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水循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转变存在的状态到地球中另一些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我国农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推广项目之一,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省心、增产、增收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因而,关于施肥装置的研究得到了业内很大程度的重视,传统的水循环处理是通过过滤装置将水过滤再利用,无法对含有营养成分的水合理的使用,且无法实现节能、节肥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水循环处理装置,解决了无法对含有营养成分的水合理的使用、无法实现节能、节肥的效果的问题。

[0004]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水池;

空气排出组件,所述空气排出组件设置在水池外部;

固液分离组件,所述固液分离组件设置在空气排出组件上方;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固液分离组件外部。

[0005] 所述空气排出组件设置在水池外部,所述固液分离组件设置在空气排出组件上方,通过空气排出组件可以将固液分离组件内空气排出,通过固液分离组件可以将水池中的固体液体分离,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固液分离组件外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组件的支撑。

[0006] 优选的,所述空气排出组件包括PCV管、以及安装在PVC管管壁下方的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PVC管之间安装有阀门,所述PCV管尾部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排气管安装在靠近PVC管管壁顶部,通过排气管实现了漩流除砂器、PCV管中的空气排出,排污管设置在PVC管的底壁上,更方便排污,阀门可以实现关开的效果。

[0007] 优选的,所述固液分离组件包括漩流除砂器,所述漩流除砂器通过导管连接有PCV变径头、第一文氏增氧管、第二文氏增氧管、文氏施肥器、水培苗床,第一文氏增氧管在靠近水池底部的端面上安装有四十五度的弯头,并在连接管上部安装阀门,方便调整水流速度和方向,第二文氏增氧管应安装在靠近水池边壁上,且长度小于水池的半径;

所述PCV变径头为面吸、底吸全能式,所述PCV变径头设置在水池底面中心处,所述PVC变径头的形状为圆形设计,从而将固体吸收至漩流除砂器;

所述第一文氏增氧管、第二文氏增氧管分别设置在水池水面、水中部位,从而实现水池中水流的旋转;

所述水培苗床一侧设置有y型过滤器,所述y型过滤器远离水培苗床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阀,从而对进入水培苗床的水进行过滤。

[0008] 优选的,所述漩流除砂器、第一文氏增氧管、第二文氏增氧管之间设置有变频水陆两用泵,从而实现水的循环。

[0009] 优选的,所述漩流除砂器与PCV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外接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内部设置有球阀,从而实现漩流除砂器中固体颗粒的导出。

[0010] 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下支架、上支架,所述上支架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上支架相向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托板的两端,所述托板上方设置有托环,所述托环、托板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远离水池的一上支架上设置有插梢,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组件的支撑。

[0011]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水循环处理装置,通过固液分离组件将含有营养成分的水导入水肥管道,经过苗床对齐吸收后再返回水池中,因此可用于一体化的水培或者潮汐栽培中;也可以通过控制电磁阀,达到微流水以实现单一水产养殖,也可以实现种养循环,既能种植花果也能养殖水产,对水肥的利用更加合理。

[0012] 2、该水循环处理装置,通过与相关设备如电磁阀等的配合可以实现定时施肥、定量投食等功能,可以实现节能、节肥、节水的效果,极大减少了人工的费用。

附图说明

[0013] 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为本实用新型排气管结构示意图;

3为本实用新型上支架结构示意图;

4为本实用新型文氏施肥器结构示意图;

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与弯头结构示意图;

6为本实用新型y型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7为本实用新型PVC变径头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1、水池;2、下支架;3、上支架;4、连接管;5PCV管;6、排污管;7、排气管;8、电磁阀;9y型过滤器;10、水培苗床;11、第一文氏增氧管;12、第二文氏增氧管;13、变频水陆两用泵;14、漩流除砂器;15PCV变径头;16、滑槽;17、托板;18、托环;19、安装孔;20、插梢。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水循环处理装置,包括:水池1

空气排出组件,空气排出组件设置在水池1外部;

固液分离组件,固液分离组件设置在空气排出组件上方;

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在固液分离组件外部。

[0017] 空气排出组件包括PCV5、以及安装在PVC5管壁下方的排污管6,排污管6PVC管之间安装有阀门,PCV5尾部安装有排气管7,排气管7上安装有阀门,排气管7安装在靠近PVC5管壁顶部,通过排气管7实现了漩流除砂器14PCV5中的空气排出,排污管6设置在PVC5的底壁上,更方便排污,阀门可以实现关开的效果;固液分离组件包括漩流除砂器14,漩流除砂器14通过导管连接有PCV变径头15、第一文氏增氧管11、第二文氏增氧管12、文氏施肥器、水培苗床10,水从变频水陆两用泵13的出水口经过三通分流,然后一路通过y型过滤器9,再经过文氏施肥器,然后经过电磁阀8,最后到达水培苗床10中,第一文氏增氧管11在靠近水池1底部的端面上安装有四十五度的弯头,并在连接管4上部安装阀门,方便调整水流速度和方向,第二文氏增氧管12应安装在靠近水池1边壁上,且长度小于水池的半径;PCV变径头15为面吸、底吸全能式,PCV变径头15设置在水池1底面中心处,PVC变径头15的形状为圆形设计,从而将固体吸收至漩流除砂器14;第一文氏增氧管11、第二文氏增氧管12分别设置在水池1水面、水中部位,从而实现水池1中水流的旋转;水培苗床10一侧设置有y型过滤器,y型过滤器远离水培苗床10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阀8,从而对进入水培苗床10的水进行过滤;漩流除砂器14、第一文氏增氧管11、第二文氏增氧管12之间设置有变频水陆两用泵13,从而实现水的循环;漩流除砂器14PCV5之间设置有连接管4,连接管4上外接有连接器,连接器的内部设置有球阀,从而实现漩流除砂器14中固体颗粒的导出;支撑组件包括下支架2、上支架3,上支架3数量为两个,两个上支架3相向面开设有滑槽16,滑槽16内滑动连接有托板17的两端,托板17上方设置有托环18,托环18、托板17上均开设有安装孔19,远离水池1的一上支架3上设置有插梢20,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组件的支撑。

[0018]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步骤为:

S1、使用前通过打开排气管7上的排气阀,对漩流除砂器14PCV5进行排气,当水池1种水位达到PCV变径头15可面吸的程度,打开变频水陆两用泵13

S2、当变频水陆两用泵13将整个管道空气排尽后,第一文氏增氧管11、第二文氏增氧管12出水,推动水池1种水流循环第二文氏增氧管12使得底部水流作圆周运动,旋流将沉底的固体颗粒推送至水池1中间,PCV变径头15底吸将固体颗粒吸入漩流除砂器14进行固液分离;

S3、固液分离后一部分水体通过第一文氏增氧管11、第二文氏增氧管12进入水池1,另一部分通过y型过滤器9进入水培苗床10

S4、水池1种水位保持两米以内,定期通过排污管6进行排污。

[0019]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这些电机等电气设备均采用现有市售产品,故不再介绍其型号和电性连接关系,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