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血钳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止血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止血钳。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止血钳包括止血钳和夹持器,夹持器采用符合医用级316不锈钢材料制成,产品适用范围临床仅适用于外科手术中用来夹持组织作止血用。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止血钳结构固定,止血头无法灵活更换,止血钳整体通用性较弱,成本较高,且需要整体进行深度清洗。且现有的止血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只能按扣合固定的方式进行夹持使用,需要护理人员一直拿着控制止血钳压紧止血,不方便灵活使用,进而大大的降低设备使用的灵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止血钳,旨在改善现有的止血钳止血头无法灵活更换,灵活性较弱等问题,且经过本申请的改进,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止血效率。

[0004]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血钳,其包括第一夹持架、第二夹持架和夹持头,所述第一夹持架设置在第二夹持架的左侧,且第一夹持架与第二夹持架转动连接,所述夹持头对称安装在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的头部,且夹持头与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均可拆卸固定连接,在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连接端的内侧设置相吸附的辅助件。提高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同时解决传统的止血钳结构固定,止血头无法灵活更换,适用性较弱,容易出现交叉使用的情况,或者止血钳需要整体进行深度清洗的问题。

[0005]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均包括长架杆和中杆,所述中杆安装在长架杆的中部,且中杆与长架杆固定连接,通过对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通过中杆来连接长架杆,方便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长架杆来止血操作使用。

[0006] 进一步地,中杆的头部安装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与中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包括中板和转杆,所述转杆对称设置在中板的两端,且转杆与中板一体成形,通过对连接架的结果设置来保证两侧中杆之间可以稳定的安装在转杆上,方便两侧中杆可以稳定的灵活转动。

[0007]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连接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内嵌槽,辅助件为相互吸附的磁性件,并镶嵌在内嵌槽内。使用时,由于第一夹持架的内嵌槽内的磁性件与第二夹持架的内嵌槽内的磁性件相吸附,可使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连接端安装的夹持头紧抵夹持,确保止血效率。

[0008] 进一步地,长架杆的中部还安装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的头部设置有与长架杆相连接的夹板,所述夹板与弹性板一体成形,且夹板通过螺栓与长架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的侧面还开设有三角卡槽,通过对夹板的设置来保证弹性板稳定的与长架杆相连接,保证两侧弹性板可以稳定的支撑使用。

[0009] 进一步地,长架杆的末端设置有握把,所述握把与长架杆一体成形,且握把的内侧面上还固定安装有硅胶条,所述长架杆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供夹板安装的通孔,通过对握把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更好的手持操作长架杆,同时通过对硅胶条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手部不易受伤,方便长时间连续使用,通过对通孔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螺栓来将长架杆与夹板相互连接起来。

[0010] 进一步地,夹持头的末端对称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与夹持头一体成形,且侧板通过螺钉与长架杆固定连接,通过对侧板的设置来保证夹持头更好的与长架杆配合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头的末端对称设置有套壳,所述套壳与夹持头一体成形,所述套壳上还固定安装有卡勾板,通过对套壳的设置来保证夹持头更好的与长架杆配合连接,通过对卡勾板的设置来保证稳定的卡合在三角卡槽的内部,方便长架杆和夹持头可以稳定的连接起来。

[0012]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持头的相对侧设置有弹性的辅助夹持件,通过辅助夹持件进行配合辅助夹持,配合设置的弹性板,提高夹持止血的效率。

[0013]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夹持件包括设置在夹持头相对侧的侧槽,以及通过弹性件安装在侧槽内的辅助夹板,所述辅助夹板的一端凸出于所述侧槽,在弹性件和弹性板的共同作用下,对止血部位进行夹持,提高止血钳持效率,防微脱。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止血钳通过对传统的止血钳结构和使用过程加以研究,进行优化设计。当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相互配合连接好以后使用者就可以通过夹板来将弹性板安装在长架杆的侧面,保证通过两侧弹性板相互支撑来实现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之间的弹性支撑,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弹性强度来选择夹板安装在不同的通孔上,同时,弹性板和辅助件配合作用,自动回位夹持,起到稳定夹持作用。而且每次使用都可以更换夹持头,保证止血钳使用的卫生效果,且通过对夹持头拆卸安装结构的设计,操作便捷,而夹持头辅助夹持件的设计,在弹性件和弹性板的共同作用下,对止血部位进行夹持,提高止血钳持效率,防微脱。

附图说明

[0015]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止血钳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止血钳的正视图。

[0017] 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止血钳的第一夹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示意性地给出了止血钳的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示意性地给出了止血钳的具有侧板夹持头的示意图。

