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国家知识产权局:

申请人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对申请号为201710679591.3发出的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首先感谢审查员对完善本专利申请所作的辛勤劳动,申请人仔细阅读了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按通知书的要求进行了修改,请人提出以下意见,希望和审查员商榷:

一、修改说明:

1、将权利要求2中的附加技术特征加入到权利要求1中,形成新的权利要求1

2、删除权利要求2,并相应的修改其他权利要求的编号和引用关系。

以上修改没有超出原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范围。详见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

二、关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所述细粒、多房棘球绦虫上游通用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细粒、多房棘球绦虫下游通用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细粒、多房棘球绦虫通用探针SEQ ID NO.3所示

Taq酶的终浓度为6U·μL-1细粒、多房棘球绦虫上游通用引物和细粒、多房棘球绦虫下游通用引物的终浓度均为600nM,细粒、多房棘球绦虫通用探针的终浓度为400nM

所述Taq酶的终浓度为5U·μL-1,反转录酶的终浓度为20U·μL-1Delta冠状病毒上游引物和猪Delta冠状病毒下游引物的终浓度均为10 μmol·μL-1Delta冠状病毒探针的终浓度为10 μmol·μL-1dNTPs的终浓度为2.5 mM

所述阳性对照品为:含有细粒棘球绦虫ND1基因片段的pEASY-T1载体质粒,所述ND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阴性对照品为:无ND1基因片段的pEASY-T1空载体。

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审查意见指出:对比文件1中基于POCKIT Micro荧光PCR平台检测的也是细粒棘球绦虫,其与本申请相比仅在于所述绦虫的寄主来源不同。而这种寄主来源不同的棘球绦虫在基因序列上仍然具备高度的同源性,因此,在对比文件1公开了具体检测方法以及检测通用引物、探针以及试剂盒的基础上,针对需要检测的犬细粒、多房棘球绦虫,通过序列保守区分析,相应的设计通用检测引物探针仍然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实验选择。

申请人认为:本申请是针对细粒、多房棘球绦虫,对比文件1针对的是牛羊细粒棘球蚴病,本申请限定的具体引物探针序列与对比文件1不同。因此,两者的技术方案不同,即本申请相对于对比文件1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由于检测的样本不同,引物和探针的设计难度也有很大不同,例如,有些检测的样本是脏器,例如:牛羊检测的样本,样本简单,涉及到的病原较少,引物和探针设计比较容易;本发明检测的样本是犬粪,样本复杂,除了排除无关的寄生虫,还需要排除粪便中的细菌,食物残渣等成分;引物和探针设计难度大。本申请的灵敏性最高为80个拷贝,对比文件1100拷贝,拷贝数越低灵敏度越高,意味着能检测到更少的病原分子;所以,80拷贝优于文件1100拷贝,所以本申请的灵敏度优于对比文件1。因此,本申请相对与对比文件1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审查意见里指出:对比文件2中公开了犬只中的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混合感染是常见形式,因此针对上述两种犬源的混合感染棘球绦虫进行通用性检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去验证的。

但是对比文件2并没有给出其具体的引物,也没有给出具体的检测方法,因此,对比文件2也没有公开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而且本发明是一种特殊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决定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更多的是取决于探针的序列。因此,对比文件2的技术方案与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技术构思完全不同,其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也未达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

审查意见里指出:虽然本申请的灵敏性最高为80个拷贝,对比文件1100拷贝,但就检测灵敏度范围来说,两者仍然处于相同的数量级。但申请人认为:本申请的灵敏性相对于对比文件1灵敏度提高了(100-80/100=20%,足足提高了20%,这已显著提高了灵敏性。

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POCKIT Micro荧光PCR平台的犬细粒、多房棘球绦虫的试剂盒,本发明是通过对细粒棘球绦虫G1385条和多房棘球绦虫68条目的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设计出通用引物和探针,然后基于POCKIT Micro平台的荧光PCR进行检测,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易于判读一次检测即可确定结果,极大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可以对犬、狐粪便的检测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人畜健康、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试剂盒灵敏性最高为80个拷贝。

对比文件12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未公开本申请试剂盒中包括所述细粒、多房棘球绦虫上游通用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细粒、多房棘球绦虫下游通用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细粒、多房棘球绦虫通用探针SEQ ID NO.3所示Taq酶的终浓度为6U·μL-1细粒、多房棘球绦虫上游通用引物和细粒、多房棘球绦虫下游通用引物的终浓度均为600nM,细粒、多房棘球绦虫通用探针的终浓度为400nM等组成和具体参数,也未达到本申请的灵敏度等技术效果,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从较宽的范围内选择了较小的范围并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至少属于选择发明,因此,本申请所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对比文件1-2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因而具有创造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相对于对比文件1-2以及公知常识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具有创造性。

三、关于修改后权利要求2的创造性

在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有创造性的前提下,其从属权利要求2也必然具有创造。

四、关于修改后权利要求3的创造性

修改后权利要求3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有单一性,在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有创造性的前提下,修改后权利要求3也必然具有创造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具有创造性。如有问题,望及时联系申请人或代理人,给予再次答复的机会, 联系电话:13551134124

请审查员继续审查。

致礼

                      申请人: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