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审查员您好,
首先对您为本案付出的辛勤审查工作表示诚挚感谢!
现在对说明书中实施例1第36段“采用上述系统及方法养殖青蟹和南美白对虾,年产量分别 23000kg/亩和400kg/亩,净收益分别 120 万/亩和 1.0 万元/亩”、实施例2第38段“采用上述系统及方法养殖青蟹和南美白对虾,年产量分别 22000kg/亩和 393kg/亩,净收益分别 110 万元/亩和 0.6 万元/亩”与对比例1中“市面上养殖青蟹的常规方法为:……年产量 20000kg/亩,净收益为 10 万元/亩。”之间年产量差别不大但净收益差距明显的问题给予说明。
此处对比例1“市面上养殖青蟹的常规方法为:……年产量 20000kg/亩,净收益为 10 万元/亩。”中的“年产量 20000kg/亩”为发明人笔误,正确的数据应该是“年产量 200kg/亩”。至于为何目前现有技术中市面上常规养殖方法和本申请的用于蟹虾养殖的水循环系统及方法产量差距大,主要是因为传统养殖过程中,青蟹的生长需要脱壳,但是每个青蟹个体脱壳的时间每只又不同步,而脱壳的时候其他的青蟹又会过来把脱壳的青蟹吃掉,所以传统养殖模式下的青蟹养殖密度不大;而且还受台风、暴雨天气的影响,养殖水盐度和水温变化相差大时,青蟹也会出现大批量死亡,所以导致综合产量低,一般年产量 在150-250kg/亩。
相关产量报道可见“http://www.shuichan.cc/article_view-45761.html,“不要再问螃蟹每亩产量多少了?各地的养蟹高手告诉你真实的产量”,青虾养殖与销售,2016-12-01,水产养殖网;拟穴青蟹养殖技术,王万东,福建省云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2018年第3期,中国水产。
由此可以证明,按照养殖青蟹的常规方法获得的亩产不可能达到 20000kg/亩,为发明人笔误,正确的数据应该是“年产量 200kg/亩”。
而本申请的用于蟹虾养殖的水循环系统及方法采用的是:蟹盒进行养殖,盒子是立体式的,养殖密度是一蟹一盒,避免了互相残杀,而且采用循环水的养殖模式,水质理化因子可控(特别是盐度和水温),获得的技术效果是单位产量远远高于传统养殖产量,大约在100倍左右。
以上说明系申请人对相关数据书写错误做出的阐述,请审查员老师予以考虑,对为此审查员做出的额外审查工作申请人表示歉意。请审查员老师在此意见陈述的基础上继续审查为盼。如有其它问题,请审查员给予再次答复的机会,也可联系申请人/代理人,电话17748496989。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