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铝便携多功能战术防暴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防护装备技术领域,水上救援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暴盾,具体是一种解放双手的多功能组合防暴盾。
背景技术
[0002] 防暴盾牌是现代安保任务中常用的防御器械。防暴盾牌是相关安保人员在执行安保任务时用于自身防护、避免受到不冷静的人群伤害的护具,现在技术中的防暴盾牌主要由盾牌本体、握把、防震垫组成,当有不冷静的人群袭击时,安保人员通过防暴盾牌来抵挡袭击,以达到保护自身和控制局势范围的目的。
[0003] 传统防暴盾最大的局限在于无法解决防护面积与重量之间的平衡,即防暴盾的重量会随着防护面积的增加而增加,而过高的重量会导致使用人员无法根据现场的实际状况开展战术行动,且大体积的防暴盾难以在不试用的时候收纳,也难以适应不同身高或不同用途的安保人员使用,且很多时候人群数量较多,需要安保人员多人组成防暴盾阵推进,以避免落单受伤,但现有的方式一般都是让多人持盾牌同步行动,这样盾牌之间的缝隙完全依靠持盾人手动控制间距,且极易被暴力破防,不利于安全防护。且防暴盾在手持的时候只能单手进行其他操作,不利于更多战术动作的开展,同时,传统的复合防弹板由面板与背板两部分构成,通常是将面板与背板单独成型后再由胶粘剂粘接在一起,面板一般采用高硬度高强度陶瓷材料,背板一般使用高性能、高强度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面板的脆性,导致其必须通过背板支撑才能发挥防弹性能,这就要求背板必须提供足够的刚性支撑同时还能高效吸收冲击波能量。而现有技术中的防暴盾,依然不能很好的满足前述各种需求。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泡沫铝便携多功能战术防暴盾,通过对盾体结构和材料进行改进,使其具备携带轻便、便于组合的特点,方便使用者能根据需求更好的调整单个盾牌的姿态,解放双手,且能实现调整多个盾牌组合的形态,调节速度快,方便满足各种被冲击场合下的防护工作。
[0005] 一种泡沫铝便携多功能战术防暴盾,包括固定内层、加强层,所述固定内层和所述加强层之间安装有缓冲层,这三层面板组成防暴盾的主体部分,且所述固定内层、缓冲层、加强层之间均设有横向且配套的滑动机构,每一层面板相对于相邻层可水平滑动,并在滑动到相邻层的末端后可转动,让三层面板形成独立可支撑结构;
在固定内层、缓冲层、加强层的侧面设有连接器,用于在未滑动状态下,让固定内层、缓冲层、加强层支架固定连接,使整个泡沫铝便携多功能战术防暴盾能保持稳定的一体结构;
所述缓冲层的材料为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
所述加强层由内衬层、外表板构成,所述内衬层的材料为密度梯度泡沫铝,所述外表板的材料为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
所述防暴盾固定内层由内衬层、内表板、外表板构成,所述内衬层的材料为密度梯度泡沫铝,所述内表板和外表板的材料为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内层、缓冲层、加强层之间为可拆卸结构;
所述固定内层在朝向所述缓冲层的一侧设有至少两根滑道,在缓冲层朝向固定内层一侧设有与固定内层的滑道配套的滑轨转轴装置,并嵌入固定内层滑道内,沿固定内层滑道内滑行且不会脱出,在固定内层滑道的末端,滑轨转轴装置可转动,让固定内层和缓冲层从平行状态变为存在夹角的状态;
所述缓冲层在朝向所述加强层的一侧设有至少两根滑道,在加强层朝向缓冲层一侧设有与缓冲层的滑道配套的滑轨转轴装置,并嵌入缓冲层滑道内,沿缓冲层滑道内滑行且不会脱出,在缓冲层滑道的末端,滑轨转轴装置可转动,让缓冲层和加强层从平行状态变为存在夹角的状态。
[0007]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内层上设置有两根滑道,分别位于固定内层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并作为固定内层上滑道和固定内层下滑道;所述缓冲层上设置有两根滑道,分别位于缓冲层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并作为缓冲层上滑道和缓冲层上滑道;固定内层上滑道、固定内层下滑道、缓冲层上滑道、缓冲层上滑道两端均贯穿,并在端部设有限位机构;
