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老年护理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专用老年护理床。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随着老人行为能力的下降,怎样照顾老年人成为老年护理的难题,现有的护理床,结构及功能比较单一,不利于老年人或者身体活动不便的使用者使用和身体康复,一些年纪较大或由于病重而长时间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长期卧于床上,使得对自身卫生的清洁存在很大的障碍,尤其是对于背部的清洁,若长时间不进行清洁,病人身体会感到不舒适,从而影响到病人的心情,进而影响到病人身体的康复,而且长期不清洗,容易滋生有害细菌,从而引起其他病症危害到病人的身体健康,比如压疮背部长时间贴和在床上可能会加剧病情发展。但是对老年人背部进行清洁时,需要护士或者看护人员将其翻身,护士大多数都是女性,力气较小,在遇到体重较重的老年人时,帮助其翻身较为困难,并且对于护士来说,每天为多个老年人翻身工作量较大,难度较高。

[0003] 现有的护理床结构和功能都较为简单,不具备帮助老年人翻身的功能,进而导致老人背部长时间无法清理,容易滋生细菌,引起其他病症或者危害到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一般需要对老年人的背部进行清洁时都是通过护士或者家人手动帮助老人翻身,再进行清洁,不仅耗费时间、效率低,而且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现有的护理床一般比较狭小,并且在老人翻身过程中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而容易导致老人在翻身时摔落下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进而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专用老年护理床,解决了现有病床不具备帮助老人翻身的问题,并且为帮助老人翻身的同时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专用老年护理床,包括床体和设置在床体上方的床板,所述床体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槽板,所述放置槽板左右两壁的前后前侧均通过转动块转动连接有转动机构,四个所述转动机构的顶端均通过转动块分别与床板前后两壁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所述床体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相对一侧的两个所述支撑腿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自动伸缩杆,所述自动伸缩杆的顶端依次贯穿床体和放置槽板并延伸至床体的顶部,所述床板内腔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与自动伸缩杆相适配的滑槽板,所述自动伸缩杆外表面的顶部套设并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所述床体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软垫,两个所述软垫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床板左右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所述放置槽板左右两壁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转动块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另一侧与第二转动板的一侧之间通过转动块转动连接,所述床板内腔前后两壁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转动块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二转动板的另一侧转动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床体左右两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连接架的上方。

[0009]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连接架和挡板,所述自动伸缩杆外表面的顶部通过固定圈与连接架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远离自动伸缩杆的一侧与挡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挡板一侧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板相适配的活动槽,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贯穿活动槽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活动槽的内表面与固定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0011]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专用老年护理床。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专用老年护理床,通过床体、床板、放置槽、放置槽板、转动机构、支撑腿、横板、自动伸缩杆、滑槽板和升降机构的配合设置,通过自动伸缩杆可以帮助老人左右翻身,不仅可以避免老人长时间保持平躺的状态导致身体不适,还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再通过升降机构可以在老人翻身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老人翻身时摔落床下,危及生命,有效地保证的老人的生命安全,同时通过软垫的设置,不仅可以避免床板在转动时露出的间隙过大容易导致老人卡住的现象,而且还可以增加床体的舒适度,进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2] (2)、该专用老年护理床,通过固定板、连接架、挡板、活动槽和限位板的配合设置,通过固定板和限位板可以在挡板进行保护时增强其上升的稳定性,避免结构不稳固导致挡板位置出现偏移,进而无法保证老人的生命安全,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专用老年护理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专用老年护理床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专用老年护理床结构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床板和滑槽板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挡板、活动槽和限位板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床板、滑槽板、第二转动板和软垫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0014] 图中:1、床体;2、床板;3、放置槽;4、放置槽板;5、转动机构;6、支撑腿;7、横板;8、自动伸缩杆;9、滑槽板;10、升降机构;11、第一转动板;12、第二转动板;13、固定板;14、连接架;15、挡板;16、活动槽;17、限位板、18、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专用老年护理床,包括床体1和设置在床体1上方的床板2,床体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3,放置槽3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槽板4,放置槽板4左右两壁的前后前侧均通过转动块转动连接有转动机构5,四个转动机构5的顶端均通过转动块分别与床板2前后两壁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床体1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6,相对一侧的两个支撑腿6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7,横板7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自动伸缩杆8,自动伸缩杆8与外界电源电信连接,通过控制开关进行控制,自动伸缩杆8的顶端依次贯穿床体1和放置槽板4并延伸至床体1的顶部,床板2内腔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与自动伸缩杆8相适配的滑槽板9,自动伸缩杆8外表面的顶部套设并固定连接有升降机构10,床体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软垫18,两个软垫18相对的一侧分别与床板2左右两侧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自动伸缩杆8可以帮助老人左右翻身,不仅可以避免老人长时间保持平躺的状态导致身体不适,还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再通过升降机构10可以在老人翻身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老人翻身时摔落床下,危及生命,有效地保证的老人的生命安全,同时通过软垫18的设置,不仅可以避免床板2在转动时露出的间隙过大容易导致老人卡住的现象,而且还可以增加床体1的舒适度,进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7] 进一步的,转动机构5包括第一转动板11和第二转动板12,放置槽板4左右两壁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转动块分别与四个第一转动板11的一侧转动连接。

[0018] 进一步的,第一转动板11的另一侧与第二转动板12的一侧之间通过转动块转动连接,床板2内腔前后两壁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去转动块分别与四个第二转动板1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

[0019] 进一步的,床体1左右两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3,通过固定板13可以在挡板15进行保护时增强其上升的稳定性,避免结构不稳固导致挡板位置出现偏移,进而无法保证老人的生命安全,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0] 进一步的,升降机构10包括连接架14和挡板15,自动伸缩杆8外表面的顶部通过固定圈与连接架14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架14远离自动伸缩杆8的一侧与挡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

[0021] 进一步的,挡板15一侧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板13相适配的活动槽16,固定板13的一侧贯穿活动槽16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通过限位板17可以在挡板15进行保护时增强其上升的稳定性,避免结构不稳固导致挡板15位置出现偏移,进而无法保证老人的生命安全,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22]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3] 使用时,首先打开自动伸缩杆8的控制开关,根据老人需要翻身的方向,通过控制相应的自动伸缩杆8向上移动带动床板2的一侧向上转动,进而使第一转动板11和第二转动板12转动,床板2转动过程中,自动伸缩杆8的顶端会在滑槽板9中相应的滑动,当自动伸缩杆8顶端移动至滑槽板9的边缘处时,床板2成一定的倾斜状态,并且在床板2转动时会带动软垫18相应的移动位置,进而将床板2转动露出的间隙堵住,同时自动伸缩杆8向上移动会带动连接架14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挡板15在床体1的侧边上升,提高保护,此时通过护士将老人的姿态扶正即可,需要将床板2调节至原位时,控制自动伸缩杆8向下移动,进而会带动床板2随之下降,同时带动第一转动板11和第二转动板12转动,当第一转动板11转动至与放置槽板4成平行状态时,床板2即可回至原位,床板2恢复至原位后,软垫18会有轻微的皱起,直接通过人工拉动恢复至平直状态即可。

[0024]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