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自动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自动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国内外的发电产业中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当前太阳能热发电按照太阳能采集方式可划分为:太阳能槽式发电、太阳能碟式发电。所述槽式太阳能发电是将多个槽型抛物面聚光集热器经过串并联的排列,聚光集热器上的弧形反射板聚焦太阳光,加热真空集热管里面的工质,产生高温,再通过换热设备加热水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太阳能槽式发电结构更简单,维护成本更低,调节转动角度更方便,因此也在加速推广中。太阳能槽式集热器聚光镜是弧形玻璃制作而成的,由于反射板为弯曲的弧形结构,因此,相比于平板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结构,弧形的反射板更容易导致反射板表面容易堆积异物,聚光镜镜面不干净有灰尘会严重影响聚光效果。异物的堆积显著降低光热组件的镜面反射率,进而显著降低光热组件的电能输出能力。特别是石块、枝叶、鸟粪、砂粒等,会直接腐蚀和损坏镜面。所以要时刻保证镜面清洁。由于聚光镜的镜面面积大,所以清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一般都采用人工进行清洗,清洗速度慢,浪费水资源,特别是发电区域一般面积都较大,间隔较窄,人工操作难度大,水管排布困难,同时一般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区域往往也是缺水区域,如果大量用水清洗,对于水资源供给有较大的考验。
[0003] 基于上述问题,相关领域的很多企业和科研院所等都在寻找机械化的清洁方案,希望达到既能节水又能高效清洁同时不妨碍光热发电的要求,如申请号为201410192060.8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清洗方案,其能够同时满足对弧形的槽板和真空集热管的清洗,但该方案所采用的装置,只能针对采用两片弧形板拼接成太阳能反射板的结构,并利用其中部的缝隙来实现对清洁装置的移动,这和目前常用的安装的结构不同。因为在目前大部分的实施案例中,所采用的槽板一般都是一整块,以避免拼接安装调节带来的聚焦偏差,同时能节约成本,并且可以避免雨水等从中间缝隙落下后腐蚀损坏下方的机械设备而且现在所使用的的槽板需要能跟随阳光方向转动,采用拼接安装将给转动机构的设置带来困难。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装置和方法,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自动清洁装置,通过对结构的改进,使其能够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式实现对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清洁,其结构简单,使用和安装方便,能确保清洁工作高效稳定的完成。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自动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槽式反射板、清洁装置、轨道、污染物回收桶、供水机构和供清洁液机构,所述槽式反射板为一整块弧形板体,槽式反射板下部两侧面安装有轨道,所述清洁装置上设有滑动系统,并通过滑动系统连接到所述轨道上,清洁装置初始位置停留在槽式反射板一端外侧,在槽式反射板另一端下侧安装污染物回收桶,所述污染物回收桶的左右两侧宽度大于槽式反射板的水平宽度,前后两侧的宽度不少于20cm;所述滑动系统让所述清洁装置保持在槽式反射板上侧,并与槽式反射板的板面保持恒定的相对间距,且所述清洁装置的下部为弧形板,并与槽式反射板的弧度相同,清洁装置下部的弧长大于槽式反射板的弧长;所述槽式反射板上部安装有集热筒,所述清洁装置上端为弧形结构,所述清洁装置的上端与集热筒保持接触,但接触面仅限集热筒的下半面;
