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对于交通的便利度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在山区或者丘陵地区建造了大量的铁路、高速路、隧道等交通设施,高陡边坡成为威胁道路安全运转的棘手问题,因此需要设立边坡支护结构,现有的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1、现有的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支护效果不佳,会持续发生变形;

2、现有的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泥石流等冲击损坏;

3、现有的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适用性较低,不能适用于不同土坡进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支护效果不佳,稳定性较差,适用性较低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包括坡体、壕沟、路面和钢管桩,所述坡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混泥土墙,且坡体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壕沟,所述坡体的一侧设置有路面,且坡体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锚索框格梁,所述坡体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钢管桩,且钢管桩的一侧设置有锚固件,所述钢管桩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套,且活动套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花篮螺丝。

优选的,所述钢管桩外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钩,所述固定块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钢索。

优选的,所述活动套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卡钩,且第二卡钩与第一卡钩大小一致。

优选的,所述活动套外部两侧的中间位置皆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母,且固定螺母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螺栓。

优选的,所述花篮螺丝内部的两侧皆活动连接有螺旋杆,且花篮螺丝两侧的中间位置皆固定连接有螺旋套。

优选的,所述螺旋套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且螺旋杆的外部设置有与螺旋套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

优选的,所述螺旋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且连接环的内径大小与第二卡钩与第一卡钩的外径大小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通过在坡体的顶端设置的钢管桩,在变形土体区域上方竖直插设多个钢管桩,并使钢管桩的下端部插入至土体的稳定基岩内,对土体变形区域上方的边坡土体起临时支撑作用,再通过在土体变形区域上方的稳定基岩内插设多个锚固件,通过锚固件对钢管桩进行拉锚加固,花篮螺丝对相邻两个钢管桩进行拉紧,从而便于相互连接的两个钢管桩之间载荷的传递,使得钢管桩对未变形的土体进行支护,以尽可能避免在下方土体进行永久支护工程时,上方未变形的土体再次发生坍塌,待临时支护结构完成后,再对土体变形区域进行削坡满载,随后在清除后的土体区域浇筑锚锚索框格梁进行永久支护,进一步尽可能防止了高陡土体继续变形的可能。

(2)该种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通过在坡体的底端设置的混泥土墙,在坡体的内部设置多个混泥土墙,可有效加强坡体整体的粘聚力和稳定性,壕沟在平时主要用于排水工作,当钢管桩与锚固件失效时作为泥石流等灾害的一个缓冲带,尽可能的减小损失,为人员撤离增加安全时间。

(3)该种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通过在钢管桩的外部活动连接的活动套,活动套可以在钢管桩上进行滑动,当活动套滑动到合适位置后,可以在固定螺母内部转动限位螺栓,使限位螺栓可以在固定螺母内部移动,并挤压钢管桩实现固定,且花篮螺丝的两侧的连接环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转动进行调节,则可以使钢管桩与锚固件适用于不同土坡进行使用,提高了其适用性。

附图说明

1为本实用新型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为本实用新型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的钢管桩正视结构示意图;

3为本实用新型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的花篮螺丝正视结构示意图;

4为本实用新型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的钢管桩俯视结构示意图;

5为本实用新型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的活动套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坡体;2、混泥土墙;3、壕沟;4、路面;5、锚索框格梁;6、钢管桩;601、钢索;602、固定块;603、第一卡钩;7、锚固件;8、活动套;801、第二卡钩;802、固定螺母;803、限位螺栓;9、花篮螺丝;901、连接环;902螺旋套903、螺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陡边坡联合支护结构,包括坡体1、壕沟3、路面4和钢管桩6,坡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混泥土墙2,且坡体1底端的一侧设置有壕沟3,坡体1的一侧设置有路面4,且坡体1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锚索框格梁5,坡体1的内部设置多个混泥土墙2可有效加强坡体1整体的粘聚力和稳定性;

坡体1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钢管桩6,钢管桩6外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02,且固定块6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钩603,固定块602的两侧皆固定连接有钢索601通过锚固件7对钢管桩6进行拉锚加固,花篮螺丝9对相邻两个钢管桩6进行拉紧,从而便于相互连接的两个钢管桩6之间载荷的传递,使得钢管桩6对未变形的土体进行支护;

钢管桩6的一侧设置有锚固件7,钢管桩6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套8,活动套8一侧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卡钩801,且第二卡钩801与第一卡钩603大小一致,活动套8外部两侧的中间位置皆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母802,且固定螺母80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螺栓803,限位螺栓803可以在固定螺母802内部移动,并挤压钢管桩6,实现活动套8的固定;

活动套8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花篮螺丝9,花篮螺丝9内部的两侧皆活动连接有螺旋杆903,且花篮螺丝9两侧的中间位置皆固定连接有螺旋套902,螺旋套902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且螺旋杆903的外部设置有与螺旋套902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螺旋杆9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901,且连接环901的内径大小与第二卡钩801与第一卡钩603的外径大小相匹配,花篮螺丝9对相邻两个钢管桩6进行拉紧,从而便于相互连接的两个钢管桩6之间载荷的传递

工作原理:使用时,活动套8可以在钢管桩6上进行滑动,当活动套8滑动到合适位置后,可以在固定螺母802内部转动限位螺栓803,使限位螺栓803可以在固定螺母802内部移动,并挤压钢管桩6实现固定,且花篮螺丝9的两侧的连接环901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转动进行调节,则可以使钢管桩6与锚固件7适用于不同土坡进行使用,提高了其适用性,在变形土体区域上方竖直插设多个钢管桩6,并使钢管桩6的下端部插入至土体的稳定基岩内,对土体变形区域上方的边坡土体起临时支撑作用,再通过在土体变形区域上方的稳定基岩内插设多个锚固件7,通过锚固件7对钢管桩6进行拉锚加固,花篮螺丝9对相邻两个钢管桩6进行拉紧,从而便于相互连接的两个钢管桩6之间载荷的传递,使得钢管桩6对未变形的土体进行支护,以尽可能避免在下方土体进行永久支护工程时,上方未变形的土体再次发生坍塌,待临时支护结构完成后,再对土体变形区域进行削坡满载,随后在清除后的土体区域浇筑锚锚索框格梁5进行永久支护,进一步尽可能防止了高陡土体继续变形的可能,在坡体1的内部设置多个混泥土墙2可有效加强坡体1整体的粘聚力和稳定性,壕沟3在平时主要用于排水工作,当钢管桩6与锚固件7失效时作为泥石流等灾害的一个缓冲带,尽可能的减小损失,为人员撤离增加安全时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