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针形茶揉捻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形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针形茶揉捻机。
背景技术
[0002] 针形茶是我国名茶种类之一,因其外形圆直秀气,汤色明亮碧绿,滋味鲜醇回甘,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现有技术中,绝大部分针形茶的加工需要经过摊晾、杀青、揉捻、理条和干燥这几大工序,其中揉捻的作用除了做形,主要是造成细胞破碎、茶汁溢出,溢出的茶汁附着在已成形的叶表面,干燥后冲泡才能冲泡出颜色和滋味。
[0003] 针形茶在杀青后一般放置到揉捻机内进行揉捻,使用揉捻机虽然揉捻速度快,但是由于在揉捻过程中,相邻弧形棱骨之间的揉捻通道内存在有大量的茶叶,在揉捻过程中,这些茶叶相互卷绕,即其中一茶叶的叶片或全部被卷绕其他茶叶形成的卷内,所以在揉捻完后,茶叶之间常常出现相互缠绕的问题,严重时甚至出现部分茶叶成团状,若茶叶在该种状态下进入理条装置,一方面是严重影响了茶叶品相,另一方面,在理条过程中还会对茶叶进行加热干燥,这些相互卷绕的茶叶极容易断裂,所以碎叶率较高,在进一步影响茶叶品相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茶叶浪费。
[0004] 针对上述问题现已有专利文件对上述缺陷进行改进,如中国专利CN212464756U公开一种制备针形茶用的揉捻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中空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回转轴,在所述回转轴上设置有揉捻组件,所述揉捻组件包括连接部件和揉捻部,所述连接部件连接在所述揉捻部与所述回转轴之间,在绕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上,所述揉捻部的一侧为进料侧,另一侧为出料侧,所述进料侧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出料侧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的距离,在所述进料侧与所述筒体内壁之间形成用于揉捻茶叶的揉捻腔。本申请的揉捻装置,使茶叶之间相互卷绕的程度低或者无相互卷绕现象,大幅提高茶叶加工中的茶叶品相,而且也大幅降低了后续工序中的碎叶率,减少茶叶浪费。
[0005] 上述专利虽然达到了减少茶叶之间相互卷绕的现象出现,并大幅提高了茶叶加工中的茶叶品相,同时大幅降低了后续工序中的碎叶率,减少了茶叶浪费,但是其同时使用驱动装置和加热组件对茶叶进行加工,增加了揉捻针形茶的能耗,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节能针形茶揉捻机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针形茶揉捻机,解决了针形茶揉捻机同时使用驱动装置和加热组件对茶叶进行加工,导致增加了揉捻针形茶的能耗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节能针形茶揉捻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左侧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机箱,所述机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加工框,所述机箱内腔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方形套筒,所述方形套筒的右端依次贯穿机箱和安装框并延伸至加工框的内部,所述方形套筒的表面且位于加工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揉捻机构,且揉捻机构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加工框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左端延伸至方形套筒的内部,所述方形套筒与第一滑杆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与滑套相配合使用的夹板。
[0008] 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垫,所述安装框的表面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限位框,且限位框呈环形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加工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框相配合使用的限位条,且限位条呈环形设有若干个,所述限位条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框的内部。
[0009] 优选的,所述加工框右侧的下方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通过开设开口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二滑杆的底端延伸至插槽的内部。
[0010]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铝基导热板,所述铝基导热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铝基导热杆,所述铝基导热杆的一端贯穿机箱并延伸至机箱的外部。
[0011] 优选的,所述安装框底部固定连接有铝基导热弧形板。
[0012] 优选的,所述铝基导热杆延伸至机箱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铝基导热弧形板的底部。
