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国家知识产权局:

申请人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对申请号为201810749268.3发出的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首先感谢审查员对完善本专利申请所作的辛勤劳动,申请人仔细阅读了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按通知书的要求进行了修改,申请人提出以下意见,希望和审查员商榷:

一、修改说明:

1、将权利要求23中的附加技术特征加入到权利要求1中,形成新的权利要求1

2、删除权利要求23,并相应的修改其他权利要求的编号和引用关系。

以上修改没有超出原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范围。详见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

二、关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鱼粉中还具体添加了鳀粉,添加了水,各原料的用量百分比与对比文件1也不相同;所述鱼粉的蛋白质的含量达50%以上;所述鳀粉的蛋白质含量达50%以上;所述的食用菌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收购食用菌加工过程中废弃料;收购食用菌加工过程中废弃料;将废弃料经过1min-5min的高压冲洗,待清洗净、采用烘箱进行烘干、磨成粉经过100目的网目过滤。

审查意见里指出的:从本申请说明书背景技术以及实施例内容可以看出,本申请的主要发明构思就是通过向大黄鱼饲料中添加食用菌以提高抗病能力,实施例中仅将食用菌的不同添加量进行了对比,证实了添加 食用菌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具有更好的抗病性,并未针对所述的鱼粉或鲅鱼粉中蛋白含量进行验证,也不能看出鱼粉的蛋白含量对于饲料的整体抗病效果有何特殊影响。

申请人并不这样认为,申请人认为: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发明的鳀鱼粉是由干品磨制而成的,鱼粉不仅是高蛋白(59.4%)粉剂、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13种饱和脂肪酸(SFA),8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占总脂肪酸的60.0%,34.35%5.83%](具有较强增加免疫功能的效果)和鲜味组分含量为28.77%(具有诱发大黄鱼食用的作用)鲜味氨基酸同时还含有NaKPMgFeZnA1MnBCuPbSnCr等矿物元素,微量元素FeZn含量较高。这些对大黄鱼的生长和增强免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也是白鱼粉和红鱼粉所不具备的。

本发明在上述特定的方法下制备得到的食用菌粉含有多肽、多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活性成分,具有助消化、利五脏的功能,对消化道肿瘤、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腹胀等有一定疗效;且能够提高免疫的功能,因此,对大黄鱼的抗应激性具有良好的效果。

实施例中将食用菌的不同添加量进行了对比,且对比例给出了不添加食用菌的对比例,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饲料能够提高大黄鱼在抗刺激隐核虫、瓣体虫、本尼登虫等寄生虫的能力,本发明的饲料具有提升大黄鱼的抗虫能力。由表1可知,本发明在感染激隐核虫时大黄鱼成活率高达33.2%-61.1%;感染瓣体虫时大黄鱼成活率高达47.9%-85.2%;感染本尼登虫时大黄鱼成活率高达58.1%-89.7%。除此之外,能够提高大黄鱼在抗假单胞菌病、弧菌病、“开鳃、白身”、细菌性肠炎病的能力,本发明的饲料具有提升大黄鱼的抗细菌能力。能够提高大黄鱼在抗虹彩病毒病、肝胆综合征等细菌性肠炎病的能力,本发明的饲料具有提升大黄鱼的抗病毒能力。

审查意见里指出的: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通过添加食用菌以作为免疫增强组分,提高大黄鱼的免疫力和抗病力的主要发明构思,而现有技术已经记载了鱼粉的常规蛋 白含量要求,在此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就容易选择蛋白含量50%以上的鱼粉使用。

对比文件1 (CN105767589A)公开了一种用于大黄鱼快速生长期的饲料,其没有公开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且其成活率是整体的鱼类而不是感染相关隐核虫、瓣体虫、本尼登虫等寄生虫后的成活率,因此,两者的技术效果不具有可比性。

且上述的区别技术特征也不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和公知常识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具有创造性。

三、关于修改后权利要求2的创造性

修改后权利要求27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有单一性,在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有创造性的前提下,修改后权利要求27也必然具有创造性。

四、关于修改后权利要求3-6的创造性

在修改后的权利要求2具有创造性的前提下,其从属权利要求3-6也必然具有创造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具有创造性。如有问题,望及时联系申请人或代理人,给予再次答复的机会, 联系电话:13551134124

请审查员继续审查。

致礼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宁德市鼎诚水产有限公司

                           202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