为镂空框架结构,且安装座的六个面均安装有相机,安装座的内部中心连接设置有一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相机的固定机构;固定块为中空结构,且固定块的外表面均匀布置有透气孔;在安装座的其中一个拐角处设置有用于与支撑架进行连接的安装孔,在安装座的剩余七个拐角处开设有导流孔,导流孔通过导流管与固定块进行连通,且拐角处设置有用于向导流孔内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
[0005] 进一步地,安装座的每个面上均设置有用于箍套相机镜头的环套件,环套件上对称的两侧连接有一连接带,连接带的自由端设置有一挂钩,并在安装座上对应设置有与挂钩相配合的钩环。
[0006] 进一步地,环套件的内环壁上开设有环槽,并在环套件的一侧位于环槽位置处设置有一开口,能够通过开口向环槽位置处插入辅助镜片,并在开口处还可拆卸安装有一与开口相适配的堵块。
[0007] 进一步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块上的凹部,相机的背面置于凹部内;凹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槽道,并在槽道内放置有触杆,并在触杆上设置有啮齿;
槽道的前侧连通有一用于容纳齿轮的腔体,齿轮与啮齿相啮合,且齿轮由转杆进行带动转动,转杆的一端位于固定块的外侧。
[0008] 进一步地,固定块也设置为正六面体结构,且固定块的每个面均与安装座的每个面相平行设置。
[0009] 进一步地,导流管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座的拐角和固定块可拆卸连接,并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导流管内间隔分布设置有滤网。
[0010] 进一步地,透气孔分布在固定块上、位于相机的位置处。
[0011] 进一步地,送风装置为微型风扇,且微型风扇与安装座的拐角可拆卸连接。
[0012] 进一步地,位于安装座上的每个面的相机的镜头均突出于其安装面。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VR全景直播装置结构新颖、适用性强,其通过对其结构的改进设计,可高效地实现多方位全景的VR拍摄功能;且采用框架结构的设计,并配合用于固定安装的固定块上的透气孔,确保其透气通风功能。同时,安装座的其中一个拐角设置安装孔,其余拐角处设置导流孔,导流孔通过导流管与固定块连接,并在导流孔处设置有用于向导流孔内进行送风的送风装置,通过其结构配合,针对性地对六个相机背面围合的空间进行高效散热,确保相机的高效运作。并且本申请还配合设计环套件的形式,并对其结构做设计,不仅可起到拍摄的多样性等功能,还可辅助固定相机,提高相机固定的牢固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VR全景直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VR全景直播装置的环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VR全景直播装置的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示意性地给出了VR全景直播装置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示意性地给出了VR全景直播装置的触杆的带动移动结构示意图。
[0019] 图6示意性地给出了VR全景直播装置的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其中:1、安装座;11、拐角;111、导流孔;12、环套件;121、环槽;122、开口;1221、堵块;13、连接带;2、相机;3、固定块;31、凹部;311、槽道;3111、腔体;4、固定机构;41、触杆;411、啮齿;42、齿轮;43、转杆;5、透气孔;6、支撑架;7、安装孔;8、导流管;81、滤网;9、送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2]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且为了简单起见,以下内容省略了该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技术常识。
[0023]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给出了一种VR全景直播装置,支持全景拍摄功能。
[0024] 该VR全景直播装置包括呈六面体的安装座1,安装座1为镂空框架结构,且安装座1的六个面均安装有相机2,以满足全方位拍摄,且优选相机2为GOPRO运动相机2。
[0025] 在安装座1的内部中心连接设置有一固定块3,固定块3上设置有固定机构4,用于固定相机2。其中,固定块3可通过连接杆与安装座1的外边框进行连接。
[0026] 同时,将固定块3也设置为正六面体结构,且固定块3的每个面均与安装座1的每个面相平行设置,以确保每个面相机2的配合安装。
[0027] 使用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需安装的相机2型号等,用以进行全景拍摄,满足多种情况使用需要,适用性强。
[0028] 该VR全景直播装置的固定块3为中空结构,且固定块3的外表面均匀布置有透气孔5,提高透气功能。
[0029] 在安装座1的其中一个拐角11处设置有安装孔7,用于与支撑架6进行连接;其安装孔7设置在拐角11处,在将安装座1安装在支撑架6上时,安装座1中部以上为倾斜的三个面,中部以下为倾斜的三个面的形式,确保全方位的高效拍摄。
