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审查员: 

申请人仔细地研究了您对本案的审查意见,针对该审查意见所指出的问题,申请人对申请文件陈述意见如下:

一、修改内容

将权2合并到权1中,后续权要同步修改引用关系和序号。

一、关于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

审查员老师的观点是: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带有传感器的钻头,其中提到了PDC钻头,并且公开了切削元件中带有传感器,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信号,且本专利权1所提到的诸如实时监测、布线方式等区别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的。

对此,申请人不认同,并陈述意见如下:

D1公开了一种“地层参数和钻井参数的钻头评估”,其中提到了可以采用PDC钻头,并且提到了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并带有信号载波器用来传输数据,其主要发明点在于采用获取的参数进行钻头评估,侧重与钻头评估方法上的创新。但是,该发明对如何获取途径、获取方式以及钻头结构设计均未详细发明。该设计仅涉及简单的信号传输技术,从其附图来看是采用设置于钻头内部的信号载波器线路实现信号传输,现有技术在PDC钻头内部的布线也一般都采用类似方案的技术,但是如何采集信号、采集信号的传感器发明以及传感器与钻头一体式设计并未说明。而本发明实际包含了切削力信号在线测试的微型传感器设计、含传感器的切削齿结构设计、布线信号传输等多个技术发明。而且,相比D1,本发明修改后的权1采用的传输信号的布线设计具有独特性,是基于PDC钻头在井下的工作性能,对其布线方式进行了对应性的设计,给出了区别技术特征即将布线槽分为两段,分别为刀翼内部布线槽和保径面布线槽,采用这种方式,需要将内部和外壁打通,极大地增加了产品的抗高温的要求(这是权2明确表达的),且也给穿线带来了较大的考验,这种违反现有思路的设计,显然并非本领域的常见结构,而本发明采用这种更为复杂且高要求的方案,是因为本发明所采用的压电式传感器,其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长度,如果不设置一段直线的刀翼内部布线槽,将难以有足够空间容纳,但如果保证尺寸并按照现有技术常见的方式向钻头内部钻孔,则加工难度较大,且很靠近外壁面,对钻头的整体强度造成较大威胁,不利于井下钻井作业。本发明在有益效果中明确表示了可以直接对PDC钻头切削齿来进行改装,而无需刻意设计全新的钻头结构。因此,申请人选择采用继续向外延展的方式,直到保径面后,再沿着保径面弯折,这样既能够保证设备的结构强度,又能方便加工,而相对带来的高温对信号转换模块和无线信号发射装置的影响,由于其本身就在外部,对其进行抗高温处理的难度相比于在钻头内部大大降低,且更换拆修也更方便,因此,本发明的权1提出了便于操作也更加实用的布线模式,在确保效果的情况下,还减少了对结构强度的负面影响,而采用了这种看似不符合常规的方案。因此,本发明所采用的布线设计主要是考虑到该智能钻头必须具备加工便利性、产品经济性和技术普遍适用性,有利于后续推广该产品。这是D1和现有技术都没有给出技术启示的地方,不属于本领域可预期的方案。

在此基础上,由于无线信号发射器设置于外部,其无线信号的传输处于环空面,能很好的确保不被固相物质阻碍直达井口,这种外置方式信号衰减和设备干扰最小,对于现阶段已有的压力脉冲信号传输技术或载波传输具有较好的适配性。相比于现有技术,因在工具内部安装,会因工具内复杂结构、工具金属信号干扰导致信号传输质量受到影响,显然本方案在钻井中具有较好的信号传输优势,因此,这一点也是D1及现有技术暂未给出启示的。

二、关于权利要求2-9具备创造性

在新权1的基础上,新权2公开了压电式传感器的具体结构,D1等现有技术只是提到了监测,但未给出具体方案,而本发明的传感器技术方案,并非是采用普遍性的一般压电式传感器的普通设计,而是让设计结构能符合直径10mm、高度14mm切削齿的内部结构要求,其设计参数符合钻头工作恶劣环境,其结构设计适用于钻井工程中的钻头和切削齿。为了实现在PDC齿这种小尺寸硬质合金内部加工、装配和工作而做出改变,其结构设计参数、压电晶体参数和内部零件考虑钻头工作工况而做出改变,能适用于钻井工况下动载荷、高温、高压检测工况的特别涉及要求。特别是本发明的权23为了实现其固定在切削齿中部并实现固定对其本身的基座和顶盖等结构都做了能卡紧和抵紧的结构设计,并且为了防止传感线与导电片接触区域受到外界冲击振动、高温和流体等影响,将其做了全包围结构的设计,使其从侧面既能够接触又不会干扰,这些都是具备具体的效果的创意设计。本发明创意性主要体现在如何在直径10mm、高度14mm微型切削齿内部设计其传感器结构,并考虑钻头工作实际工况下的高温高压和信号检测精度要求,是面向钻井装备中特定工程需求开展的微型结构设计,在工作环境设计、切削齿内部微结构设计、涂层设计、组合装配等方面。在D1等现有技术未提出相应需求和具体特征的情况下,上述改进,并非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期的,是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结合施工环境等参数进行设计的。

4-6进一步的限定了布线模式,明确了设置无线信号发射装置的具体位置在保径面布线槽内,且呈现T型结构,更方便固定,并且也不降低结构强度,还设有对应的密封结构既不阻碍信息传送又保证隔热的安全性,确保相应的位置便于安装固定和后期维护,这是D1等现有技术都没有给出任何技术启示的地方。

综上所述,申请人相信,本次陈述能解释本发明权1的创造性,并部分指出了从属权利要求的创造性。以上陈述妥否,请审查员老师审查并指导,审查员老师如果认为本申请还存在缺陷,请直接联系申请人,申请人会积极配合审查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