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种微生物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得微生物菌种后,将菌种培育在微生物培养系统中,然后将培育有微生物菌种的微生物培养系统运输至使用现场,再将培养系统中的微生物取出进行现场使用;
在获得所述微生物菌种之后,在将菌种培育在微生物培养系统中前,先进行微生物培养系统气体置换和培养基质补入时间节点实验,
所述微生物培养系统气体置换和培养基质补入时间节点实验:将温控舱设置为适宜微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温度,按照实际运输过程中,培养筒内培养基质装填量以及微生物菌种置入量将培养基质和菌种置入培养筒的培养基质腔内,然后,在培养筒的气体腔内充满适宜气体,开始计时,记录时间读数h0,根据实际微生物品种及使用领域的要求,选定微生物变异率阈值和死亡率阈值,然后进行下述步骤:
步骤1:对培养基质中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当培养筒内微生物的变异率和死亡率中任一一个达到阈值的90~95%时,记录时间读数h1,
步骤2:检测h1时培养基质成分以及各成分比例,将该成分比例与培养基质的原始成分比例进行比对,计算得出需要补入组分量d1,
步骤3:将补入组分量d1补入到培养基质腔内,然后再将气体腔内的气体置换为新的适宜气体,
步骤4:继续监测微生物的变异率和死亡率,当培养筒内微生物的变异率和死亡率中任一一个达到阈值的90~95%时,记录时间读数h2,
步骤5:检测h2时培养基质成分以及各成分比例,将该成分比例与培养基质的原始成分比例进行比对,计算得出需要补入组分量d2,
步骤6:将补入组分量d2补入到培养基质腔内,然后再将气体腔内的气体置换为新的适宜气体,
重复步骤3-6,得到数据h3-hn和d3-dn,n为大于三的整数,
在将菌种培育在微生物培养系统中时,依据时间h1-hn,当时间到达某一hx时,在培养筒的培养基质腔内补入相应的组分量dx,同时将培养筒气体腔内的气体置换为新的适宜气体,1≤x≤n,x为整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微生物培养系统运输前,先预估运输时间,根据运输时间和微生物培养系统中培养筒的数量,测算在运输至使用现场之前所需的适宜气体体积和补入组分量,并将所需体积的适宜气体和补入组分量布置在微生物培养系统的箱体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使所述培养系统所需的培养基质补入组分量按照实际数据h进行分组,使每组补入组分量对应不同时间点整个微生物培养系统需要补入的培养基质补入组分量,然后再将没组组分量按照培养筒数量进行等分,分装为与培养筒相对应的补入组分包。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培养系统运输至使用现场后,将培养筒内的微生物连通培养基质一起拌和于使用产品上。
5. 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筒,还包括温控舱,所述温控舱内具有一能够保持腔体内温度稳定的温度控制腔,所述培养筒的全部或者下部分至于所述温度控制腔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筒包括下端封闭上端敞开的筒体和与所述筒体上端敞开端部相配合的盖体,在所述筒体内部空间自下而上的划分为培养基质腔和气体腔,所述培养基质腔用于容纳适宜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所述气体腔用于容纳适宜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气体,在所述筒体内还设置有气体置换装置,所述气体置换装置用于将使所述气体腔内的气体置换为新的适宜气体。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舱为具有一封闭的封闭腔,在所述封闭腔内填充有传热物,所述温控舱是还设置有对所述传热物进行加热和/或制冷的调温装置,在所述温控舱的上侧板上还设置有向所述舱体内凹陷的凹陷腔,所述培养筒置于所述凹陷腔内,所述凹陷的侧壁与培养筒的外壁相配合。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置换装置包括置换组件和气体排出组件,所述气体排出组件用于连通所述气体腔与筒体的外部空间,所述置换组件用于推动所述气体腔内气体,使所述气体腔内的气体由所述气体排出组件排出到所述筒体外。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换组件包括推板和设置在所述推板上侧的推杆,所述推杆竖直设置,并穿过所述盖体,所述推杆与所述盖体之间为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推板与所述气体腔的侧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推杆内设置有自上而下贯穿推杆的通孔,并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推板,在所述推杆上端可拆卸的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通孔的封堵盖,所述所述推板的下侧面为中部向上凸起锥形状,所述推杆的通孔位于所述推板下侧锥形面的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