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下使用的适用于硅酮支架的痰痂清除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镜下使用的适用于硅酮支架的痰痂清除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硅酮支架在良恶性气道狭窄的治疗中有较显著的作用,可以起到支撑、气道塑形稳定的效果。但是一般情况下硅酮支架在体内放置时间久(2-3年或更久),虽然硅酮材质与组织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不易造成肉芽生长,但硅酮支架内壁光滑、且不具备正常气道粘膜的排痰功能,故痰液易在硅酮支架内壁堆积、干涸并形成痰痂,甚至引起气道阻塞。因此,放置硅酮支架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来复查并清理支架内的痰痂。与此同时,大部分硅酮支架内的痰痂很粘稠,多呈胶冻状或泥沙样,且均牢固地附着在支架内壁上。目前在临床上,没有专业的工具可以高效的清理这种厚厚的痰痂,每次该类患者来清理痰痂都非常耗费时间(半个小时左右)。目前临床中对这类患者可以选择的工具有活检钳、细胞刷以及冷冻粘除。但是由于痰痂粘稠、松软不成形、易破碎等特点,使得这些清除方式效率极低。经临床实践,发现通过采取用可弯曲支气管镜的前端部刮除(一点一点的清理下来)痰痂,效率较前述方法稍高。但是该方法可能对支气管镜造成部分损伤,降低支气管镜的使用寿命。因此,现设计一种专用工具用于硅酮支架内的痰痂清理。

[0003]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  目前临床中在内镜下使用清除硅酮支架内痰痂的辅助工具存在空白。

[0004] 2.  现有的用于硅酮支架的痰痂清除方式耗费时间长,效率低下,而且对支气管镜具有慢性损耗或损伤的隐患,降低支气管镜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镜下使用的适用于硅酮支架的痰痂清除器。

[0006]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方式如下,一种内镜下使用的适用于硅酮支架的痰痂清除器设置有:

固定杆;

所述固定杆上端外侧固定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周通过转轴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支撑骨架,多个支撑骨架外端通过环形的钢丝圈连接;

所述支撑骨架中间下侧通过转轴连接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下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支撑环外侧,所述支撑环外侧套设在固定杆外侧。

[0007] 所述固定杆外侧嵌装有多个不同高度的卡块,所述支撑环通过卡块支撑固定。不同高度的卡块可以通过调节支撑环而最终调节钢丝圈的大小,以最大程度跟支架内镜吻合。

[0008] 所述固定杆外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卡块里端通过弹簧与通孔底部抵触。

[0009] 多个支撑骨架的两端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环。

[0010]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的痰痂清除器通过固定杆和多个支撑骨架可以组成伞状结构,通过外端的钢丝圈可以对气道内壁的痰痂进行清除,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提高清理效率。

[0011]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不同高度的卡块,可以对支撑环进行不同高度的支撑,从而对多个支撑骨架的撑开直径进行调节,提高与气道内壁的吻合效果。通过将卡块设置在通孔内并夹设弹簧,可以便于对卡块进行按压收缩,便于支撑环的调节。

[0012]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连接环可以保证多个支撑骨架的支撑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如图所示,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 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镜下使用的适用于硅酮支架的痰痂清除器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1、固定杆;2、固定环;3、支撑骨架;4、钢丝圈;5、弹性片;6、支撑环;7、卡块;8、通孔;9、弹簧;10、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明了,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7]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镜下使用的适用于硅酮支架的痰痂清除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0018]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镜下使用的适用于硅酮支架的痰痂清除器中的固定杆1上端外侧固定有固定环2,固定环2外周通过转轴连接有多个等距分布的支撑骨架3,多个支撑骨架3外端通过圆形的钢丝圈4连接;

支撑骨架3中间下侧通过转轴连接有弹性片5,弹性片5下端通过转轴连接在支撑环6外侧,支撑环6外侧套设在固定杆1外侧。

[001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固定杆1外侧嵌装有多个不同高度的卡块7,支撑环3通过卡块7支撑固定。

[00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固定杆1外侧开设有通孔8,卡块7里端通过弹簧9与通孔8底部接触。

[00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多个支撑骨架3的两端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环10。连接环10与钢丝圈4以及骨架支撑3可以形成网状结构,使痰痂被分离后可以有效被承接、包裹,以便于经支气管镜工作通道清除痰痂。

[00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首先,痰痂清除器是一种经支气管镜工作通道使用的工具。支气管镜进入气道后,痰痂清除器在未展开的状态下可以经支气管镜工作通道到达气道内指定位置。

[0023] 其次,痰痂清除器到达目标位置后,可以由术者控制操作手柄(类似于活检钳的手柄等或其他)将痰痂清除器像伞一样撑开,撑开后其边缘呈一个环形,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卡块,调节环形的大小,使之尽量与硅酮支架内横断面形状紧密吻合。吻合的情况下,通过术者用手操控痰痂清除器的操作手柄将痰痂清除器慢慢向上拉,利用外环与支架内壁的接触、剪切把支架内的痰痂分离。分离下来的痰痂会被收罗在痰痂清除器多个环和骨架组成的网状结构中,并通过将清除器像伞一样收起来,将痰痂包裹后通过支气管镜工作通道取出来。在体外将痰痂清除器打开并清理干净后,可再次重复以上操作过程,以达到完全清除痰痂。

[0024] 由于要保证气道的通气,所以,痰痂清除器中间为3-4根支撑骨架3,配合外端的圆形钢丝圈4,这种镂空的结构便于通气。

[0025] 另外,通过不同高度的卡块7可以对支撑骨架3进行不同高度的调整,从而对支撑骨架3撑开后外缘的钢丝圈4的直径进行调节,比如打开后可以有直径8mm9mm10mm的选择,这样可以提高吻合的效果,提升刮除的效果和效率。

[0026] 每次痰痂被分离后、都可以通过网状结构将分离的痰痂完美承接、并在痰痂清除器收回(伞收起来)时包裹,由支气管镜工作通道带出。该分离、带出的操作可重复多次,直至完全清理干净。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