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国家知识产权局:

申请人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对申请号为201811324153.6发出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首先感谢审查员对完善本专利申请所作的辛勤劳动,申请人仔细阅读了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按通知书的要求进行了修改,申请人提出以下意见,希望和审查员商榷:

一、修改说明:

1、将权利要求67中的附加技术特征加入到权利要求1中,形成新的权利要求1.

2、删除权利要求67,并相应的修改其他权利要求的编号和引用关系。

以上修改没有超出原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范围。详见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

二、关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的区别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人工微鱼礁是由单片人工鱼礁(1)通过吊挂(2)串制而成;单片人工鱼礁(1)长40cm,顶部设置有穿线孔(3,单片人工鱼礁(1)的横截面为“门”形;人工微鱼礁底部设一个气石(4);

人工微鱼礁的投放方法为:在斜带髭鲷入池前10天,育苗池中先吊挂人工微鱼礁,密度为1.5m2一串,加注海水,分别加入占水体总体积为5~8%的小球藻和扁藻藻水,水温22.3~24.6℃,盐度20.7~24.2;加入7~10pp尿素,硝化细菌制剂1.5~2.5pp,曝气增氧,调节室内光线不高于2000lux;经过10天的水质培育后开始投放暂养鱼苗。

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斜带髭鲷人工育苗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发展出来,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的方民杰也对此进行了报道。但是斜带髭鲷室内人工育苗技术一直不算成熟,室内育苗成活率不高,生产上主要是土池培育,利用天然饵料,育苗情况较不稳定。

本发明主要是在研究斜带髭鲷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育苗工艺的改良,可以实现较稳定的规模化育苗,较传统工艺在育苗效果上有显著的提升。

主要表现在:

一是根据斜带髭鲷鱼苗饵料营养需求较复杂的特性,本发明主要用两个途径来解决。1、低温筛选桡足类。通过低温静置的方法一方面将死亡、活力差以及喜高温的品种沉降到椎形桶底部,排除出去。确保了桡足类的鲜度、减少了混杂品种,保障了饵料营养,提高鱼苗成活率。用降温来分选桡足品种的做法在目前海水鱼育苗上是属创新性做法。2、添加特定培养的黑水虻幼虫作为营养补充。斜带髭鲷批量化人工育苗的另一难题是缺乏营养全面的活饵料。使用筛选过的桡足类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但并不能完全解决。由于海水的微生物中在这个粒径范围内可以大量获得的饵料主要就是桡足类,因此该问题一直难以解决。经过本申请人团队的尝试,发现经过精饲料培育的黑水虻幼虫可以弥补单纯使用桡足类而造成的营养不足问题,对提高育苗成活率有较明显的作用。将精饲料培育的黑水虻幼虫用于补充海水鱼育苗营养不足的做法,在海水鱼育苗中也属首创。

对比文件1没有公开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也没有达到提高成活率的技术效果,因此,本申请相对于对比文件1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二是根据斜带髭鲷苗应激性强,怕惊扰的特性,在斜带髭鲷苗入池前10天,先在育苗池中吊挂特制的“门”字形人工微鱼礁,加入特定藻水进行培育。一定浓度的藻水一方面可以起到遮光作用,降低鱼苗受到外界扰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门”字形人工鱼礁吊挂在育苗池中,进一步为斜带髭鲷鱼苗起到了保护和躲藏的作用,确保早期鱼苗健康成长。在人工培育藻水和人工微鱼礁的共同作用下,育苗早期完全可以做不用需要吸污,少量换水,对鱼苗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大化提高早期鱼苗成活率。本发明能够提高成活率,本发明的成活率可达74.9%

对比文件2 (CN87211896U)公开了一种人造水藻,具体公开了以下的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第3-4页和附图1-2):人造水藻(即人工微鱼礁)是由软性纤维2通过中心绳3 (即吊挂)串制而成;左右对称地被分别安置夹紧在夹头的三个软性纤维的夹紧槽内做成一个水藻体,使鱼类生存得到了优适的条件,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养殖成本。对比文件2没有公开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也没有公开相关技术效果,无法实现本申请在其基础上能够将成活率提高到74.9%的技术效果

对比文件3 (CN107347811 A) 一种黑水虻的室内养殖方法,其养殖方法显著的提高了黑水虻幼虫的功能价值,在化妆品及饲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没有公开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因此,对比文件1-3结合对本申请不构成技术启示,且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不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3以及公知常识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具有创造性。

三、关于修改后权利要求2-6的创造性

在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有创造性的前提下,其从属权利要求2-6也必然具有创造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具有创造性。如有问题,望及时联系申请人或代理人,给予再次答复的机会, 联系电话:13551134124

请审查员继续审查。

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