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湿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凝土含水率对其材料性能有很大影响,混凝土含水率影响混凝土的吸水性及抗冻性,同时对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影响较大。研究表明,混凝土含水率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收缩、徐变以及碳化、冻融等耐久性问题有重要的影响。如果能够准确、快速检测出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或内部湿度,对于更为准确地确定混凝土性能具有实用价值,故而需要一种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市场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现有的此类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多是在结构上设置孔洞,前期会有水分渗出,影响整个过程的测试,且对孔洞本身的处理要求较高,处理不当,则会导致装置的数据离散型和可重复性较差,降低了湿度检测精度

(2)现有的此类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费时费力,多需要工作人员手持仪器进行湿度检测,降低了装置的检测效率

(3)现有的此类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在长时间的测试过程中,混凝土因缺水出现干燥、开裂的现象,人工补水费时费力,为工作人员的后续工作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装置的精测精度有限、工作效率低以及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包括底板、装置主体、水泵、主电动推杆和控制面板,所述底板顶端的一侧固定有装置主体,且装置主体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安装座,并且安装座表面的一侧安装有主电动推杆,主电动推杆的一端延伸至装置主体的外部,所述主电动推杆的一端固定有直角支板,且直角支板底端的一侧固定有装置主板,并且装置主板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水泵,所述装置主体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水泵和主电动推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限位轨道。

优选的,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安装有三通管,且三通管底端的一侧安装有主水管组件,并且主水管组件底端的一侧安装有等间距的喷头。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板表面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轨道,且第二轨道表面的一侧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

优选的,所述限位轨道顶端的一侧滑动安装有限位卡块,限位卡块的顶端与直角支板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表面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且连接板底端的一侧安装有温湿度检测仪主体,所述装置主板表面的一侧安装有副电动推杆,副电动推杆的底端与连接板的顶端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不仅提升装置的工作效率,提高装置的湿度检测精度,还避免了混凝土因缺水干燥、开裂的现象,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1)通过设置有连接板第二滑块,将待检测的成品混凝土样品放置于定量容器中,使温湿度检测仪主体处于混凝土样品的正上方,随后通过控制面板控制副电动推杆进行工作,使其带动连接板、第二滑块下行,第二轨道可对第二滑块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则连接板带动温湿度检测仪主体逐渐探入混凝土样品中,利用温湿度检测仪主体完成混凝土样品湿度的检测,省去工作人员手持仪器检测的工作,在多次测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装置的工作效率

(2)通过设置有直角支板装置主板,通过控制面板控制主电动推杆进行工作,使其拉动直角支板水平移动,则直角支板带动限位卡块在限位轨道的顶端进行滑动,限位轨道可对限位卡块的滑动起到限位的作用,则直角支板带动装置主板、温湿度检测仪主体水平移动,从而使温湿度检测仪主体可在样品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从而获取温湿度检测仪主体中的平均值,实现对混凝土湿度的测试,提高装置的湿度检测精度

(3)通过设置有水泵储水箱,当温湿度检测仪主体检测到数据较低时,可通过控制面板开启水泵进行工作,使其将储水箱内部的水送入三通管、主水管组件的内部,最终通过喷头均匀的喷涂混凝土样品中,通过选择性补水养护,避免了混凝土因缺水干燥、开裂的现象,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图1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的装置主板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装置主体;3、水泵;4、装置主板;5、固定板;6、直角支板;7、安装座;8、主电动推杆;9、储水箱;10、控制面板;11、限位轨道;12、限位卡块;13、第二轨道;14、第二滑块;15、连接板;16、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7、副电动推杆;18、三通管;19、主水管组件;20、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湿度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装置主体2、水泵3、主电动推杆8和控制面板10,底板1顶端的一侧固定有装置主体2,且装置主体2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安装座7,并且安装座7表面的一侧安装有主电动推杆8,该主电动推杆8的型号可为JIN-1614,主电动推杆8的一端延伸至装置主体2的外部,主电动推杆8的一端固定有直角支板6,且直角支板6底端的一侧固定有装置主板4,并且装置主板4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储水箱9,储水箱9内部的一侧安装有水泵3,该水泵3的型号可为QBH30

水泵3的输出端安装有三通管18,且三通管18底端的一侧安装有主水管组件19,并且主水管组件19底端的一侧安装有等间距的喷头20

当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检测到数据较低时,可通过控制面板10开启水泵3进行工作,使其将储水箱9内部的水送入三通管18、主水管组件19的内部,最终通过喷头20均匀的喷涂混凝土样品中,通过选择性补水养护,避免了混凝土因缺水干燥、开裂的现象,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装置主板4表面的一侧固定有第二轨道13,且第二轨道13表面的一侧滑动安装有第二滑块14

第二滑块14表面的一侧固定有连接板15,且连接板15底端的一侧安装有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该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的型号可为YWSD50/100,装置主板4表面的一侧安装有副电动推杆17,该副电动推杆17的型号可为JIN-1604,副电动推杆17的底端与连接板15的顶端固定连接;

将待检测的成品混凝土样品放置于定量容器中,使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处于混凝土样品的正上方,随后通过控制面板10控制副电动推杆17进行工作,使其带动连接板15、第二滑块14下行,第二轨道13可对第二滑块14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则连接板15带动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逐渐探入混凝土样品中,利用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完成混凝土样品湿度的检测,省去工作人员手持仪器检测的工作,在多次测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装置的工作效率;

装置主体2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固定板5,且固定板5顶端的两侧皆固定有限位轨道11

限位轨道11顶端的一侧滑动安装有限位卡块12,限位卡块12的顶端与直角支板6的底端固定连接;

通过控制面板10控制主电动推杆8进行工作,使其拉动直角支板6水平移动,则直角支板6带动限位卡块12在限位轨道11的顶端进行滑动,限位轨道11可对限位卡块12的滑动起到限位的作用,则直角支板6带动装置主板4、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水平移动,从而使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可在样品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从而获取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中的平均值,实现对混凝土湿度的测试,提高装置的湿度检测精度;

装置主体2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10,该控制面板10的型号可为AT89S51,控制面板10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水泵3、主电动推杆8和副电动推杆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待检测的成品混凝土样品放置于定量容器中,使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处于混凝土样品的正上方,随后通过控制面板10控制副电动推杆17进行工作,使其带动连接板15、第二滑块14下行,第二轨道13可对第二滑块14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则连接板15带动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逐渐探入混凝土样品中,利用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完成混凝土样品湿度的检测,省去工作人员手持仪器检测的工作,在多次测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装置的工作效率,通过控制面板10控制主电动推杆8进行工作,使其拉动直角支板6水平移动,则直角支板6带动限位卡块12在限位轨道11的顶端进行滑动,限位轨道11可对限位卡块12的滑动起到限位的作用,则直角支板6带动装置主板4、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水平移动,从而使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可在样品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从而获取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中的平均值,实现对混凝土湿度的测试,提高装置的湿度检测精度,当温湿度检测仪主体16检测到数据较低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10开启水泵3进行工作,使其将储水箱9内部的水送入三通管18、主水管组件19的内部,最终通过喷头20均匀的喷涂混凝土样品中,通过选择性补水养护,避免了混凝土因缺水干燥、开裂的现象,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