[0030] 同时,需要令位于安装座1上的每个面的相机2的镜头均突出于其安装面,确保拍摄的有效,安装座1外边框不会遮挡拍摄情况。
[0031] 由于位于安装座1六个面上的相机2安装在固定块3上,虽将安装座1设置为镂空结构,并在固定块3上设置透气孔5,以提高其透气通风功能;但仍然存在六个相机2背面围合的空间内热量较大的问题,影响拍摄和相机2寿命。
[0032] 因此,在安装座1的剩余七个拐角11处开设有导流孔111,导流孔111通过导流管8与固定块3进行连通,且拐角11处设置有送风装置9,用于向导流孔111内进行送风。
[0033] 通过送风向导流孔111内进行送风,再从导流管8进入至固定块3内,最后从固定块3的透气孔5进行流出,针对性地对六个相机2背面围合的空间进行高效散热,确保相机2的高效运作。
[0034] 可优选令透气孔5分布在固定块3上、位于相机2的位置处,确保散热的高效。当然,还可在固定块3的内部采用设置扰流板或者在导流管8内设置螺纹结构的方式,对进风进行扰流,可均匀充分带走固定块3处的热量,提高散热效率。
[0035] 其中,送风装置9可选用为微型风扇的形式,且微型风扇与安装座1的拐角11可拆卸连接,具体可通过微丝螺钉进行连接。
[0036] 送风装置9的个数不做限制,可为一个在某一方向上进行送风;也可为多个,进行对向风,安装在安装座1任意拐角11处。
[0037] 实施例二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见1和图2,在安装座1的每个面上均设置有环套件12,用于箍套相机2镜头,环套件12可对相机2的镜头进行一定的保护。
[0038] 在环套件12上对称的两侧连接有一连接带13,连接带13的自由端设置有一挂钩,并在安装座1上对应设置有钩环,与挂钩相配合(图未示)。
[0039] 在安装时,分别将环套件12上对称的两侧的连接带13自由端的挂钩挂在安装座1上对应位置处的钩环即可,操作简单便捷。
[0040] 其中,环套件12的安装设置,不仅可对相机2的镜头起到一定的保护功能,还可配合实现对相机2安装的辅助固定作用。
[0041] 作为优选地,该VR全景直播装置的环套件12的内环壁上开设有环槽121,并在环套件12的一侧位于环槽121位置处设置有一开口122。
[0042] 在具体实施中,能够通过开口122向环槽121位置处插入辅助镜片,辅助镜片的形式具体实际拍摄情况进行设置,可采用带色的辅助镜片,也可采用凹凸镜式的功能性辅助镜片的方式,以满足拍摄的有趣性和多样性。
[0043] 并在开口122处还可拆卸安装有一与开口122相适配的堵块1221,再将辅助镜片从开口122插入环槽121内后,通过堵块1221将开口122堵住,防止辅助镜片掉落的情况。其中,辅助镜片可采用微丝螺钉与环套件12进行连接。
[0044] 实施例三
根据上述所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对固定机构4的具体结构做出了改进设计,确保夹持的有效,且能够满足多型号、多尺寸相机2的有效安装夹持,适用性更强。
[0045] 具体地,如图3~图5所示,固定机构4包括设置在固定块3上的凹部31,相机2的背面置于凹部31内;其中,令凹部31的尺寸大于相机2的尺寸。
[0046] 在凹部31的侧壁上开设有槽道311,并在槽道311内放置有触杆41,触杆41的底部用于抵触固定相机2,可在触杆41的底部设置防滑软垫,通过防滑软垫与相机2侧壁进行抵触接触。
[0047] 当然,也还可在触杆41的底部专门设置一个类似喇叭状的抵触端,与相机2侧壁进行抵触接触,提高固定效率。
[0048] 在触杆41上设置有啮齿411,同时,在槽道311的前侧连通有一腔体3111,用于容纳齿轮42。其中,齿轮42与啮齿411相啮合,在转动齿轮42时,在啮合作用下,可带动触杆41进行上下移动。
[0049] 齿轮42由转杆43进行带动转动,转杆43的一端位于固定块3的外侧。
[0050] 在实际操作中,将相机2的背面放置在凹部31内,之后转动转杆43,带动齿轮4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触杆41进行下移,完成对相机2的抵触固定。
[0051] 当需要拆卸或更换相机2时,再反向转动转杆43,带动齿轮42进行反向转动,进而带动触杆41进行上移,便于对相机2的拆卸,其安装拆卸操作简单便捷。
[0052] 当然,固定机构4可对称设置,确保对相机2固定的有效。在本申请设计中,还可在凹部31采用设置透气软垫的形式,以提高对相机2的抗震缓冲性能,提高使用效率。
[0053] 实施例四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参见图6,对导流管8内进行了改进限定设置,以实现导流管8的可更换拆洗功能,并对送入固定块3内的风进行过滤,减小灰尘的进入,对相机2的影响。
[0054] 具体地,导流管8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座1的拐角11和固定块3可拆卸连接,可采用法兰连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具体方式不限;并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以提高连接性能。
[0055] 同时,在导流管8内间隔分布设置有滤网81,用以对入固定块3内的风进行过滤,减小灰尘的进入,对相机2的影响。
[0056] 在长时间使用后,可将导流管8拆下,用水枪对导流管8内部进行冲洗,再安装回安装座1内即可。
[0057] 在以上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0058]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是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使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