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腹腔引流导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腹腔引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性腹腔引流导管。
背景技术
[0002] 腹腔引流管广泛应用于腹部手术,其目的是减少或消除腹腔积液,防止腹水、胆汁、脓性分泌物、胰液、血液、肠液等积液,腹腔引流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早期发现术后腹腔出血和胃肠吻合口漏,以利于尽早采取措施,腹腔引流管得到广泛使用,被认为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而在腹腔引流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引流导管。
[0003]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引流导管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医护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0004] (1)现有的此类引流导管在引流过程中,引流管管腔极易出现堵塞的现象,降低了积液的引流效率;
(2)现有的此类引流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引流管容易从引流部位处脱落,造成患者痛苦,创口不易愈合;
(3)现有的此类引流导管结构复杂,使用起来费时费力,对工作人员的相关操作提出了较高要求,降低了引流导管的使用便捷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腹腔引流导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引流代管的官腔易堵塞、管体易脱落以及使用便捷性不佳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腹腔引流导管,包括主导管、引流单向阀、注射器、流速调节器和连通管,所述主导管顶端的一侧安装有引流单向阀,且引流单向阀表面的一侧安装有注射器,并且注射器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推杆,所述引流单向阀的顶端安装有副导管,且副导管远离引流单向阀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顶端连接有弯管,且弯管表面的一侧安装有流速调节器,所述弯管的表面安装有弹性气囊,且弹性气囊顶端的一侧安装有连通管,且连通管的顶端安装有气嘴。
[0007] 优选的,所述过滤筒的内部安装有滤片,且滤片上方的过滤筒内部安装有缓冲层。
[0008] 优选的,所述过滤筒的内部填充有过滤层。
[0009] 优选的,所述弯管的底端安装有内螺纹连接口,且内螺纹连接口的下方设置有引流软管,并且引流软管的底端安装有穿刺引导针。
[0010] 优选的,所述弯管表面的一侧滑动安装有挡片,且挡片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预制槽,所述挡片底端的两侧皆粘接有软组织医用胶。
[0011] 优选的,所述引流软管的顶端安装有端口,且端口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可与内螺纹连接口的内部螺纹连接。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一次性腹腔引流导管不仅增强其使用便捷性,降低引流不畅的风险,提高引流管的引流效率,还避免引流导管脱落的现象;
(1)通过设置有端口和弯管等,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利用穿刺引导针将引流软管、弯管的一端穿入腹腔,见胸腹水流出,立即将引流软管、穿刺引导针从弯管的端部取下,即手动拧动端口,使得端口与内螺纹连接口分离,随后在适当位置将弯管的尾端推进至腹腔积液处,缓慢拉动推杆,使得积液依次通过弯管、过滤筒、副导管以及引流单向阀,最终通过主导管收集到外部的储液罐,从而完成积液引流工作,操作快捷方便,大大增强了引流导管的使用便捷性;
(2)通过设置有缓冲层和过滤筒等,引流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析出凝结成的条索状物体可被过滤筒中的缓冲层进行阻挡,此时积液依次流过过滤层、滤片,从而避免引流液阻塞管腔,降低引流不畅的风险,提高引流管的引流效率;
(3)通过设置有弹性气囊和挡片等,可通过连通管、气嘴使弹性气囊充气或充满生理盐水,弹性气囊可以起支撑作用,随后手动滑动挡片,使得软组织医用胶与穿刺处的皮肤接触,从而将挡片、弯管限位在穿刺部位,此时弯管不会因为没有固定而脱落,避免引流导管脱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腹腔引流导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腹腔引流导管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腹腔引流导管的过滤筒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腹腔引流导管的挡片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导管;2、引流单向阀;3、注射器;4、推杆;5、副导管;6、过滤筒;7、弯管;8、流速调节器;9、气嘴;10、连通管;11、弹性气囊;12、引流软管;13、穿刺引导针;14、内螺纹连接口;15、外螺纹;16、端口;17、缓冲层;18、过滤层;19、滤片;20、挡片;21、软组织医用胶;22、预制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一次性腹腔引流导管,包括主导管1、引流单向阀2、注射器3、流速调节器8和连通管10,主导管1顶端的一侧安装有引流单向阀2,且引流单向阀2表面的一侧安装有注射器3,并且注射器3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推杆4,引流单向阀2的顶端安装有副导管5,且副导管5远离引流单向阀2的一端安装有过滤筒6,过滤筒6的顶端连接有弯管7,且弯管7表面的一侧安装有流速调节器8,弯管7的表面安装有弹性气囊11,且弹性气囊11顶端的一侧安装有连通管10,且连通管10的顶端安装有气嘴9;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利用穿刺引导针13将引流软管12、弯管7的一端穿入腹腔;
弯管7的底端安装有内螺纹连接口14,且内螺纹连接口14的下方设置有引流软管12,并且引流软管12的底端安装有穿刺引导针13;
引流软管12的顶端安装有端口16,且端口16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15,外螺纹15可与内螺纹连接口14的内部螺纹连接;
当胸腹水流出,立即将引流软管12、穿刺引导针13从弯管7的端部取下,手动拧动端口16,使得端口16与内螺纹连接口14分离,随后在适当位置将弯管7的尾端推进至腹腔积液处,缓慢拉动推杆4,使得积液依次通过弯管7、过滤筒6、副导管5以及引流单向阀2,最终通过主导管1收集到外部的储液罐,从而完成积液引流工作;
过滤筒6的内部安装有滤片19,且滤片19上方的过滤筒6内部安装有缓冲层17,过滤筒6的内部填充有过滤层18;
引流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析出凝结成的条索状物体可被过滤筒6中的缓冲层17进行阻挡,此时积液依次流过过滤层18、滤片19,从而避免引流液阻塞管腔,降低引流不畅的风险;
弯管7表面的一侧滑动安装有挡片20,且挡片20表面的一侧设置有预制槽22,挡片20底端的两侧皆粘接有软组织医用胶21;
通过连通管10、气嘴9使弹性气囊11充气或充满生理盐水,弹性气囊11可以起支撑作用,随后手动滑动挡片20,使得软组织医用胶21与穿刺处的皮肤接触,从而将挡片20、弯管7限位在穿刺部位,此时弯管7不会因为没有固定而脱落。
[0016]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利用穿刺引导针13将引流软管12、弯管7的一端穿入腹腔,见胸腹水流出,立即将引流软管12、穿刺引导针13从弯管7的端部取下,即手动拧动端口16,使得端口16与内螺纹连接口14分离,随后在适当位置将弯管7的尾端推进至腹腔积液处,缓慢拉动推杆4,使得积液依次通过弯管7、过滤筒6、副导管5以及引流单向阀2,最终通过主导管1收集到外部的储液罐,从而完成积液引流工作,操作快捷方便,大大增强了引流导管的使用便捷性,在引流期间,引流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析出凝结成的条索状物体可被过滤筒6中的缓冲层17进行阻挡,此时积液依次流过过滤层18、滤片19,从而避免引流液阻塞管腔,降低引流不畅的风险,提高引流管的引流效率,可通过连通管10、气嘴9使弹性气囊11充气或充满生理盐水,弹性气囊11可以起支撑作用,随后手动滑动挡片20,使得软组织医用胶21与穿刺处的皮肤接触,从而将挡片20、弯管7限位在穿刺部位,此时弯管7不会因为没有固定而脱落,避免引流导管脱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