[0013]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针形茶揉捻机。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节能针形茶揉捻机,通过将第二滑杆向上拉起,第二滑杆上升至插槽外部后将加工框逆时针转动,插槽转动带动限位条移动,当限位条移动至限位框的外部后可将加工框向右拉动,此时加工框移动带动第一滑杆移动至方形套筒外部,从而达到将加工框与安装框进行拆开清洗的效果,同时第一滑杆移动使两个夹板停止对滑套进行夹持,在第一滑杆抽出至方形套筒外部后可达到对滑套与揉捻机构进行拆除更换和清理的效果,此结构既可达到增加揉捻机构的更换效率,同时有效提高了清理安装框和加工框内壁的效果。
[0014] (2)该节能针形茶揉捻机,通过启动电机,电机启动带动方形套筒转动,方形套筒转动带动滑套转动,滑套转动带动多个揉捻机构转动,多个揉捻机构转动达到对针形茶进行揉捻的效果,同时电机产生的热量可输送给铝基导热板,铝基导热板通过铝基导热杆将热量输送至铝基导热弧形板,铝基导热弧形板通过与安装框接触可将热量输送给安装框,从而达到对安装框内的揉捻机构上的刮起段进行传热的效果,有效节省了能源消耗,同时达到对电机进行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针形茶揉捻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机箱和加工框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工框、限位框和限位条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方形套筒和第一滑杆结构的侧视图。
[0016] 图中:1、底座;2、安装框;3、机箱;4、电机;5、方形套筒;6、加工框;7、第一滑杆;8、橡胶密封垫;9、夹板;10、滑套;11、揉捻机构;12、限位框;13、限位条;14、套筒;15、第二滑杆;16、插槽;17、铝基导热板;18、铝基导热杆;19、铝基导热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节能针形茶揉捻机,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左侧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机箱3,机箱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2,安装框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加工框6,机箱3内腔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电机4,电机4为伺服电机,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方形套筒5,方形套筒5的右端依次贯穿机箱3和安装框2并延伸至加工框6的内部,方形套筒5的表面且位于加工框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套10,滑套1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揉捻机构11,且揉捻机构11设置有若干个,揉捻机构11包括刮起段和揉捻段,加工框6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7,第一滑杆7的左端延伸至方形套筒5的内部,方形套筒5与第一滑杆7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与滑套10相配合使用的夹板9。
[0019] 进一步的,为了达到便于拆除加工框6和安装框2和便于清洗其内壁的效果,安装框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密封垫8,加工框6的外表面与橡胶密封垫8是紧贴的,安装框2的表面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限位框12,且限位框12呈环形设置有若干个,加工框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框12相配合使用的限位条13,且限位条13呈环形设有若干个,限位条13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框12的内部,加工框6右侧的下方通过支架固定连接有套筒14,套筒14的顶部通过开设开口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15,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插槽16,第二滑杆15的底端延伸至插槽16的内部。
[0020] 进一步的,为了达到节约能源并加强对电机4进行散热的效果,电机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铝基导热板17,铝基导热板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铝基导热杆18,铝基导热杆18的一端贯穿机箱3并延伸至机箱3的外部,安装框2底部固定连接有铝基导热弧形板19,铝基导热杆18延伸至机箱3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铝基导热弧形板19的底部。
[0021]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2] 使用时,将针形茶通过加工框6右侧的进料口输送至加工框6的内部,然后启动电机4,电机4启动带动方形套筒5转动,方形套筒5转动带动滑套10转动,滑套10转动带动多个揉捻机构11转动,多个揉捻机构11转动达到对针形茶进行揉捻的效果,同时电机4产生的热量可输送给铝基导热板17,铝基导热板17通过铝基导热杆18将热量输送至铝基导热弧形板19,铝基导热弧形板19通过与安装框2接触可将热量输送给安装框2,从而达到对安装框2内的揉捻机构11上的刮起段进行传热的效果,有效节省了能源消耗,同时达到对电机4进行散热的效果,当需要对加工框6进行清洗更换时,通过将第二滑杆15向上拉起,第二滑杆15上升至插槽16外部后将加工框6逆时针转动,插槽16转动带动限位条13移动,当限位条13移动至限位框12的外部后可将加工框6向右拉动,此时加工框6移动带动第一滑杆7移动至方形套筒5外部,从而达到将加工框6与安装框2进行拆开清洗的效果,同时第一滑杆7移动使两个夹板9停止对滑套10进行夹持,在第一滑杆7抽出至方形套筒5外部后可达到对滑套10与揉捻机构11进行拆除更换和清理的效果。
[002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