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竖井用消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消防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缆竖井用消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建筑物内时常设置有各种竖井管道,如楼梯井、电梯井、电缆井、垃圾井、通风井和排烟井等,其大多贯穿若干楼层甚至全部楼层,随着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缆井火灾时有发生,电缆井内的电线电缆常年使用,容易发生老化的情况,此时若日常维保不及时,一旦绝缘片破损,容易发生短路起火,而一旦发生火灾,火灾烟气携带的大量热量通过电缆井迅速流动扩散至整个建筑物,进而易造成火灾的现象。

[0003] 为了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需对其配备相应的消防装置,现今市场上的此类消防装置不便于对火灾区域进行均匀灭火处理,导致其消防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导致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竖井用消防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消防装置不便于对火灾区域进行均匀灭火处理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竖井用消防装置,包括机框、通孔、蓄液箱、控制面板和格状蓄液框,所述机框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格状蓄液框,所述格状蓄液框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格状蓄液框的一端与机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格状蓄液框的底端设有等间距的均布管,所述机框顶部的两端皆设有等间距的通孔,所述通孔的顶端延伸至机框的外部,所述机框的上方设有蓄液箱,所述蓄液箱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的底端延伸至蓄液箱的内部,所述蓄液箱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流通管,所述流通管远离蓄液箱的一端延伸至机框的内部并与格状蓄液框的顶端相连通,所述蓄液箱下方的流通管外壁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蓄液箱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机框底部的两内侧壁上皆设有条形板,所述条形板顶端的中心位置处皆安装有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以便对电缆竖井内部的烟雾进行监测处理。

[0007] 优选的,所述机框底部的两外侧壁上皆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一侧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一端贯穿至侧板的外部,以便对消防装置进行快速安装处理。

[0008] 优选的,所述通孔下方的机框内部皆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远离限位板的一端与机框的顶部固定连接,以便对导向孔进行安置处理。

[0009] 优选的,所述蓄液箱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底端与机框的顶端固定连接,以使得蓄液箱安置于机框的上方。

[0010]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两端皆延伸至限位板的外部,所述导向孔两端的内壁上皆安装有海绵环,所述海绵环的一端延伸至导向孔的外部,以便对电缆进行导向限位处理。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缆竖井用消防装置不仅提高了消防装置使用时的消防效果,提高了消防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而且降低了消防装置使用时电缆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

(1)通过支撑杆将格状蓄液框设置于机框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当烟雾传感器检测到电缆竖井内部存有烟雾的现象时,相关数据会反馈至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则会打开电磁阀,使得蓄液箱内部的灭火剂经流通管流入至格状蓄液框的内部,再经均布管均匀喷射至电缆竖井的内部,以达到均匀灭火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消防装置使用时的消防效果;

(2)通过条形板将机框支撑于电缆竖井的顶部,再旋转锁紧螺栓,使其一端贯穿侧板并旋入至电缆竖井的外壁,即可对消防装置进行快速安装处理,从而提高了消防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

(3)通过承载杆将限位板设置于通孔下方的机框内部,当电缆竖井内部的电缆经通孔延伸至机框的外部时,可先将电缆的一端贯穿导向孔并经通孔拉出,此时海绵环则会对电缆的外壁进行防护处理,并使得导向孔对电缆进行导向限位处理,从而降低了消防装置使用时电缆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竖井用消防装置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竖井用消防装置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竖井用消防装置的机框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竖井用消防装置的侧板侧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1、机框;2、支撑杆;3、通孔;4、立柱;5、蓄液箱;6、注液口;7、电磁阀;8、流通管;9、控制面板;10、格状蓄液框;11、烟雾传感器;12、条形板;13、侧板;14、均布管;15、锁紧螺栓;16、承载杆;17、导向孔;18、海绵环;19、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缆竖井用消防装置,包括机框1、通孔3、蓄液箱5、控制面板9和格状蓄液框10,机框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格状蓄液框10,机框1底部的两内侧壁上皆设有条形板12,条形板12顶端的中心位置处皆安装有烟雾传感器11,该烟雾传感器11的型号可选用为KE-2N18F-09,烟雾传感器11的输出端与控制面板9内部单片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使用时,通过烟雾传感器11对电缆竖井内部的烟雾进行监测处理,相关数据会反馈至控制面板9,以达到及时消防的目的;

机框1底部的两外侧壁上皆固定有侧板13,侧板13一侧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5,锁紧螺栓15的一端贯穿至侧板13的外部;

使用时,通过旋转锁紧螺栓15,使其一端贯穿侧板13并旋入至电缆竖井的外壁,即可对消防装置进行快速安装处理;

格状蓄液框10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支撑杆2,支撑杆2远离格状蓄液框10的一端与机框1的内壁固定连接;

格状蓄液框10的底端设有等间距的均布管14,机框1顶部的两端皆设有等间距的通孔3,通孔3的顶端延伸至机框1的外部;

通孔3下方的机框1内部皆设有限位板19,限位板19两侧的外壁上皆安装有承载杆16,承载杆16远离限位板19的一端与机框1的顶部固定连接;

使用时,通过承载杆16将限位板19设置于机框1的内部,以便对导向孔17进行安置处理;

限位板19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导向孔17,导向孔17的两端皆延伸至限位板19的外部,导向孔17两端的内壁上皆安装有海绵环18,海绵环18的一端延伸至导向孔17的外部;

使用时,通过海绵环18对电缆的外壁进行防护处理,并经导向孔17对电缆进行导向限位处理,以降低电缆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

机框1的上方设有蓄液箱5,蓄液箱5底端的拐角位置处皆设有立柱4,立柱4的底端与机框1的顶端固定连接;

使用时,通过将立柱4设置于蓄液箱5底端的拐角位置处,以使得蓄液箱5设置于机框1的上方;

蓄液箱5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注液口6,注液口6的底端延伸至蓄液箱5的内部;

蓄液箱5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流通管8,流通管8远离蓄液箱5的一端延伸至机框1的内部并与格状蓄液框10的顶端相连通;

蓄液箱5下方的流通管8外壁上安装有电磁阀7,该电磁阀7的型号可选用4V210-08,蓄液箱5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面板9,该控制面板9的型号可选用GC-1,控制面板9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电磁阀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6] 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条形板12将机框1支撑于电缆竖井的顶部,再旋转锁紧螺栓15,使其一端贯穿侧板13并旋入至电缆竖井的外壁,即可对消防装置进行快速安装处理,之后通过注液口6将灭火剂注入至蓄液箱5的内部,因支撑杆2将格状蓄液框10设置于机框1内部的中心位置处,当烟雾传感器11检测到电缆竖井内部存有烟雾的现象时,相关数据会反馈至控制面板9,使得控制面板9打开电磁阀7,以使得蓄液箱5内部的灭火剂经流通管8流入至格状蓄液框10的内部,再经均布管14均匀喷射至电缆竖井的内部,以达到均匀灭火的目的,最后通过承载杆16将限位板19设置于通孔3下方的机框1内部,即可经海绵环18对电缆的外壁进行防护处理,并使得导向孔17对电缆进行导向限位处理,以避免导向产生相互缠绕的现象,从而完成消防装置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