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钵状育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育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钵状育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水稻机插秧所用的秧苗,育秧方式分为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有土栽培是通常是将种子撒播于装有底土(栽培基质)的长方形育秧盘中进行培育。培育出的秧苗由于根部相连而成长方形的毯状,被送到插秧机上进行分割插秧,无土栽培是用营养液水培的方式在长水槽中育秧,两种方式都是在培育保温箱内部进行的,为了利于秧苗生长,一般都是将育苗盘放置在保温箱内部,以便保温箱能够预留处秧苗生长的空间。

[0003] 传统的秧苗育秧盘播种不均匀,从而导致秧苗发芽后分布不均匀,会出现无规律的局部空缺,而无土栽培育出的秧毯,在移栽插秧时容易伤其根须,秧苗根系受到大量损伤,吸水能力减弱,就会造成根系吸收的水分少,叶片丧失的水分多,导致入不敷出,情况轻的造成返青时间长,情况严重的造成卷叶死苗等,同时现有的育苗盘通常放置在保温箱内部,在需要取出时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钵状育秧装置,解决了传统秧苗培育后移栽时会对秧苗根须造成损伤和育苗盘拿取不便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钵状育秧装置,包括底座和箱体,所述箱体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部,所述箱体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滤水板,所述滤水板的顶部放置有钵状育秧盘,钵状育秧盘的底部纵横排列设置有若干个钵碗,钵碗设置为圆筒形,所述钵碗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滤水板顶部的两侧均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第一孔板,所述箱体的顶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箱盖,所述箱盖前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孔板,所述第二孔板和第一孔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

[0006]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口端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内部,所述水泵的出口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一端贯穿箱盖并延伸至箱盖的前部,所述箱盖内腔的正面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有喷淋管,所述波纹管延伸至箱盖前部的一端与喷淋管的表面相连通。

[0007] 优选的,所述箱盖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腔的正面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矩形槽内腔的正面且位于固定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杆相适配的挡板。

[0008] 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杆相适配的定位槽。

[0009]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器,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显示器。

[0010] 优选的,所述喷淋管的表面开设有喷嘴,所述喷嘴有若干个。

[0011] 有益效果

[0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钵状育秧装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 1)该钵状育秧装置,通过在箱盖前部设置拉绳,使得育苗盘在育苗结束后,能够通过打开箱盖将与育苗盘升至保温箱上部,从而方便育秧人员拿取育秧盘,同时通过在排水口底部设置滤水板,使得秧苗在浇灌时,不但能够减少秧苗因浇灌而造成水土的隐患,而且还能对排水孔流出的水源进行过滤收集,以便循环利用。

[0014] 2)该钵状育秧装置,通过在育苗盘底部设置若干个钵碗,通过钵碗内部定量放置种子,使得发芽后的秧苗不但能够均匀的分布生长,避免育苗盘上出现局部空缺需要候补的问题,而且还能够节约水稻(一盘40-60克,其他盘育秧要120克左右)通过育秧装置与钵状育苗盘的配合使得水稻秧苗的根部被秧土包裹,水稻种子长出根后移栽不会伤其根须,从而使得水稻秧苗没有返青期,对稻田养鱼来说插秧后到返青这个期间不需要刻意降低水位,把鱼和稻间隔开来,节省劳动力。

附图说明

[0015] 1为本实用新型钵状育秧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 2为本实用新型钵状育秧装置的箱体结构的剖视图;

[0017] 3为本实用新型钵状育秧装置的箱体和箱盖结构的侧视图;

[0018] 4为本实用新型钵状育秧装置的图1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 5为本实用新型钵状育秧装置的图2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中:1、底座;2、箱体;3、滑槽;4、滑块;5、滤水板;6、钵状育秧盘;7、钵碗;8、排水孔;9、第一孔板;10、箱盖;11、第二孔板;12、拉绳;13、水泵;14、进水管;15、出水管;16、波纹管;17、喷淋管;18、矩形槽;19、固定杆;20、挡板;21、定位槽;22、加热器;23、温度显示器;24、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钵状育秧装置,包括底座1和箱体2,箱体2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箱体2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滑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4,两个滑块4之间固定连接有滤水板5,滤水板5顶部开设有若各个细密网孔,并且滤水板5的顶部覆盖有过滤网布,滤水板5的顶部放置有钵状育秧盘6,钵状育秧盘6的底部纵横排列设置有若干个钵碗7,钵碗7设置为圆筒形,钵碗7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孔8,滤水板5顶部的两侧均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有第一孔板9,箱体2的顶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箱盖10,箱盖10前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孔板11,第二孔板11和第一孔板9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12,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13,水泵13的进口端连通有进水管14,进水管14的一端贯穿箱体2并延伸至箱体2的内部,水泵13的出口端连通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波纹管16,波纹管16的一端贯穿箱盖10并延伸至箱盖10的前部,箱盖10内腔的正面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有喷淋管17,波纹管16延伸至箱盖10前部的一端与喷淋管17的表面相连通,箱盖10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18,矩形槽18内腔的正面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固定杆19,矩形槽18内腔的正面且位于固定杆1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杆19相适配的挡板20,箱体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固定杆19相适配的定位槽21,箱体2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器22,箱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温度显示器23,喷淋管17的表面开设有喷嘴24,喷嘴24有若干个。

[0023]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4] 使用时,育苗前需要在钵碗7中铺设一层土壤,然后每个钵碗7中放置定量的种子,最后铺设一层土壤进行覆盖,种子在箱体2内育苗期间可以通过加热器22控制的温升来促进育苗过程,当需要给育苗浇水时,需要启动水泵13,水泵13抽取箱体2内部储存的水源再通过波纹管16和喷淋管17将水源从喷嘴24喷洒出去,当钵碗7内部土壤吸水饱和后,可以通过排水孔8流出,流出的水经滤水板5过滤回收至箱体2内部,循环使用,当需要取出钵状育秧盘6时,可以拉开箱盖10,箱盖10拉开一定程度,可以将固定杆19固定在定位槽21内部,从而固定整个箱盖10,箱盖10拉开的同时带动第二孔板11上升,第二孔板11通过拉绳12带动第一孔板9上升,第一孔板9通过滤水板5带动钵状育秧盘6从箱体2内部移出。

[00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