[0020] 图6示意性地给出了止血钳的具有套壳夹持头的示意图。

[0021] 图7示意性地给出了止血钳的辅助夹板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0022] 其中:1、第一夹持架;11、长架杆;111、弹性板;112、夹板;113、握把;114、硅胶条;115、通孔;12、中杆;121、辅助件;13、连接架;131、中板;132、转杆;2、第二夹持架;3、夹持头;31、侧板;311、卡勾板;32、套壳;33、侧槽;4、弹性件;5、辅助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4]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25] 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0026] 如图1~图7所示,该止血钳包括第一夹持架1、第二夹持架2和夹持头3,第一夹持架1设置在第二夹持架2的左侧,且第一夹持架1与第二夹持架2转动连接,通过对传统的止血钳结构和使用过程加以研究,设计出一种止血钳,保证使用者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稳定的通过中杆12来将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相互连接起来,同时通过连接架13的设置来保证两侧中杆12可以稳定的转动安装在转杆132上,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之间就可以灵活的转动使用,当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相互配合连接好以后使用者就可以通过夹板112来将弹性板111安装在长架杆11的侧面,保证通过两侧弹性板111相互支撑来实现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之间的弹性支撑。

[0027] 在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连接端的内侧设置相吸附的辅助件121,具体在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连接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内嵌槽,辅助件121为相互吸附的磁性件,并镶嵌在内嵌槽内。使用时,由于第一夹持架1的内嵌槽内的磁性件与第二夹持架2的内嵌槽内的磁性件相吸附,可使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连接端安装的夹持头3紧抵夹持,确保止血效率。

[0028] 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弹性强度来选择夹板112安装在不同的通孔115上,而且每次使用都可以更换夹持头3,保证止血钳使用的卫生效果,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止血钳结构简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只能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使用,不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使用习惯来灵活的进行调整使用,进而大大的降低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同时传统的止血钳结构固定,止血头无法灵活更换,这样容易出现交叉使用的情况,或者止血钳需要整体进行清洗的问题。并且,在使用时,通过弹性板11和辅助件121的配合作用,自动回位夹持,确保了夹持的有效稳定,确保止血效率,且操作简单。

[0029]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装置已能满足一种止血钳的使用,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装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0030] 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均包括长架杆11和中杆12,中杆12安装在长架杆11的中部,且中杆12与长架杆11固定连接,通过对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的结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稳定的通过中杆12来连接长架杆11,方便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长架杆11来止血操作使用,长架杆11的中部还安装有弹性板111,弹性板111的头部设置有与长架杆11相连接的夹板112,夹板112与弹性板111一体成形,且夹板112通过螺栓与长架杆11固定连接,通过对夹板112的设置来保证弹性板111稳定的与长架杆11相连接,保证两侧弹性板111可以稳定的支撑使用;可优选将弹性板111设置为弯弧结构,且两个弹性板111的外弧相对,弹性板111的开放端分别与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之间留有间距。

[0031] 长架杆11的末端设置有握把113,握把113与长架杆11一体成形,且握把113的内侧面上还固定安装有硅胶条114,长架杆11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供夹板112安装的通孔115,通过对握把113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更好的手持操作长架杆11。

[0032] 同时通过对硅胶条114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手部不易受伤,方便长时间连续使用,通过对通孔115的设置来保证使用者可以通过螺栓来将长架杆11与夹板112相互连接起来,中杆12的头部安装有连接架13,连接架13与中杆12转动连接,连接架13包括中板131和转杆132,转杆132对称设置在中板131的两端,且转杆132与中板131一体成形,通过对连接架13的结果设置来保证两侧中杆12之间可以稳定的安装在转杆132上,方便两侧中杆12可以稳定的灵活转动。

[0033] 为了夹持头3更换安装的可靠性,将夹持头3对称安装在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的头部,且夹持头3与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均可拆卸固定连接,夹持头3的末端对称设置有侧板31,侧板31与夹持头3一体成形,且侧板31通过螺钉与长架杆11固定连接,通过对侧板31的设置来保证夹持头3更好的与长架杆11配合连接。

[0034] 当然,为了提高操作的便捷性,还可优选设计将夹持头3对称安装在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的头部,且夹持头3与第一夹持架1和第二夹持架2均可拆卸固定连接,夹持头3的末端对称设置有套壳32,套壳32与夹持头3一体成形,且套壳32可以稳定的套设在长架杆11的头部,然后通过卡勾板来进行辅助固定使用。

[0035]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本结构设计中,还可在两个夹持头3的相对侧设置有弹性的辅助夹持件,通过辅助夹持件进行配合辅助夹持,配合设置的弹性板,提高夹持止血的效率。

[0036] 具体地,辅助夹持件包括设置在夹持头3相对侧的侧槽33,以及通过弹性件4安装在侧槽33内的辅助夹板5。当然,辅助夹板5的一端需要凸出于侧槽33,在夹持时,辅助夹板5首选与夹持止血部位接触,在弹性件4和弹性板111的共同作用下,对止血部位进行夹持,提高止血钳持效率,防微脱。

[0037]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是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使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