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国家知识产权局:

申请人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对申请号为201910630662X发出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申请人首先感谢审查员对完善本专利申请所作的辛勤劳动,申请人仔细阅读了审查意见通知书正文,按通知书的要求进行了修改,申请人提出以下意见,希望和审查员商榷。

一、修改说明:

1、将权利要求4-5中的附加技术特征加入到权利要求1中,形成新的权利要求1

2、删除权利要求4-5,并相应的修改其他权利要求的编号和引用关系。

以上修改没有超出原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范围。详见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

二、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公开了一种麻辣口味酸菜脆片的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酸菜加工中难以干燥成型、干燥后的酸涩的问题,以及产品风味单一,酸菜深加工产品少的问题”。具体的,针对“难以干燥成型、深加工产品少”的问题,提供一种“酸菜脆片”;针对“干燥后的酸涩、产品风味单一” 的问题,提供一种“麻辣口味”的酸菜脆片。

具体的,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公开了一种麻辣口味酸菜脆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脱盐:将酸菜在清水中揉搓清洗,使酸菜充分脱盐;

步骤2、整形:将脱盐后的酸菜捞出沥水,去除根茎部分,切成薄片,备用;

步骤3、过糖:以葡萄糖为原料配制糖水,取整形后的酸菜叶片完全浸润于糖水中,然后捞出;

步骤4、过胶:以海藻酸钠为原料配制胶液,取过糖后的酸菜片完全浸润于海藻酸钠中,然后捞出,备用;

步骤5、调味:制备得到原味酸菜脆片、麻辣口味酸菜脆片或者烧烤口味酸菜脆片;

步骤6、烤制:将调味后的酸菜叶片入烤箱烘烤;

步骤7、包装:挑选烤制后品相完整的酸菜脆片包装成品;

所述步骤3中的糖水的质量浓度为25%-30%,浸润时间为8-10秒,所述步骤4中的胶液的质量浓度为0.3%-0.8%,浸润时间为8-10秒。

通过本申请权利要求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得到一种麻辣味酸菜脆片。且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1)采用经乳酸菌发酵的酸菜为原料,经一系列处理后得即食性麻辣味酸菜脆片,口感麻辣爽口,酸香开胃。

2)通过酸菜叶片直接过胶的步骤,烤制后可获得完整坚挺的脆片,且保留酸菜自身形状。

3)通过先过糖再过胶的操作可有效促进酸菜对于糖分的吸收,烤制后较在酸菜表面撒糖风味更佳,更能缓解酸菜烤制后的酸涩风味。

4)通过添加组合调味品,使酸菜脆片呈现不同的口感风味特色,满足消费群众对不同口味的需求

而对比文件1(CN102669609A)公开了一种干酸菜的制作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杂菌大规模的繁殖易导致酸菜腐烂、变质”,因此,提供一种口感好、保质期长、方便贮藏的干酸菜的制作方法。

显然,对比文件1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相比,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具有完全不同。

在技术方案上,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干酸菜的制作方法,工艺步骤是:(1)腌制酸菜:以胡萝卜、芥菜、白萝卜、大头菜等一种或多种蔬菜为原料,水洗干净、沥干后,将根茎擦成丝状或切成长5-8 ㎝、宽和厚均为0.5-1㎝的条状,将叶切成长5-8㎝的段或长5-8㎝、宽1-2㎝的条状,混合加入新鲜蔬菜质量1%-1.5% 的食盐,入缸后敞口腌制 20-25 天,腌制温度 12-15℃;(2)烘干酸菜:将腌制好的酸菜,从腌制缸中捞出酸菜沥干酸菜汁, 然后烘干至酸菜含水量为 8%-12%(3)浸入配料:取烘干酸菜质量0.03-0.05%的花椒、0.02-0.04% 的大料、0.05-0.07%的生姜、0.4-0.6% 的辣椒、0.8-1%的食用盐,烘干酸菜质量9-11% 的开水中,将上述配料入开水中煮 10-15 分钟,然后取等量腌制酸菜时浸出的酸菜汁均匀混合,喷洒到烘干酸菜上,入蒸锅蒸50-60分钟,使配料完全浸入烘干酸菜中;(4)二次烘干:将浸入配料的酸菜再次进行烘干,至烘干酸菜的含水量达 8%-12%时结束,冷却、包装即可。

