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位的切槽车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切削车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转位的切槽车刀。

背景技术

[0002] 切槽车刀是将硬质合金刀片用机械方法夹持在刀杆上形成的,当切削刃磨损后,则可取下再代之以新的同类刀片,因其良好的优点及近年来技术方面的逐渐成熟,其应用也越来越为广泛。

[0003] 但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切槽车刀不便于进行转位处理,当切削刃磨损后,需对其进行更换或打磨后方可进行使用,以使得停机换刀的辅助时间大大增加,减少了加工的连续性,进而影响其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位的切槽车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切槽车刀不便于进行转位处理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转位的切槽车刀,包括刀杆,所述刀杆的顶端焊接有刀头,所述刀头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的顶端延伸至刀头的外部,所述安置槽内部的一端设有车刀本体,所述车刀本体的外壁上皆设有切削刃,所述车刀本体内部的两侧皆设有紧固孔,所述紧固孔的一端延伸至车刀本体的外部,所述紧固孔位置处的刀头内壁上皆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一端延伸至刀头的外部,所述第一螺纹孔位置处的刀头外壁上皆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栓,所述第一锁紧螺栓的一端贯穿第一螺纹孔并延伸至紧固孔的内部。

[0006] 优选的,所述刀杆的外壁上安装有固定卡座,所述固定卡座一侧的外壁上设有等间距的销孔,所述销孔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卡座的内部,以便将固定卡座安置于刀杆的外壁。

[0007] 优选的,所述切削刃下方的安置槽内部设有集热板,所述集热板底端的两侧皆设有等间距的L型导热翅柱,所述L型导热翅柱远离集热板的一端延伸至刀头的外部,以便对切削刃进行降温处理。

[0008] 优选的,所述集热板上方的安置槽两内侧壁上皆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与切削刃的外壁相触碰,所述限位块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端与集热板的顶端固定连接,以使得切削刃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依次经限位块与连接块传递至集热板。

[0009] 优选的,所述销孔位置处的刀杆内部皆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一端延伸至刀杆的外部,以便对第二锁紧螺栓进行安置处理。

[0010] 优选的,所述销孔位置处的固定卡座外壁上安装有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第二锁紧螺栓的一端贯穿销孔并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以便将刀杆稳固安装于固定卡座的内侧。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转位的切槽车刀不仅提高了切槽车刀使用时的加工效率,降低了切槽车刀使用时切削刃产生高温的现象,而且提高了切槽车刀使用时的便捷性;

(1)通过反向旋转第一锁紧螺栓,使其位于第一螺纹孔的内部进行旋转,并使得第一锁紧螺栓的一端位于紧固孔的内部进行滑移,此时车刀本体呈松动状态,再转动车刀本体,使得另一组切削刃位于安置槽的外侧,随后正向旋转第一锁紧螺栓,使其拧紧至紧固孔的内部,即可对车刀本体进行定位,进而达到转位的目的,以降低切削刃磨损后的更换或打磨等辅助时间,从而提高了切槽车刀使用时的加工效率;

(2)通过两组限位块接触于切削刃的外壁,因限位块与连接块皆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根据热量传递原理,使得切削刃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依次经限位块与连接块传递至集热板,经集热板吸收后并由L型导热翅柱导出至刀头的外部,以达到高效导热的目的,从而降低了切槽车刀使用时切削刃产生高温的现象;

(3)通过旋转第二锁紧螺栓,使其一端贯穿销孔并旋入至第二螺纹孔的外部,即可将刀杆稳固安装于固定卡座的内部,进而达到快速安装的目的,从而提高了切槽车刀使用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转位的切槽车刀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转位的切槽车刀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转位的切槽车刀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转位的切槽车刀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1、刀杆;2、刀头;3、L型导热翅柱;4、限位块;5、安置槽;6、切削刃;7、车刀本体;8、连接块;9、集热板;10、紧固孔;11、第一螺纹孔;12、第一锁紧螺栓;13、第二螺纹孔;14、销孔;15、第二锁紧螺栓;16、固定卡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可转位的切槽车刀,包括刀杆1,刀杆1的顶端焊接有刀头2,刀杆1的外壁上安装有固定卡座16,固定卡座16一侧的外壁上设有等间距的销孔14,销孔14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卡座16的内部;

使用时,通过将销孔14设置于固定卡座16的外壁,以便将固定卡座16安置于刀杆1的外壁;

销孔14位置处的刀杆1内部皆设有第二螺纹孔13,第二螺纹孔13的一端延伸至刀杆1的外部;

使用时,通过将第二螺纹孔13设置于刀杆1的外壁,以便对第二锁紧螺栓15进行安置处理;

销孔14位置处的固定卡座16外壁上安装有第二锁紧螺栓15,第二锁紧螺栓15的一端贯穿销孔14并与第二螺纹孔13螺纹连接;

使用时,通过旋转第二锁紧螺栓15,使其一端贯穿销孔14并旋入至第二螺纹孔13的内部,以便将刀杆1稳固安装于固定卡座16的内侧;

刀头2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安置槽5,安置槽5的顶端延伸至刀头2的外部;

安置槽5内部的一端设有车刀本体7,车刀本体7的外壁上皆设有切削刃6,切削刃6下方的安置槽5内部设有集热板9,集热板9底端的两侧皆设有等间距的L型导热翅柱3,L型导热翅柱3远离集热板9的一端延伸至刀头2的外部;

使用时,通过集热板9将热能吸收,再经L型导热翅柱3将集热板9吸收的热能导出至刀头2的外部,以便对切削刃6进行降温处理;

集热板9上方的安置槽5两内侧壁上皆设有限位块4,限位块4的一端与切削刃6的外壁相触碰,限位块4底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连接块8,连接块8的底端与集热板9的顶端固定连接;

使用时,通过两组限位块4接触于切削刃6的外壁,因限位块4与连接块8皆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根据热量传递原理,以使得切削刃6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依次经限位块4与连接块8传递至集热板9;

车刀本体7内部的两侧皆设有紧固孔10,紧固孔10的一端延伸至车刀本体7的外部;

紧固孔10位置处的刀头2内壁上皆设有第一螺纹孔11,第一螺纹孔11的一端延伸至刀头2的外部;

第一螺纹孔11位置处的刀头2外壁上皆螺纹连接有第一锁紧螺栓12,第一锁紧螺栓12的一端贯穿第一螺纹孔11并延伸至紧固孔10的内部。

[0016] 本申请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旋转第二锁紧螺栓15,使其一端贯穿销孔14并旋入至第二螺纹孔13的外部,即可将刀杆1稳固安装于固定卡座16的内部,进而达到快速安装的目的,之后通过两组限位块4接触于切削刃6的外壁,因限位块4与连接块8皆由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根据热量传递原理,使得切削刃6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依次经限位块4与连接块8传递至集热板9,经集热板9吸收后并由L型导热翅柱3导出至刀头2的外部,进而可降低切削刃6呈高温的现象,最后通过反向旋转第一锁紧螺栓12,使其位于第一螺纹孔11的内部进行旋转,并使得第一锁紧螺栓12的一端位于紧固孔10的内部进行滑移,此时车刀本体7呈松动状态,再转动车刀本体7,使得另一组切削刃6位于安置槽5的外侧,随后正向旋转第一锁紧螺栓12,使其拧紧至紧固孔10的内部,即可对车刀本体7进行定位,进而达到转位的目的,以降低切削刃6磨损后的更换或打磨等辅助时间,使得切槽车刀的加工连续性得到提升,以使得加工效率得到提升,从而完成切槽车刀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