所述缓冲层及所述加强层在各自的顶部和底部的同一侧端部都设有一个安装腔,分别用于安装缓冲层的滑轨转轴装置和加强层滑轨的转轴装置,缓冲层的滑轨转轴装置和加强层的滑轨转轴装置均为H型结构,在滑轨转轴装置两侧的长段分别固定在安装腔内和滑道内,实现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中部的短段用于实现长段的连接,所述短段的直径小于长段;
设置于缓冲层及加强层顶部的安装腔为顶部和侧面开口的结构,设置于缓冲层及加强层底部的安装腔为底部和侧面开口的结构,当缓冲层的滑轨转轴装置和/或加强层滑轨转轴装置放入各自对应的安装腔并固定后,可让缓冲层、加强层沿着固定内层、缓冲层运动,并在到达滑道的末端时发生转动。
[0008] 更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滑轨转轴装置和所述加强层滑轨转轴装置的长段自上而下分别为上球体、空心柱、下球体,所述上球体设于空心柱上方,且上球体的直径大于空心柱,在空心柱底部设有开口,在空心柱内部设有向下的柱弹簧和橡胶块,并在橡胶块的底部安装有内接于空心柱内径的下球体;
所述缓冲层及所述加强层的安装腔的顶部或底部的开口处为直径大于上球体直径的圆口结构,作为拆装出入口,且在拆装出入口的侧面设有一段收纳滑槽,在收纳滑槽内设有可滑动的上球体限位片,在安装腔的中部与短段配套处设有对应的槽口,用于转动时让短段能进入槽口内;
所述缓冲层及所述加强层的滑道结构与滑轨转轴装置的长段的结构相对应,一侧设有能让上球体进入的加宽段槽孔,另一侧设有让空心柱及下球体进入的常规段槽孔,且在常规段槽孔的端部设有入口挡块,所述入口挡块为三角斜面结构,在滑轨转轴装置从滑道入口端进入时,下球体受到入口挡块的三角斜面限位而带动杆弹簧和橡胶块向空心柱内压缩,并在通过入口挡块后失去挤压力而得到释放伸长,从而不会从入口挡块背部的直面向外滑出;在滑道的另一端的顶部或底部也设有拆装出入口,在拆装出入口的侧面设有一段收纳滑槽,在收纳滑槽内设有可滑动的上球体限位片,在滑道的这一侧的常规段槽孔的端部设有出口挡块,用于防止滑轨转轴装置脱出,并在出口挡块内侧的常规段槽孔上设有出口凹槽,用于让滑轨转轴装置移动到此后通过柱弹簧将下球体放入出口凹槽,使滑轨转轴装置能绕出口凹槽转动。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内层水平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凹槽,两个连接凹槽内分别装有相匹配的詹氏勾,相互碰接后可连接为一体,可将至少两个防暴盾左右连接组合,在两个詹氏勾上均设有释放按钮,按压后可解除锁紧状态。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为充气层,缓冲层一侧设有缓冲层充气按键,所述缓冲层充气按键为自动充气装置,在缓冲层充气按键内设有高压气瓶,按下缓冲层充气按键后,高压气瓶膜片被打开,高压气体快速充入设置于缓冲层中的气囊,短时间内可使缓冲层内充满气体,使缓冲层的厚度增加。
[0011] 更进一步的,固定内层中部设有充气包,所述充气包中部设有一个开孔,在开孔内设有柔性内嵌式的持盾把手,所述充气包中间有充气旋钮,所述充气旋钮为自动充气装置,开启后通过高压气瓶使充气包充满气体;在充气包(4)上还设有背带(6)。
[0012] 进一步的,所述防暴盾固定内层的底部两侧设有两个T型槽,并在两个T型槽内分别安装有T型的伸缩滑轮,伸缩滑轮的一端设有轮弹簧,轮弹簧连接在固定内层的T型槽内,伸缩滑轮在轮弹簧的相反端设有轮体,中部的横杆作为手捏滑块,将轮弹簧释放时,伸缩滑轮的轮体伸出T型槽,让轮体能够支撑起整个泡沫铝便携多功能战术防暴盾并实现滑动,当操作手捏滑块上提压缩轮弹簧并转动整个伸缩滑轮使手捏滑块滑动到T型槽内时,伸缩滑轮与T型槽相贴合固定,此时轮体收纳至T形槽内。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层和所述固定内层上设有多个减重孔,所述减重孔的排布为不规则布局,且加强层和所述固定内层上的减重孔不重合。
[0014] 进一步的,在固定内层、缓冲层、加强层的上侧中部区域均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内可安装防弹玻璃。
[001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梯度分布泡沫铝板为盾牌主体的战术防暴盾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 本发明的盾牌主体为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特制尼龙材料以及梯度分布的泡沫铝层组成,既能保证盾牌的结构强度性能,又能极大的降低盾牌整体的重量,兼顾防损和轻质的性能要求,便于安保人员携带和执行任务。
[0016] 2.