所述清洁装置的下部和上部都分别设有喷水孔、喷清洁液孔,清洁装置上设有与供水机构、供清洁液机构连接的水接头、清洁液接头,并在接头内设有水箱、清洁液箱,通过在水箱上设置连接管线分别连接到喷水孔,通过在清洁液箱上设置连接管线分别连接到喷清洁液孔,且在水箱和清洁液箱的连接管线入口端上都设有泵,在连接管线上设有电控阀;
所述清洁装置包括上清洁器、下清洁器,下清洁器的下部为圆弧形面,其上部为平面;上清洁器设置于下清洁器的前端,并向上延伸,上清洁器用于清洁集热筒,下清洁器用于清洁槽式反射板,在所述上清洁器的下侧前端还设有扇形的前推板。
[0006] 进一步的,所述上清洁器的正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侧面为上部为平面的直角梯形结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上清洁器的顶部为弧形板结构,在该弧形板的前端设有前刮板,前刮板后侧设有喷水孔和上喷液孔,在喷液孔后端设有上部污水入口,所述上部污水入口为方孔结构,上部污水入口下方连接有贯穿整个上清洁器上下的管体,管体另一端为上部污水出口,在上部污水出口上方及相邻两面分别设有一个摄像头,用于观测槽式反射板表面的污染物情况;在上部污水入口后侧设有后挡水板;
在上清洁器顶部的两侧,设有侧遮板,侧遮板下部设有污水入口,并连接到上部污水入口所连接的管体;
在上部污水入口的中部设有平行于前挡水板的后刮板。
[0007] 进一步的,所述上喷水孔设有两排,作为上前喷水孔和上后喷水孔,在两排上喷水孔之间设有一排上喷液孔,上前喷水孔、上后喷水孔均通过连接管线连接到水箱,上喷液孔通过连接管线连接到清洁液箱。
[0008] 进一步的,所述下清洁器为中空结构,其内部水平安装有水箱和清洁液箱,水箱设置于清洁液箱上部,在其下部的弧形板两侧设有滑动系统;在弧形板上设有至少一排下喷水孔、至少一排清洗头;在下喷水孔和清洗头后侧设有推水器,所述推水器为宽度较大的固体板,在推水器的底部设有软质材料,推水器底部的高度高于清洗头底部的高度;在推水器后方设有干燥器,所述干燥器内部设有多个风机和加热丝,在干燥器底部设有栅栏;在干燥器后侧设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为软质吸水材料。
[0009] 进一步的,在下清洁器下部的弧形板两侧设有滑动系统,其具体结构是,所述滑动系统在弧形板两侧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移动槽,滑动系统安装在移动槽内,可通过移动槽和滑动系统的转动,调整整个清洗装置的侧向移动。
[0010] 进一步的,所述下喷水孔设有两排,清洗头设有两排,两排清洗头为交错设置,两排喷水孔分别设置于清洗头的前侧和后侧。
[0011] 进一步的,在下清洁器下部的弧形板上设有多个圆形孔,在每个圆形孔内设有一个清洗头,所述清洗头包括圆形的盖板,盖板上方设有清洁液连接块,清洁液连接块用于接触连接管道,所述盖板下方固定有圆形的头部储液器,盖板的外径大于头部储液器的外径,在盖板下方连接有直径大于头部储液器的大弹簧,作为支撑弹簧,支撑弹簧连接到下清洁器的弧形板内侧,让整个清洗头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所述头部储液器为中空腔体,头部储液器上方与连接管道联通,中部靠下侧为带孔圆板,带孔圆板侧面与头部储液器密封连接,在带孔圆板中部设有一个向上开的单向阀,在带孔圆板下方设有多个小弹簧,作为块弹簧,所述块弹簧下端连接有一个圆盖型的块固定板,在块固定板内粘结有去污块,块固定板的圆板上设有多个小孔作为清洁液渗流口,所述去污块为透水材料;
在未工作状态下,清洗头的底部高度低于槽式反射板的表面高度。
[0012] 进一步的,所述供水机构设置在槽式反射板下方,供清洁液机构设置在供水机构侧面或上方,且供水机构和供清洁液机构上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L型管线,分别作为供水管和供清洁液管,且供水管和供清洁液管的末端都设有一段拓宽段,在拓宽段的前端设有一层密封垫片。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水接头设置于清洁液接头的上侧,水接头与供水管的末端对接,所述清洁液接头与供清洁液管末端对接,水接头和清洁液接头的结构相同,均为从下清洁器向外侧凸出的圆形凸台结构,且在中部设有一个锥形孔,在锥形孔后侧设有一段圆筒段,圆筒段的内径大于供水管和供清洁液管的端部外径,锥形孔的大径小于拓宽段的外径,且在圆筒段上设有向内开的两扇单向门,两扇单向门在接触面为斜面结构。