于此可知,对比文件1并没有公开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公开的“脱盐—整形—过盐—过胶—调味—烤制—包装”等麻辣味酸菜脆片的制备方法,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根据对比文件1制作的干酸菜,酸辣可口、开胃健脾,保质期可达24个月以上,解决了酸菜加工的贮藏问题,也没有获得本申请的技术效果。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具有显著的进步。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对比文件2CN106262052A)公开了一种柠檬海苔片及其制备方法,主要针对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海苔的生产配方非纯天然原料,且配方中含有多种化学类添加剂以提高海苔的香鲜程度和口感,若长期食用对人体仍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对比文件文件2以紫菜为主原料,添加小麦胚芽及中药成分等其他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经冷冻、破碎、酶解、发酵,最大程度保留胚芽功能成分作用,同时融合中药保健功能成分,经发酵乳化更易机体代谢吸收,用以浸润紫菜,丰富营养同时增强韧性,口感更加香浓,制得海苔片经烤制后融合麦芽、紫菜口感,风味十足,原料天然、安全、卫生。

进一步公开了柠檬海苔片的原料组成“小麦胚芽20-22、紫菜160-180、柠檬草8-12、豆渣14-16、虾皮8-10、甜杏仁15-18、南瓜花8-10、枇杷汁20-22、芒果核2-3、牛膝2-3、玛卡1-2、功劳叶2-3、海藻酸钠0.3-1.2、食盐4-8、小麦胚芽油4-8。”

进一步公开了柠檬海苔片的制备方法:“(1)、将柠檬草收割洗净切制成段,放入沸水中漂烫20-30秒……(7)、将紫菜片分别放入烤箱烘制干香,将小麦胚芽乳与其他剩余原料混合均匀,均匀喷润紫菜片上,静置20-30分钟浸润均匀,再均匀刷涂杏仁鲜浆,揭起后另取紫菜片重复喷润、刷涂,重复操作,将揭起紫菜片对齐叠加后至5-6厘米高,上下均匀施压至紧实无浆液溢出,入模切制成片,放入烤箱烤制熟香,即得。”

虽然对比文件2公开的“柠檬海苔片的制备方法”中,具有“均匀刷涂杏仁鲜浆,揭起后另取紫菜片重复喷润、刷涂……入模切制成片,放入烤箱烤制熟香”这一步骤,但并不能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有目的的在制作制作干酸菜的时候进行“过胶:以海藻酸钠为原料配制胶液,取过糖后的酸菜片完全浸润于海藻酸钠中”这一步工艺,进而得到“脱盐—整形—过盐—过胶—调味—烤制—包装”一整套工艺,最后形成制作麻辣味酸菜脆片的制备方法。

由此可见,对比文件1以及对比文件2并没有可以结合的可能,两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完全不同,技术方案以及最后实现的技术效果完全不同,因此,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以及对比文件2的结合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以及对比文件2的结合相比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创造性。

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自制烤酸菜”,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是烤酸菜,而是将酸菜以及里脊肉、葱姜蒜等腌料一起混合拌匀后放入烤箱,直接加工烘烤十五分钟后食用。与本申请的制备麻辣口味酸菜脆片的方法完全不同,没有公开“脱盐—整形—过盐—过胶—调味—烤制—包装”一整套工艺,最后形成制作麻辣味酸菜脆片的制备方法,对比文件3也并不是想解决“针对酸菜加工中难以干燥成型、干燥后的酸涩的问题,以及产品风味单一,酸菜深加工产品少的问题”,显然是不能实现“采用经乳酸菌发酵的酸菜为原料,经一系列处理后得即食性麻辣味酸菜脆片,口感麻辣爽口,酸香开胃。通过酸菜叶片直接过胶的步骤,烤制后可获得完整坚挺的脆片,且保留酸菜自身形状。通过先过糖再过胶的操作可有效促进酸菜对于糖分的吸收,烤制后较在酸菜表面撒糖风味更佳,更能缓解酸菜烤制后的酸涩风味。通过添加组合调味品,使酸菜脆片呈现不同的口感风味特色,满足消费群众对不同口味的需求”的技术效果。

且同样的,对比文件3仅仅是提供一种简易的将酸菜以及里脊肉、葱姜蒜等腌料一起混合拌匀后放入烤箱加工的烘烤食用的方法,无法与对比文件12相结合,进而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得到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

因此,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3的结合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3的结合相比具备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创造性。

三、关于修改后权利要求2-5的创造性

在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有创造性的前提下,其从属权利要求2-5也必然具有创造性。

四、关于修改后权利要求6的创造性

修改后权利要求6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有单一性,在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具有创造性的前提下,修改后权利要求6也必然具有创造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文件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具有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关于创造性的规定。请审查员继续审查。

如有问题,望及时联系申请人或代理人,给予再次答复的机会, 联系电话:1355113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