本发明通过单个盾牌的结构改进,使其多层面板能够在水平方向的拉伸成面积不同的防护面,并且可以在滑动到末端后转弯,形成自立的效果,完全解放使用者的双手,并形成一个包围型的保护面。
[0017] 3.
本发明的改进能让使用者方便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调整控制盾牌方式,可以手持、跨在臂弯上、背在前胸或后背,以适应不同实际场合下防护需求。
[0018] 4.
单个盾牌都带有互相连接的装置,可以使多个盾牌左右连接,多个盾牌连接一起,形成更长的防护墙盾。穿戴式盾牌可以解放双手,攻防一体,多个盾牌合并构成盾阵,使用方式更加灵活方便。
[0019] 5.
本发明的单个盾牌可以通过上球体限位片滑动,从而取出滑轨转轴装置,让三层面板各自拆卸出来,使其形成三块面板,以满足特殊情况下的使用需求。
[0020] 6.
本发明可以在多块面板上设置减重孔,减少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便携度,在底部还设有轮体,使其方便移动,且在移动的时候更加省力,轮体还可以收纳,在不需要使用轮体的时候节约空间。
[0021] 7.
本发明通过增加两处充气部件,方便在水上执行安保任务的情况使用,能实现紧急救援,并能减少冲击力对人体带来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 图1为本发明未展开状态的内侧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展开状态的内侧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区域细节图;
图5为图2的B区域细节图;
图6为缓冲层及加强层未展开时的外侧立体示意图;
图7为滑轨转轴装置的立体图;
图8为滑道入口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加强层中已安装好滑轨转轴装置并将滑轨转轴装置向缓冲层内安装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未示出滑轨转轴装置仅展示缓冲层及加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加强层从缓冲层中滑动中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D区域的细节图(与图11角度不同,示出出口挡块);
图13为加强层滑动到缓冲层末端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E区域的细节图(与图13角度不同,未示出出口挡块);
图15为滑道出口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加强层在缓冲层末端转动中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F区域的细节图(与图16角度不同);
图18为加强层在缓冲层末端转动结束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G区域的细节图(与图17角度不同);
图20为滑轨转轴装置一半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下球体);
图21为滑轨转轴装置一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詹氏勾组合前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伸缩滑轮立体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伸缩滑轮运动示意图;
图25-26为上球体限位片滑动的剖面示意图。
[0024] 图中:
1加强层、2缓冲层、3固定内层、4充气包、5柔性把手、6背带、7观察窗、8减重孔、9伸缩滑轮、91轮弹簧、92滑轮主体、93轮体、94手捏滑块、10詹钩盒、11詹钩按钮口、12连接器、13缓冲层充气按钮、14固定内层上滑道、15缓冲层上滑道、16固定内层下滑道、17缓冲层下滑到、18T型槽、19充气旋钮、20上球体限位片、21收纳滑槽、22加宽段槽孔、23常规段槽孔、24入口挡块、25安装腔、26滑轨转轴装置、261空心柱、262上球体、263下球体、264滑块、265柱弹簧、266橡胶块、27出口挡块、28出口凹槽、29詹钩、30释放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6]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3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1] 如图1-24所示,一种泡沫铝便携多功能战术防暴盾,包括固定内层3、加强层1,所述固定内层3和所述加强层1之间安装有缓冲层2,这三层面板组成防暴盾的主体部分,且所述固定内层3、缓冲层2、加强层1之间均设有横向且配套的滑动机构,每一层面板相对于相邻层可水平滑动,并在滑动到相邻层的末端后可转动,让三层面板形成独立可支撑结构;所述固定内层3、缓冲层2、加强层1之间为可拆卸结构;
在固定内层3、缓冲层2、加强层1的侧面设有连接器12,用于在未滑动状态下,让固定内层3、缓冲层2、加强层1支架固定连接,使整个泡沫铝便携多功能战术防暴盾能保持稳定的一体结构;所述连接器12优选为魔术贴,其固定部连接在固定内层3上,在缓冲层2、加强层1的相邻位置设有粘合层,当魔术贴粘合到缓冲层2、加强层1后,使其不会左右晃动,又便于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刻撕开解除限位。
[0032] 所述缓冲层2的材料为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如中部设有腔体的橡胶囊;所述加强层1由内衬层、外表板构成,所述内衬层的材料为密度梯度泡沫铝,所述外表板的材料为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所述防暴盾固定内层3由内衬层、内表板、外表板构成,所述内衬层的材料为密度梯度泡沫铝,所述内表板和外表板的材料为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
[0033] 所述固定内层3上设置有两根滑道,分别位于固定内层3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并作为固定内层上滑道14和固定内层下滑道16,滑道的侧面剖面为T型结构;所述缓冲层2上设置有两根滑道,分别位于缓冲层2侧面的顶部和底部,并作为缓冲层上滑道15和缓冲层上滑道17;固定内层上滑道14、固定内层下滑道16、缓冲层上滑道15、缓冲层上滑道17两端均贯穿,并在端部设有限位机构,其中,入口端的限位机构为入口挡块24,出口端的限位机构为出口挡块27;
所述缓冲层2及所述加强层1在各自的顶部和底部的同一侧端部都设有一个安装腔25,分别用于安装缓冲层的滑轨转轴装置26和加强层滑轨的转轴装置26,缓冲层的滑轨转轴装置26和加强层的滑轨转轴装置26均为H型结构,在滑轨转轴装置26两侧的长段分别固定在安装腔25内和滑道内,并在滑道内实现直线运动和在滑道末端实现旋转运动,中部的短段264用于实现长段的连接,所述短段264的直径小于长段;
设置于缓冲层2及加强层1顶部的安装腔25为顶部和侧面开口的结构,设置于缓冲层2及加强层1底部的安装腔25为底部和侧面开口的结构,当缓冲层的滑轨转轴装置26和/或加强层滑轨转轴装置26放入各自对应的安装腔25并固定后,可让缓冲层2、加强层1沿着固定内层3、缓冲层2运动,并在到达滑道的末端时发生转动;
如图7、20、21所示,所述缓冲层滑轨转轴装置和所述加强层滑轨转轴装置的长段自上而下分别为上球体262、空心柱261、下球体263,所述上球体262设于空心柱261上方,且上球体262的直径大于空心柱261,如此设计,可以确保上球体262和短段264能保证整个滑轨转轴装置26在滑动中保持竖直状态,在空心柱261底部设有开口,在空心柱261内部设有向下的柱弹簧265和橡胶块266,并在橡胶块266的底部安装有内接于空心柱261内径的下球体263;
如图8、10所示,所述缓冲层2及所述加强层1的安装腔25的顶部或底部的开口处为直径大于上球体262直径的圆口结构,作为拆装出入口,且在拆装出入口的侧面设有一段收纳滑槽21,在收纳滑槽21内设有可滑动的上球体限位片20,其工作原理如图25、26所示,当其滑动收纳后,可以向上取出安装腔25内部的滑轨转轴装置26;在安装腔25的中部与短段264配套处设有对应的槽口,用于转动时让短段264能进入槽口内;安装腔25侧面的开口是为了让在滑道末端转动的时候可以便于调节不同面板之间的相对夹角的角度。