[0014] 进一步的,在内侧的单向门后侧上设有延伸到另一个单向门后侧的门密封板;所述门密封板为塑料结构,在其上与另一个单向门后侧的门接触面设有一层胶垫。
[0015]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发明设计了一体化结构,能同时清除集热筒和槽式反射板上的污染物,全面覆盖整个工作面,保证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清洁,并将清洗后的污水进行回收,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2、本发明采用清洁液和水交替冲洗的方式,确保污染物能被清洗,并且方便后续抽吸和清理;且本发明对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使清洁液和水可以方便的进入清洁液箱和水箱,并在后续喷水和喷清洁液的时候方便使用;
3、采用圆形的清洗头进行单向的擦洗,在擦洗侧损坏或者变形后,可以拆开清洁装置并转动该清洗头一定角度,让未使用的一侧正对前方,以便让清洗头能把整个圆周都使用,避免浪费;
4、采用弹簧结构的清洗头,使其在使用的时候无需电控操作开启清洁液的输送,可以完全依靠自身的机械结构实现开启和关闭,以避免设置过多微型控制和动力机构,减少维护难度和加工成本;同样,水接头和清洁液接头也采用单向门的方式,能够在不设置微型开关的情况下实现注入。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与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去掉前推板);
图3为本发明与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去掉前推板、筒支架、筒连接架、集热筒);
图4为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5为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去掉前推板);
图6为图3的左视图;
图7为图3的仰视平展图;
图8为清洗头的剖视图;
图9为上清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供水机构和和供清洁液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清洁装置的入水口结构示意图剖面图;
图12为供水和供清洁液路线图;
图13为轨道区域的细节图。
[0017] 图中:
1槽式反射板、2集热筒、3筒支架、4筒连接架、5清洁装置、6轨道、7污染物回收桶、8反射板主支架、9反射板转动架、10底座、11调整电机、12供水机构、13供清洁液机构、
51下清洁器、52上清洁器、53前推板、
5101行进支撑架、5102行进轮、5103清洗头、5104行进电机、5105下喷水孔、5106滑动系统固定处、5107推水器、5108干燥器、5109下挡板、5110水接头、5111清洁液接头、5112水箱、5113清洁液箱、5114单向门、5115门密封板、
51031去污块、51032块固定板、51033块弹簧、51034块部注入管、51035块部单向阀、51036支撑弹簧、51037头部储液器、51038盖板、51039清洁液连接块、
510321清洁液渗流口、
52上清洁器、
5201摄像头、5202上部污水出口、5203前刮板、5204上前喷水孔、5205上喷液孔、5206上后喷水孔、5207后刮板、5208上部污水入口、5209后挡水板、5210侧遮板、
1201供水管、
