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性综合管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密封性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000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是现代城市一种先进的布局模式。国家高度重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3年以来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部署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综合管廊建设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现有的此类管廊的密封性一般,在极端雨水天气下,导致雨水易对其产生渗透的现象;第二、现有的此类管廊不便于对其内部导线进行限位处理,导致导线易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还需加以改善;第三、现有的管廊不便于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安置处理,进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一种高密封性综合管廊。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封性综合管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管廊的密封性一般、不便于对其内部导线进行限位处理以及不便于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安置处理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密封性综合管廊,包括第一廊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二廊体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廊体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廊体,且第一廊体与第二廊体一侧的内壁上皆固定有承载板,并且承载板两端的第一廊体与第二廊体内部皆设有安置框,所述安置框靠近承载板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远离安置框的一端与承载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件一侧的安置框外壁上安装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远离安置框的一端与第一廊体以及第二廊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且安置框一侧的承载板一端皆设有导向结构。

[0005] 优选的,所述第一廊体两端的内壁上皆固定有第二夹板,且第二夹板一侧的第二廊体内壁上固定有第一夹板,并且第一夹板靠近第二夹板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橡胶垫片,橡胶垫片远离第一夹板一侧的外壁与第二夹板的外壁相触碰,以便将橡胶垫片安置于第一廊体与第二廊体的连接位置处。

[0006] 优选的,所述安置框的内侧设有两组管卡,且安置框两端的内壁上皆固定有等间距的定位筒,以便对管道进行安置处理。

[0007] 优选的,所述导向结构的内部依次设有承载架、海绵防护环、导向槽以及限位板,所述安置框一侧的承载板一端设有承载架,且承载架远离承载板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板,以便将限位板安装于承载板一端的外壁。

[0008]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内部设有等间距的导向槽,导向槽的两端皆延伸至限位板的外部,且导向槽两端的内壁上皆设有海绵防护环,海绵防护环的一端延伸至导向槽的外部,以便对管廊内部的导线进行限位处理。

[0009] 优选的,所述定位筒一端的内壁上安装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远离安置框的一端安装有T型杆,T型杆远离复位弹簧的一端延伸至定位筒的外部并与管卡的外壁固定连接,以便带动管卡进行移动。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板远离橡胶垫片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两组锁紧螺母,且第一夹板远离橡胶垫片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两组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夹板、橡胶垫片以及第二夹板并与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使得管廊的密封性得到提升。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密封性综合管廊不仅降低了管廊使用时产生雨水渗透的现象,降低了管廊使用时导线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而且提高了管廊的适用范围;

(1)通过设置有锁紧螺母、橡胶垫片、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以及锁紧螺栓,通过旋转锁紧螺栓,使其依次贯穿第一夹板、橡胶垫片以及第二夹板并旋入至锁紧螺母的内部,因橡胶垫片设置于第一夹板一侧的外壁,进而使得橡胶垫片远离第一夹板一侧的外壁与第二夹板的外壁相触碰,以便由橡胶垫片对第一廊体与第二廊体的接触位置处进行密封处理,从而降低了管廊使用时产生雨水渗透的现象;

(2)通过设置有承载架、海绵防护环、导向槽以及限位板,通过承载架将限位板安装于承载板一端的外壁,因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导向槽,可将管廊内部的导线贯穿导向槽并对其进行连接处理,同时海绵防护环可对导线的外壁进行防护处理,以便对导线进行限位处理,从而降低了管廊使用时导线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

(3)通过设置有管卡、T型杆、定位筒以及复位弹簧,通过复位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作用,使其带动T型杆位于定位筒的内部进行伸缩处理,进而由T型杆带动管卡位于安置框的内侧同步移动,以便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安置处理,从而提高了管廊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板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结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1、第一廊体;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管卡;5、安置框;6、导向结构;601、承载架;602、海绵防护环;603、导向槽;604、限位板;7、承载板;8、第二廊体;9、T型杆;10、定位筒;11、复位弹簧;12、锁紧螺母;13、橡胶垫片;14、第一夹板;15、第二夹板;16、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密封性综合管廊,包括第一廊体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第二廊体8和第二夹板15,第一廊体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廊体8,且第一廊体1与第二廊体8一侧的内壁上皆固定有承载板7,并且承载板7两端的第一廊体1与第二廊体8内部皆设有安置框5,第一廊体1两端的内壁上皆固定有第二夹板15,且第二夹板15一侧的第二廊体8内壁上固定有第一夹板14,并且第一夹板14靠近第二夹板15一侧的外壁上设有橡胶垫片13,橡胶垫片13远离第一夹板14一侧的外壁与第二夹板15的外壁相触碰,以便将橡胶垫片13安置于第一廊体1与第二廊体8的连接位置处;

第二夹板15远离橡胶垫片13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两组锁紧螺母12,且第一夹板14远离橡胶垫片13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两组锁紧螺栓16,锁紧螺栓16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一夹板14、橡胶垫片13以及第二夹板15并与锁紧螺母12螺纹连接,使得管廊的密封性得到提升;

安置框5的内侧设有两组管卡4,且安置框5两端的内壁上皆固定有等间距的定位筒10,以便对管道进行安置处理;

定位筒10一端的内壁上安装有复位弹簧11,且复位弹簧11远离安置框5的一端安装有T型杆9,T型杆9远离复位弹簧11的一端延伸至定位筒10的外部并与管卡4的外壁固定连接,以便带动管卡4进行移动;

安置框5靠近承载板7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二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3远离安置框5的一端与承载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件3一侧的安置框5外壁上安装有第一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2远离安置框5的一端与第一廊体1以及第二廊体8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且安置框5一侧的承载板7一端皆设有导向结构6,导向结构6的内部依次设有承载架601、海绵防护环602、导向槽603以及限位板604,安置框5一侧的承载板7一端设有承载架601,且承载架601远离承载板7的一端安装有限位板604,限位板604的内部设有等间距的导向槽603,导向槽603的两端皆延伸至限位板604的外部,且导向槽603两端的内壁上皆设有海绵防护环602,海绵防护环602的一端延伸至导向槽603的外部;

通过承载架601将限位板604安装于承载板7一端的外壁,因限位板604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导向槽603,可将管廊内部的导线贯穿导向槽603并对其进行连接处理,同时海绵防护环602可对导线的外壁进行防护处理,以便对导线进行限位处理,降低了管廊使用时导线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

[0016] 工作原理:当管廊使用时,首先通过旋转锁紧螺栓16,使其依次贯穿第一夹板14、橡胶垫片13以及第二夹板15并旋入至锁紧螺母12的内部,因橡胶垫片13设置于第一夹板14一侧的外壁,进而使得橡胶垫片13远离第一夹板14一侧的外壁与第二夹板15的外壁相触碰,以便由橡胶垫片13对第一廊体1与第二廊体8的接触位置处进行密封处理,降低了管廊使用时产生雨水渗透的现象,之后通过承载架601将限位板604安装于承载板7一端的外壁,因限位板604的内部设置有等间距的导向槽603,可将管廊内部的导线贯穿导向槽603并对其进行连接处理,同时海绵防护环602可对导线的外壁进行防护处理,以便对导线进行限位处理,降低了管廊使用时导线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最后通过复位弹簧11具有良好的弹性作用,使其带动T型杆9位于定位筒10的内部进行伸缩处理,进而由T型杆9带动管卡4位于安置框5的内侧同步移动,以便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安置处理,提高了管廊的适用范围,从而完成管廊的使用。

[0017]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