[0034] 所述缓冲层2及所述加强层1的滑道结构与滑轨转轴装置的长段的结构相对应,一侧设有能让上球体262进入的加宽段槽孔22,另一侧设有让空心柱261及下球体263进入的常规段槽孔23,且在常规段槽孔23的端部设有入口挡块24,所述入口挡块24为三角斜面结构,在滑轨转轴装置26从滑道入口端进入时,下球体263受到入口挡块24的三角斜面限位而带动杆弹簧265和橡胶块266向空心柱261内压缩,并在通过入口挡块24后失去挤压力而得到释放伸长,从而不会从入口挡块24背部的直面向外滑出;在滑道的另一端的顶部或底部也设有拆装出入口,在拆装出入口的侧面设有一段收纳滑槽21,在收纳滑槽21内设有可滑动的上球体限位片20,其工作原理如图25、26所示,当其滑动收纳后,可以向上取出滑道出口端内部的滑轨转轴装置26;在滑道的这一侧的常规段槽孔23的端部设有出口挡块27,用于防止滑轨转轴装置26脱出,并在出口挡块27内侧的常规段槽孔23上设有出口凹槽28,用于让滑轨转轴装置26移动到此后通过柱弹簧29将下球体放入出口凹槽28,使滑轨转轴装置26能绕出口凹槽28转动。
[0035] 如图22所示,所述固定内层3水平方向的两侧均设有连接凹槽10,两个连接凹槽10内分别装有相匹配的詹氏勾29,相互碰接后可连接为一体,可将至少两个防暴盾左右连接组合,在两个詹氏勾29上均设有释放按钮30,按压后可解除锁紧状态。具体的是,可以将两侧的连接凹槽10分别分为主连接凹槽和副连接凹槽,主连接凹槽中装有外凸式詹氏勾,副连接凹槽中装有内凸式詹氏勾,内凸式詹氏勾和外凸式詹氏勾尺寸匹配,水平位置高度相同,相互碰接后可连接为一体,其中一个詹钩29在连接凹槽10内通过转轴连接到固定内层3上,当转轴水平放置时,詹钩29伸出连接凹槽10外,当需要使用连接的时候,将该詹钩29旋转出,并与相邻的盾牌的对应的詹钩29对接,即可将至少两个防暴盾左右连接组合,在内凸式詹勾和外凸式詹勾上均设有释放按钮,按压后可解除锁紧状态,使其能拆卸并作为单独的盾牌使用。
[0036] 为了实现更多的安全缓冲效果,所述缓冲层2的橡胶囊作为充气层,缓冲层2一侧设有缓冲层充气按键,所述缓冲层充气按键为自动充气装置,在缓冲层充气按键内设有高压气瓶,其中的高压气体优选用CO2,压力为不小于0.7MPa,按下缓冲层充气按键后,高压CO2气瓶膜片被打开,高压CO2气体快速充入设置于缓冲层2中的气囊,短时间内可使缓冲层2内充满气体,使缓冲层2的厚度增加。固定内层3中部设有充气包4,该充气包4也连接到上述的高压CO2气瓶上,所述充气包4中部设有一个开孔,在开孔内设有柔性内嵌式的持盾把手5,所述充气包4中间有充气旋钮,所述充气旋钮为自动充气装置,旋转开启后通过高压CO2气瓶使充气包11充满气体。充气前,柔性内嵌式的持盾把手5可以为塌陷状态,此时方便手臂挽住或手持,充气后,柔性内嵌式的持盾把手5位于充气包(11)内部中间,可以伸手深入充气包4中间抓住柔性内嵌式的持盾把手5持有盾牌,也可以选择利用所述充气包4上装有两条背带6,通过背带6背于胸前或背后,此时柔性内嵌式的持盾把手5不会抵住胸口或后背,使用者可解放双手做更多战术动作,充气包4可以缓冲冲击,延长防暴盾与使用者身体距离,也可以在水域安保的时候,在意外落水后起到应急浮力救援的作用,多块防暴盾组合还能起到临时漂浮体的效果。
[0037] 如图23、24所示,所述防暴盾固定内层3的底部两侧设有两个T型槽18,并在两个T型槽18内分别安装有T型的伸缩滑轮9,伸缩滑轮9的一端设有轮弹簧91,轮弹簧91连接在固定内层3的T型槽18内,伸缩滑轮9在轮弹簧91的相反端设有轮体93,中部的横杆作为手捏滑块94,将轮弹簧91释放时,伸缩滑轮9的轮体93伸出T型槽18,让轮体93能够支撑起整个泡沫铝便携多功能战术防暴盾并实现滑动,当操作手捏滑块94上提压缩轮弹簧91并转动整个伸缩滑轮9使手捏滑块94滑动到T型槽内时,伸缩滑轮9与T型槽18相贴合固定,此时轮体93收纳至T形槽18内。
[0038]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层1和所述固定内层3上设有多个减重孔9,所述减重孔9的排布为不规则布局,且加强层1和所述固定内层3上的减重孔9不重合,以便减少被穿透的概率。减重孔的设计除了减重,还能便于直接作为持握部,方便展开后多人抬起一整块面板。
[0039] 在固定内层3、缓冲层2、加强层1的上侧中部区域均设有观察窗13,所述观察窗13内可安装防弹玻璃,或者直接空置,作为射击孔。