1301供清洁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上”、“下”等词语,仅仅用于方便对附图进行描述,并非限制实际使用中的方向,且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19] 如图1-5、10、13所示,一种新型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自动清洁装置,包括槽式反射板1、清洁装置5、轨道6、供水机构12、供清洁液机构13、控制系统、污染物回收桶7,所述槽式反射板1为一整块板体,其下部两侧面安装有轨道6,所述清洁装置5上设有滑动系统,并通过滑动系统连接到所述轨道6上,滑动系统可以采用弯杆的结构的行进支撑架5101,让清洁装置5下侧能够延伸到槽式反射板1的下侧,在槽式反射板1的下侧的行进支撑架5101上设有行进电机5104和行进轮5102,行进轮5102卡入轨道6沿着轨道6前进或后退,所述滑动系统让所述清洁装置5保持在槽式反射板1上侧一端外部,并在初始位置与槽式反射板1的板面保持恒定的相对间距,且所述清洁装置5的下部为弧形板,并与槽式反射板1的弧度相同,清洁装置5下部的弧长大于槽式反射板1的弧长;在槽式反射板1另一端下方设有污染物回收桶7,污染物回收桶7的宽度大于槽式反射板1的宽度;所述槽式反射板1上部安装有集热筒2,集热筒2为空心筒体结构,其两侧设有筒支架3,筒支架3向两侧下方延伸并连接到同一根筒连接架4,筒连接架4在槽式反射板1两侧外部并保持一定间距,筒连接架4底部固定在槽式反射板1下侧,在槽式反射板1下侧设有反射板转动架9,所述反射板转动架9下方通过转轴连接有反射板主支架8,反射板主支架8底部连接有升降杆7,并在升降杆7底部设有底座10,在底座10上安装有调整电机11,调整电机11通过齿轮传动或链传动等方式带动反射板转动架9转动。
[0020] 所述清洁装置5上端为弧形结构,所述清洁装置5的上端与集热筒2保持接触,但接触面仅限集热筒2的下半面;所述清洁装置5的下部和上部都设有喷水孔和喷清洁液孔,供水机构12和供清洁液机构13放置于底座10上,清洁装置5上设有与供水机构12和供清洁液机构13连接的水接头5110和清洁液接头5111,并在接头内设有水箱5112和清洁液箱5113,通过在水箱5112上设置连接管线分别连接到喷水孔,通过在清洁液箱5113上设置连接管线分别连接到喷清洁液孔,且在水箱5112和清洁液箱5113的连接管线入口端上都设有泵,在连接管线上设有电控阀,通过泵和电控阀,来控制喷水孔和喷清洁液孔,使其能喷射出水和清洁液,实现清洁的效果,所述清洁液的粘度小于1.2mm2/s,在使用前配制完成。供水机构12和供清洁液机构13内也设有泵。供水机构12和供清洁液机构13的液体提前灌注可供至少十次重度清洗使用的液量。
[0021] 如图3-7、9、12所示,所述清洁装置5包括上清洁器52、下清洁器51、前推板53。下清洁器51的下部为圆弧形面,其上部为直线,上清洁器52设置于下清洁器51的前端,并向上延伸,上清洁器52用于清洁集热筒2,下清洁器51用于清洁槽式反射板1,所述上清洁器52的正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侧面为上部为平面的直角梯形结构,如图5所示,内部为中空结构,在上清洁器52下侧前端,设有扇形的前推板53,所述前推板53两端通过两根呈“八”字形的金属杆固定在上清洁器52上,在两根金属杆下方连接有扇形的面板,面板为硬质毛刷组成,可以将前方的石块、树叶等尺寸较大的杂物大部分推向前方直到最后掉落到污染物回收桶7内;所述上清洁器52的顶部为弧形板结构,在该弧形板的前端设有前刮板5203,前刮板5203为硬质塑料,前刮板5203顶部和集热筒3之间有1mm间距,前刮板5203后侧设有喷水孔和上喷液孔5205,在喷液孔后端设有上部污水入口5208,所述上部污水入口5208为方孔结构,上部污水入口5208下方连接有贯穿整个上清洁器52上下的管体,管体另一端为上部污水出口5202,在上部污水出口5202上方及相邻两面分别设有一个摄像头5201,用于观测槽式反射板1表面的污染物情况,并将数据反馈到控制系统,让控制系统根据污染情况调整清洗程序,包括喷水量、开哪些喷水孔等;在上部污水入口5208后侧设有后挡水板5209,后挡水板5209为橡胶材质,在上部污水入口5208的中部设有平行于前挡水板的后刮板5207,在上清洗器52上部的两侧设有侧遮板5210,侧遮板5210的结构为三角漏斗形,侧遮板5210的漏斗下部设有污水入口,并连接到上部污水入口5202所连接的管体。所述上喷水孔设有两排,作为上前喷水孔5204和上后喷水孔5206,在两排上喷水孔之间设有一排上喷液孔5205,上前喷水孔5204、上后喷水孔5206均通过连接管线连接到水箱5112,上喷液孔5205通过连接管线连接到清洁液箱5113。
