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小鼠灌肠造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造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小鼠灌肠造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研制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在研制时需要使用老鼠来进行实验,而现有实验方式需要先进行造模,制造造模的一种方法是,用灌肠针将化学试剂经老鼠肛门进针注射到结肠,使得试剂对肠道造成溃疡灶,但是当前市面上的注射器在实验造模时还具有一定的缺陷,如输液管在进入肠道时,由于管部的一端为平直面,容易对肠道造成刮伤,并且这一类注射器在注射药液时药液过于集中无法使得溃疡灶呈分散状态,不符合临床病灶的分散特征,从而影响实验数据,同时由于肠道内部具有黏液,而药液注射后容易向外流出,一直与肠道无法及时有效的将试剂吸收,对造模增加了困难度,现设计一种灌肠造模装置以解决此类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小鼠灌肠造模装置,解决了当前市面上的造模设备具有缺陷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大小鼠灌肠造模装置,包括抽液管,所述抽液管表面的右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气囊的左侧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吸气管,且吸气管的左端贯穿抽液管并延伸至抽液管的内部,所述抽液管的左端通过开设通口固定连接有注液管,所述抽液管的表面设置有刻度横。

[0005] 优选的,所述注液管的表面且位于抽液管的左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滑动球,所述注液管的表面且位于抽液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滑动球相配合使用的阻位片。

[0006] 优选的,所述抽液管表面的左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圆形囊,所述抽液管的表面且位于圆形囊的右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圆盘囊。

[0007] 优选的,所述抽液管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导液管,上部所述导液管的一端依次贯穿抽液管和圆形囊并延伸至圆形囊内部,下部所述导液管的一端依次贯穿抽液管和圆盘囊并延伸至圆盘囊内部。

[0008] 优选的,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贯穿抽液管并延伸至抽液管的外部,所述导液管延伸至抽液管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远离抽液管的一端连通有密封筒。

[0009] 优选的,所述密封筒的内部设置有活塞块,所述活塞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杆,且压杆的一端贯穿密封筒并延伸至密封筒的外部。

[0010]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小鼠灌肠造模装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大小鼠灌肠造模装置,通过在注液管的表面开设有螺纹槽,并配合螺纹筒的作用将滑动球安装在注液管的表面,这个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滑动球将注液管的注射端进行包裹,在肠道内部滑动时不会对肠道造成损伤,提高造模后的质量,并且还能够根据老鼠的不同大小对滑动球进行更换,从而增加了设备的适用性。

[0011] (2)、该大小鼠灌肠造模装置,通过在抽液管的表面分别安装有圆形囊和圆盘囊,再通过导液管和橡胶管与密封筒进行连接,当圆盘囊鼓起时能够将通过拉动将黏液刮除,再配合圆形囊的作用使得药液能够停留不会流出,增加肠道对药液的吸收,提高造模的效率,同时每隔一段距离进行注射,能够制造分散型的病灶,符合临床标准,使得实验可以更加精准。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小鼠灌肠造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抽液管、连接套、滑动球和密封筒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3] 图中:1、抽液管;2、连接套;3、气囊;4、吸气管;5、注液管;6、螺纹槽;7、螺纹筒;8、滑动球;9、圆形囊;10、圆盘囊;11、导液管;12、橡胶管;13、密封筒;14、活塞块;15、压杆;16、阻位片;17、刻度横。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小鼠灌肠造模装置,包括抽液管1,抽液管1表面的右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连接套2,连接套2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囊3,气囊3的左侧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连接有吸气管4,且吸气管4的左端贯穿抽液管1并延伸至抽液管1的内部,抽液管1的左端通过开设通口固定连接有注液管5,抽液管1的表面设置有刻度横17,注液管5的表面且位于抽液管1的左侧开设有螺纹槽6,螺纹槽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筒7,螺纹筒7的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滑动球8,注液管5的表面且位于抽液管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滑动球8相配合使用的阻位片16。

[0016] 作为可选的实施例,为了能够将肠道上的黏液刮除,并且对药液进行堵塞,抽液管1表面的左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圆形囊9,抽液管1的表面且位于圆形囊9的右侧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圆盘囊10,抽液管1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导液管11,上部导液管11的一端依次贯穿抽液管1和圆形囊9并延伸至圆形囊9内部,下部导液管11的一端依次贯穿抽液管1和圆盘囊10并延伸至圆盘囊10内部,圆形囊9和圆形囊9均为硅胶材质。

[0017]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使得圆形囊9和圆盘囊10能够进行充气和回复,导液管11的另一端贯穿抽液管1并延伸至抽液管1的外部,导液管11延伸至抽液管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橡胶管12,橡胶管12远离抽液管1的一端连通有密封筒13,密封筒13的内部设置有活塞块14,活塞块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杆15,且压杆15的一端贯穿密封筒13并延伸至密封筒13的外部。

[0018]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19] 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将注液管5插入药液中,然后捏住连接套2通过气囊3的作用将药液从注液管5吸入抽液管1的内部,随后通过螺纹筒7与螺纹槽6对接将滑动球8固定在注液管5的表面接触到阻位片16时为止,然后将抽液管1连通滑动球8插入肠道中,由于滑动球8的圆润性可以不损伤肠道,在肠道内部滑动,当抽液管1进入肠道后,工作人员用手按动上部密封筒13的压杆15,使得活塞块14通过橡胶管12与导液管11向圆形囊9吹气将其鼓起将肠道撑开,随后捏动连接套2将药液通过注液管5向肠道内部挤压一点,此时圆形囊9能够防止药液倒流,等到药液吸收后,松开压杆15使得圆形囊9恢复,然后在推动下部的压杆15将气体注入圆盘囊10的内部再次将肠道撑开,随后工作人员缓缓拉动抽液管1向外移动,使得圆盘囊10将肠道内部的黏液刮除,移动到一段距离后再次将圆形囊9撑开进行注液,从而能够造成比较分散的溃疡灶。

[002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