[0022] 所述下清洁器51为中空结构,其内部按照与下清洁器51的上部平行的方向安装有水箱5112和清洁液箱5113,所述水箱5112和清洁液箱5113的体积比优选为五比一,水箱5112设置于清洁液箱5113上部,在其下部的弧形板两侧设有滑动系统固定处5106,用于固定滑动系统的行进支撑架5101;在弧形板上设有两排下喷水孔5105、两排清洗头5103,两排清洗头5103为交错设置,两排喷水孔分别设置于清洗头5103的前侧和后侧;在下喷水孔5105和清洗头5103后侧设有推水器5107,所述推水器5107为宽度较大的橡胶块,在推水器5107的底部设有软质吸水材料,如棉布,将污水能直接向前推如污染物回收桶7内,少许污水被推平在表面,推水器5107底部的高度高于清洗头5103底部的高度;在推水器5107后方设有干燥器5108,所述干燥器5108内部设有多个风机和加热丝,能吹出热风来烘干槽式反射板1上的积水,在干燥器5108底部设有栅栏;在干燥器5108后侧设有下挡板5109,所述下挡板5109为软质吸水材料,如海绵,能将最后残留在槽式反射板1上的水份擦干。
[0023] 在下清洁器51下部的弧形板两侧设有滑动系统,其具体结构是,所述滑动系统在弧形板两侧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移动槽5106,滑动系统的行进支撑架5101上端安装在移动槽5106内,在移动槽5106内侧设有两排齿条,在行进支撑架5101顶部设有转动齿轮以及齿轮电机,在行进支撑架5101靠下清洁器的弧形板外侧设有挡块,挡块的宽度大于移动槽的宽度,实现限位,齿轮电机带动齿轮在齿条上移动,用于调节整个清洗装置5的侧向移动。
[0024] 上清洁器51的上部面板和下清洁器52的前面板均为可拆卸结构,方便安装、拆卸内部的零部件,可拆卸结构具体可以采用卡槽式或者锁扣式结构,以减少因为设置连接机构而增加的额外重量,并且不影响结构强度。
[0025] 如图8所示,清洗头5103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具体是:在下清洁器51下部的弧形板上设有多个圆形孔,在每个圆形孔内设有一个清洗头5103,所述清洗头5103包括圆形的盖板51038,盖板51038上方设有清洁液连接块51039,清洁液连接块51039用于接触连接管道,所述盖板51038下方固定有圆形的头部储液器51037,盖板51038的外径大于头部储液器51037的外径,在盖板51038下方连接有直径大于头部储液器51037的大弹簧,作为支撑弹簧51036,支撑弹簧51036连接到下清洁器51的弧形板内侧,让整个清洗头5103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所述头部储液器51037为中空腔体,头部储液器51037上方与连接管道联通,中部靠下侧为带孔圆板,带孔圆板侧面与头部储液器51037密封连接,在带孔圆板中部设有一个向上开的单向阀,在带孔圆板下方设有多个小弹簧,作为块弹簧51033,所述块弹簧51033下端连接有一个圆盖型的块固定板51032,在块固定板51032内粘结有去污块51031,块固定板51032的圆板上设有多个小孔作为清洁液渗流口510321,所述去污块51031为透水材料,如钢丝圈、尼龙丝圈、无纺布团等;块弹簧51033的弹性强度小于支撑弹簧51036,当去污块51031受力的时候,其先带动块弹簧51033压缩,当块弹簧51033压缩到极致的时候,才会带动支撑弹簧51036拉伸。在未工作状态下,清洗头5103的底部高度低于槽式反射板1的表面高度,以确保清洗头5103底部能接触到槽式反射板1并被向上推送。
[0026] 所述供水机构12设置在槽式反射板1下方,供清洁液机构13设置在供水机构12侧面或上方,且供水机构12和供清洁液机构13上分别设有向上延伸的L型管线,分别作为供水管1201和供清洁液管1301,且供水管1201和供清洁液管1301的末端都设有一段拓宽段,在拓宽段的前端设有一层密封垫片。
[0027] 所述水接头5110设置于清洁液接头5111的上侧,水接头5110与供水管1201的末端对接,所述清洁液接头5111与供清洁液管1301末端对接,水接头5110和清洁液接头5111的结构相同,均为从下清洁器51向外侧凸出的圆形凸台结构,且在中部设有一个锥形孔,锥形孔的作用是引导供水管1201和供清洁液管1301的末端,便于对接到位,在锥形孔后侧设有一段圆筒段,圆筒段的内径大于供水管1201和供清洁液管1301的端部外径,锥形孔的大径小于拓宽段的外径,且在圆筒段上设有向内开的两扇单向门5114,两扇单向门5114在接触面为斜面结构,在内侧的单向门5114后侧上设有延伸到另一个单向门5114后侧的门密封板5115,所述门密封板5115为塑料结构,在与另一个单向门5114后侧的门接触面设有一层胶垫,胶垫和单向门5114配合,能有效避免水箱5112或清洁液箱5113内的液体外溢。
[0028] 一种新型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自动清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需要清洁的时候,首先将槽式反射板1保持为开口朝向正上方,按照控制系统设定的程序,清洁装置5在初始位置,此时,供水机构12和供清洁液机构13通过供水管1201和供清洁液管1301前端插入水接头5110和清洁液接头5111内,且供水管1201和供清洁液管1301的端部拓宽段抵紧,并通过密封垫片让供水管1201、供清洁液管1301与水接头5110、清洁液接头5111之间保持密封,此时启动供水机构12和供清洁液机构13内的泵,对水箱5112和清洁液箱5113进行补充,使水和清洁液保持超过水接头5110和清洁液接头5111的液位高度到充满之间的液位范围,然后停止补充水和清洁液,并控制滑动系统,让整个清洁装置5向前移动直到水接头5110和清洁液接头5111离开供水管1201和供清洁液管1301,水接头5110和清洁液接头5111的单向门5114自动关闭;
步骤2、通过清洁液箱5113内的泵对每个头部储液器51037进行适量灌注,保持头部储液器51037内的清洁液存量不会超过盖板51038的高度,完成灌注后关闭对应的连接管线的阀门,以避免因为重力导致清洁液继续流入头部储液器51037;
步骤3、按照设定的清洁周期,或在特定情况下,控制系统让清洁装置5沿着轨道6前进,此时,清洁装置5的上清洁器52先接触到集热筒2,且前刮板5203将集热筒2下侧的尺寸较大的固体污染物先剐蹭下来,然后上前喷水孔5204对集热筒2下部进行喷水,上喷液孔5205对集热筒2下部喷洒清洁液,然后上后喷水孔5206对集热筒2下部再次喷水冲洗清洁液所在区域,下落的污水中一小部分从上清洁器52的两侧向下流动并被侧遮板5210回送到管道,大部分污水被后刮板5207刮落并进入上部污水入口5208进而与从侧遮板5210回送的液体一起从下部污水入口流出,到槽式反射板1上;同时,前推板53将槽式反射板1上的灰尘、石块、树叶等杂物也一起向前推;
然后清洁装置5的下清洁器51从槽式反射板1一端进入,当清洁装置5移动到槽式反射板1上后,通过摄像头5201判断槽式反射板1上的污染情况,然后首先由第一排的喷水孔对槽式反射板1进行喷水清洗,然后,当清洗头5103接触到槽式反射板1后,由于清洗头5103的底部低于槽式反射板1,此时清洗头5103的去污块51031被槽式反射板1推动导致去污块51031压缩并上移,带动块弹簧51033压缩,并带动块固定板51032上移(去污块51031的压缩比较低,能确保不会全部压入块固定板51032),块部注入管51034推开块部单向阀51035,此时头部储液器51037内的清洁液向下流动,通过清洁液渗流口510321进入并浸润去污块51031,通过去污块51031对槽式反射板1表面进行清洁液的涂抹和擦拭,以去除部分顽渍,再通过后排的喷水孔对残留的清洁液进行稀释,并对这些残留的污水通过推水器5107进行推送抹平,部分未被推水器5107推走的水渍通过干燥器5108进行干燥,下挡板5109起到限制气流方向的作用,让部分残余轻质灰尘被干燥器5108的气流冲到两侧并从槽式反射板1两侧吹出,完成清洁;
步骤4、当清洁完成后,确保头部储液器51037内的清洁液用完,并且等所有沾水和清洁液的部件都自然干燥,再通过滑轨将清洁装置5回送到起始位置,以避免在回送过程中又弄湿面板,准备下次的使用。
[002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